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年轻大学生担负起创业的历史重任,就业压力增大也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推上了自主创业之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成功90后创业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成功90后创业故事1:刘思源:90后“小鲜肉”掘金阿拉迪小切糕
一提到切糕,你会想到用核桃仁、葡萄干、芝麻、玉米饴等原料熬制而成的西域美食,但真正吃过的人并不多。90后襄阳小伙刘思源为了让美味平价的正宗西域小切糕成为大众小吃,奋斗了整整3年。
他和团队里同样年轻的90后小伙伴,凭借着自主研发的“阿拉迪小切糕”在2015年湖北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大赛上脱颖而出,夺得了初创组冠军。
当“小鲜肉”爱上“小切糕”
春夏是休闲食品的旺季,刘思源和小伙伴们也格外忙碌。周末时,他带着几十盒“阿拉迪小切糕”在武商襄城购物广场的超市里试销。穿着萌哒哒真空“外套”的“阿拉迪小切糕”让人眼前一亮,顾客没见过,更没吃过,好奇地驻足观望。
此前在襄阳,市民们见到的都是商贩用推车沿街出售的大块切糕,有需要就切下一块论斤卖。可这是一款改良后的全新产品,刘思源和小伙伴们不知道市场如何,更不知道如何定价。因此,只要有顾客驻足试销台,他们就会马上推介:“这有一款正宗西域小切糕,您愿意购买尝一尝吗?”
顾客们肯定地回复后,让已为“阿拉迪小切糕”奋斗了整整3年的刘思源极为高兴。
试吃之后,许多顾客直接付钱买走切糕。“顾客给出的心理价位在30元至50元/盒,而我们预售价是39.8元一盒。”刘思源对市场的判断相当敏锐。
作为一枚“小鲜肉”,怎么会“爱”上女孩子喜欢的甜点切糕?
“切糕王子”新闻激发灵感
2012年,一则新闻吸引了正上大学的刘思源的眼球,“长沙理工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勤工俭学,在互联网上卖切糕,生意非常红火,被网友称为‘切糕王子’,一下子成了‘明星’”。不过,刘思源的关注点是也能做成大生意的切糕。
事实上,刘思源并非突发奇想,他在大学里就是个“创业”达人,开了好几个小公司,头脑灵活,嗅觉敏锐。从“切糕王子”的创业故事中,他嗅到了商机,“我联系上了长沙‘切糕王子’,谈到我也想做切糕的想法。他建议我去西部走走,看看正宗的切糕”。
于是,2013年刘思源趁寒暑假去了西部大城市两趟,找到当地制作切糕的老艺人,走进家庭作坊看制作过程。此外,他也找到当地知名的切糕专卖店,现场观看制作工艺。
改良“西域美食”大赛夺冠
在考察市场的过程中,刘思源一直在思索:作为西域传统美食,切糕很受当地人欢迎,但为何没能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通过不断试吃和了解切糕制作工艺,他最终确定了“把切糕改小、切薄,做成小包装;提高果仁含量,降低糖分的比例”的改良思路。确定创业方向后,刘思源和4名与自己同龄的90后开始了追梦之旅,他们成立了湖北襄阳阿拉迪食品科技开发公司,五位合伙人之前都曾创办过公司,也都是资深“吃货”。
历经3年的研发,每块10克左右的真空小包装、干净卫生、更适合大众消费的“阿拉迪小切糕”在今年新鲜出炉。据悉,小切糕一“出生”,就吸引了40多位全国各地的微商代理加盟。“加上苏宁网店和淘宝网店,我们的重点销售渠道已经就位。”刘思源这样介绍。
不过,刘思源的“野心”很大,“未来,我希望切糕能像大白兔奶糖一样成为消费者的手边零食,让所有人尝到正宗的西域风味美食”。
事实上,“阿拉迪小切糕”正式面世前,就凭借着出色的创意和产品的口感获得评委的青睐,战胜了200多个对手,拿下了2015年湖北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大赛初创组第一名。
成功90后创业故事2:唐雷、于飞克、程卫:三名大学生合伙开轰趴馆(轰趴别墅)年入800万
“轰趴”是由英文“HomeParty”音译过来的一个词,意为家庭派对。几十人租下一套别墅,别墅内娱乐设施齐全,可以唱歌、喝酒、烧烤,还可以看电影、打桌球、玩棋牌等。近两年,“轰趴”受到大学生以及都市年轻人尤其是白领一族的追捧。
近年来,一种新兴的聚会场所别墅“轰趴馆”在长沙悄然兴起,成为年轻人聚会的首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生唐雷、于飞克看准商机,从大四起就与朋友合伙租别墅,提供给大学生开“轰趴”。两年来,他们已经在湖南、陕西、江西、贵州等地租下10套别墅,年营业额近800万元。
三人大二开始合伙创业
90后唐雷、于飞克两个人是大学同班同学,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的程卫是他俩的高中同学。很多学生还在抱怨大学生活“无聊”时,三个浏阳小伙子在大二开始就琢磨着“合伙创业”。
三人大二开始合伙办教育培训公司,到大四那年,他们积累了30余万元。2013年,三人一拍即合准备投资新兴的别墅“轰趴馆”。“日租别墅聚会是一种全新的聚会模式,符合年轻人的需求。”唐雷告诉记者,这是个新兴行业,它在成长与完善,市场是看好的,关键在于自己怎么去创新。
瞄准商机,2013年,三人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附近租下一套别墅,花费25万元左右装修一番,“新青年别墅聚吧”于2014年6月正式开门迎客。“租别墅分成上午、下午和晚上三个场次,周一到周四一个价格,周五到周日一个价格。组团数名或几十名好友玩通宵,包括食宿在内每人分摊百元以内。”记者了解到,目前长沙日租别墅有两种收费模式,一种按时间段收费,包场费用固定;另一种是按“人头”收费,最多可以容纳四五十人。
两年租10套别墅,还注册了公司
“我们采取提前一周预约的模式,周末基本场场都是满的。”程卫表示。今年初,他们注册了一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两年来,他们已经在湖南、陕西、江西、贵州等地租下10套别墅,年营业额近800万元。
记者打开大众点评网,搜索“别墅轰趴”,即出现50多户商家,大多分布于毗邻高校。“以前同学聚会,吃饭在一个地方、唱歌又去另一个地方,有时候需要转场几次。”来参加别墅聚会的湖南商学院大一学生李琴告诉记者,别墅聚会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可以迎合每个人的口味,大家基本上都能在这个大空间里找到自己喜欢的娱乐项目。“以往很多人都认为别墅消费难以承受,而现在别墅却以一种低姿态悄然走进市民的生活,成为长沙娱乐新风尚。”唐雷表示,别墅聚会目前在湖南认知度越来越高。
通过网络打造品牌
“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选择就业还是创业?”面对记者的问题,三人不假思索地回答“还是会选择创业”。“创业就像打怪兽,活着就要有血性。”对于这三个90后大学生来说,创业带来的挑战与未知让他们热血澎湃。
对于即将选择创业的大学生,程卫认为一定要有“咬定青山”的决心和毅力,要接受因此带来的一切改变,只有三分钟的热情度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大学生创业必须在创新中寻求出路,不要跟风,想别人所不想,就会看到市场。”虽然他们的创业之路与所学专业均不对口,但谈及创业,程卫坦言,在他看来他们的成功源于创新。“通过小范围的营销自己来聚拢粉丝,让粉丝再去进行下一级推广营销。”程卫表示,想法创新还要技术创新,玩转网络以及自媒介,利用新媒体拓宽客户渠道是新时代创业的新思路。他们三人带领团队在推广宣传中充分利用了移动社交媒体带来的自身营销能力的升级,比如精心运营个人自媒体,通过网络来打造品牌。
对话
记者:之前的创业经历对你们目前的事业有何帮助或启发?
于飞克:对于我们的创业成长,大学期间的教育培训创业经历给了我们一个对创业相对深入与实际的认识,也完成了我们的原始资金积累。这段经历给了我们历练,在事业上给了我们一个全局观念。
成功90后创业故事3:洪斯坚:武汉大学澳门文科生大一开店年入百万
昨天下午,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学生洪斯坚开着40多万元的奔驰车来到教4楼,上完课后应学院老师要求给同学们分享他这几年在武汉创业故事。
洪斯坚读中学时就喜欢书法和古诗词的创作,也爱钻研易经术数以及道教佛教的经书,高三下半年他已经提前保送武大,他把收藏的易经、佛教等古籍复印挂网上卖,每张几块钱的成本卖几百元,半年竟赚了3万元。带着澳门特区政府颁发的2.4万元奖学金以及以往积蓄——共7万元来武大上学。
大一下学期,洪斯坚瞄准大学生聚会市场,为了开间聚会吧店子,他几乎把带来的钱全投进去。店子于2013年5月开起来,但只有1个月的旺季,赚的两万元很快在接下来的暑期中亏完,其间还遇到同行捣鬼。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下来,这一年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5万元。
他决定把自己的兴趣做成大产业,创造带有道教等传统文化色彩的珠宝产品。因为缺乏经验,初期吃了几次玻璃代替水晶、正式货品不如样品的闷亏。后来,他将合同漏洞一个个堵住,团队壮大起来,开了全球首家信仰文化藏品网店,从开始的月入几百元,到最后月入几万甚至十几万元。
揣着自己挣的钱上学
“真像是漫画里走出来的,好帅啊!”昨日下午4时许,当洪斯坚走上讲台,底下不少学生窃窃私语。没多久,他们就发现,仅用“帅”来赞美这名学长,实在是太浅薄了。
洪斯坚今年23岁,就读于武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澳门读高三时,他因成绩拔尖被保送到武汉大学。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当时收藏有一些道教、佛教相关的手抄古籍资料。想到上大学要花不少钱,他利用课余时间,将这些古籍进行复印,在网上销售。“当时复印一本古籍的成本不过几块钱,但是愿意花几百元跟我买资料的人却非常多。”半年下来,他就赚了3万多元。
高三毕业时,他获得了澳门政府颁发的约2万元人民币奖学金。“加上我赚的钱,以及以前存的零花钱,总共有7万元左右。”2012年9月,他就揣着这7万来了武大。
开小店遭遇同行骚扰
看到同学聚会的商机,2013年5月,洪斯坚在学校附近开了家“xx聚会吧”。“当时快要放暑假了,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旺季,这个月我赚了2万元左右。”从6月中旬到9月,学生忙考试、又放暑假,基本没有生意,每个月亏六七千元,把赚的钱又赔了进去。
最糟糕的是,他们还遇到了同行的恶性竞争。“经常到半夜12点,就有小混混来敲门,把店员都吓坏了。”洪斯坚说,后来他报警,才查出来是同一栋楼里的同行干的。
“当时有朋友劝我不要做了。”执着的他并没有放弃,动员朋友帮忙发传单,还在各大贴吧发广告,生意渐渐有了好转。一年后,他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15万元,并在光谷新开了一家分店。
大二下学期,洪斯坚创办了网店。他自豪地说,通过以前长时间阅读和收集的道教书籍《道藏》,他和团队成员设计了一系列用道教符篆做成的珠宝产品,请厂家制作,然后在网店销售。现在年销售额达到100多万元。
洪斯坚说,几家店加在一起,他今年的纯收入有百余万元。
文科生一样能创好业
对于想创业的学生,洪斯坚出了个点子:去樱花节练手。他说,去年的樱花节,他跟朋友在现场卖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手镯,由于备货不及时,10天下来只销售了12400元。今年他吸取教训,做到了25000元的销售额。“樱花节的时候人流量大,大家可以摆摊,试试自己营销方法如何。”
一些同学感到困惑,学文科的不如学理工科的创业有优势,“因为没技术。”但在洪斯坚看来,“不管学的是什么,用心去学习,在日后一定有用,文科生一样能创好业。”
“我很木讷,从小到大一直觉得自己口才不好。创业后我发现,生意场上,并不是要口才好才行,而是要有好的品质,要给人感觉靠谱,别人才会信任你。”他这样告诉学弟学妹。
该校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怀民介绍,洪斯坚还被一位投资人相中,拥有了一家影视公司30%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