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的媒介素养 大众健康传播中受众媒介素养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百姓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长寿成为人们衡量幸福感的重要指数,公众对健康的渴望与追求也促进了健康传播的发展。根据美国学者Rogers的定义,健康传播是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为目的的行为。①近十年来,我国大众健康传播形成热潮,各类媒体都纷纷抢占健康传播的市场。国内从中央到各省、市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名目繁多的养生保健类节目,众多出版社出版的各类养生保健书籍,发行量达到百万的健康类期刊等等,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大众健康传播在为我国公众传播健康的理念和健康知识、提供健康服务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为许多大众传播组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人们不难看到,在各种媒体发布的大量健康信息中,真伪难辨。早期的“胡万林事件”,近年来的“张悟本事件”、“李一事件”,还有各类医药假广告等等,这些伪健康信息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和健康利益,还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导致大众健康传播功能的失调。这些现象既反映了某些媒介机构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某些管理机构监管不力,同时也反映了广大渴望获得健康信息的健康传播受众媒介素养的严重缺失。

受众媒介素养是指“公众面对媒体和媒介讯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辨性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讯息能力”②。在大众健康传播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是真正实现大众健康传播功能的基础和有力保证。

受众的媒介素养 大众健康传播中受众媒介素养的培养

培养受众对健康信息的质疑和评估能力

有研究者调查认为,我国受众对待媒介信息的普遍倾向是“似乎把所有报纸上、广播中、电视里所发布的信息都看做是权威的,对其真实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更不习惯做信息来源分析,不思考信息发布者的动机,不通过头脑过滤,一味地全盘接受”③。可见受众对媒介信息缺乏质疑和评估能力。要使受众具备对信息真伪的质疑能力和批判能力,首先应使其认清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传播过程。大众传播学认为,大众传播是由组织化的传播机构及其专业人员通过技术性传播媒介向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传者传播社会信息的过程,政治、经济以及意识形态等都会影响信息“把关人”决定把什么样的信息发送给受众。④因此,一个具有媒介素养的大众健康传播的受众必须认识到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与传播并不是纯客观的,媒体呈现给受众的所谓现实并不是真实的现实世界,而是媒介创造的“拟态环境”。媒介信息常常包含传播者个人的价值取向,它并不完全反映客观现实。我国的大众传播媒介组织虽然属于国有,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市场标准在我国大众媒介组织的信息选择把关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标准。以往,受众只是片面地看到大众传播媒介的公共性、公益性(即大众传媒为满足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并以为大众媒介现实就是客观现实,高度信任大众传播组织及其传播的信息,而忽视了大众媒介的经营性质可能导致为追求收视率、追求利润而放弃社会责任,因此,受众盲目轻信了某些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健康信息,从而出现了“张悟本事件”等一系列伪健康传播事件。其次,受众懂得媒体的语言修辞和宣传策略,就能解构媒介信息,理性鉴别选择信息。伪健康传播中的传播者为达到其营销宣传目的,常用大众传播技巧中的“美化法”,其宣传用语常常夸大其词,常用“包治百病”、“一盒见效,无效退款”、“药到病除”、“立竿见影”等来宣传其产品,这样的宣传用语明显违反了我国《广告法》、《医药广告管理办法》、《药品广告审查标准》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另一方面,伪健康传播者为了达到宣传目的,还常用大众传播技巧中的“印证法”,用讲故事的方式,列举一些病案,或让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宣扬其产品的神奇疗效;或者利用受众的慕名和权威崇拜心理,经常请名人为其产品代言。伪健康传播通过以上各种方式,创造酷似真实的情境来制造一个个媒介拟态环境,使受众接受其宣传,却违背了大众传播要求传播的内容必须真实的基本原则。受众在媒介构建的虚拟环境中应始终保持理性,对其信息进行质疑和批判,才能避免在海量信息中迷失方向。

提高受众对健康信息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在认知活动中是用已知的知识来吸收、同化新知识,再重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受众对媒介信息的理解、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当受众在面对健康信息时,如果其原有的健康知识水平低,他就只能接受媒介健康信息的表面意义,而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信息、不能辨别信息中的矛盾和伪科学的信息,容易对媒介信息轻信盲从,也就不能自主获得正确信息。相反,当受众拥有较高水平的健康知识结构和良好的认知结构时,就可以很好地掌握各种媒介信息,并能通过信息表面含义,由表及里,全面正确地理解信息的含义,对信息做出正确而有效的取舍。据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公布的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⑤这表明,我国在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方面还任重道远,这也是造成“张悟本事件”等伪健康传播有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高大众健康传播受众的媒介素养,提高受众对信息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应加大力度对公民进行健康教育,向公众宣传防病治病、科学养生的知识,而大众传播媒介和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部门依然是大众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健康传播的跨学科特征很明显,专业性很强,它需要传播者兼具医学卫生健康专业知识和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相关的医疗卫生政策、法规的知识。目前,我国健康传播的专业人才还很不足,这就需要,一方面,大众传媒除了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健康传播的把关意识外,还应加强与医疗卫生、健康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积极合作,确保信息的科学真实有效;另一方面,医疗卫生、健康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借助大众传媒的平台、技术、技巧,将自身掌握的健康知识和信息用更加通俗易懂、喜闻乐见,更加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传播,以此使受众的健康素养提高到一定的水平,这等于给了受众一双智慧的眼睛,使其能识破伪传播中那些花言巧语的“忽悠”。

增强受众对健康信息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指“不轻信别人,强调经过自己的分析、论证和试验,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挑选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和最正确的东西,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⑥。受众具备思辨能力就能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判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正确、有效的信息为自己所用。

大众传播学认为,大众传播的信息反馈具有延迟性、间接性的特点,传播者的信息传递和受传者的信息接受是彼此分离的,因此,健康传播受众很少能与传播者直接交流沟通,即便是电视养生健康类节目中的现场观众,也因为节目时间的有限而很难与节目中的医疗专业人士进行充分沟通交流,更不能像在医院中那样进行医患人际交流沟通后,由医生来辨别诊断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症状开出药方或提出治疗方案。因此,大众传媒在传播健康知识、技能和信息的同时,更应有意识地向受众传播医学临床思辨的观念和思维方法,培养受众的思辨性应变能力。例如,《糖尿病天地》杂志刊登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侠谈中医食疗时说的“食疗因人、因地、因时而异”,“要通过辨别每个人的体质来推荐食疗方……绝不能像‘养生大师’们那样给所有的人都开一类食疗方子”⑦。在健康传播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传播医学中的思辨方法,这样才能很好地提高受众对思辨思维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并增强应变能力。如果在选择大众传媒的健康信息时,受众都能进行这样一个思考、分析、论证、判断的思辨过程,就能有效地使用健康信息,也就不会轻信张悟本等人“一个食疗方子走天下”的伪健康宣传,不会上医药假广告的当,才能真正发挥健康传播的功能。

注释:

①张自力:《健康传播研究什么——论健康传播研究的九个方向》,《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9)。

②张开:《媒介素养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9页。

③张开、吴敏苏:《中国城市居民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见蔡帼芬等主编:《媒介素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2页。

④周庆山:《传播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8页。

⑤马祥:《“健康传播”如何才能传播健康——基于对“养生专家”张悟本造假事件的思考》,《今传媒》,2010(12)。

⑥张子宏:《论思辨能力的特征及其与语言知识间的关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6)。

⑦李侠等:《驳张悟本把糖尿病吃回去的14条伪论》,《糖尿病天地》,2010(7)。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10961/757303807.html

更多阅读

浅析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 大众传播的麻醉功能

浅析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 江吉炜一、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释义对拉斯韦尔和赖特的观点,施拉姆曾在1982年出版的《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中译为《传播学概论》)一书中,指出了大众传播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施拉姆

媒介素养的国际发展与本土经验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的国际发展与本土经验《传播与社会学刊》第7期“学术对谈”作者: 陈韬文 陆晔 卜卫 李月莲 吴翠珍 刘雪雁 陈世敏 潘忠党  来源:《传播与社会学刊》关键词: 媒介素养 国际发展 本土经验┊阅读:2368

#不能忘却的历史#之钟海源传 钟海源的肾给了谁

近日温总理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发表讲话说,这是人类历史刻骨铭心的一页,它是沉重的,也是不能忘却的。奥斯威辛的不幸是全人类的不幸。它告诫人们,不能忘记历史,要铭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才能建设美好的未来。故此作#不能忘却的历史#系列钟

转载 我所崇拜的人--曹仁超传 转载 朱江洪自传

原文地址:我所崇拜的人--曹仁超传作者:东海易仙中国的股民中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香港“草根股神”曹仁超。其实,和美国“股神”巴菲特不同,曹仁超并不是专业投资人,他应该算作专业报人。他是香港《信报》执行董事和专栏作家,每周6天在《信报

传媒学术网——发展传播学视野中的媒介理论变迁 学术视野

发展传播学视野中的媒介理论变迁作者: 夏文蓉  单位:南京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 来源:中华传媒网关键词: 发展传播学 媒介理论 变迁┊阅读:2850次┊[摘要]:内容摘要:发展传播理论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围绕传播与社会发展问题兴起的理论范式。

声明:《受众的媒介素养 大众健康传播中受众媒介素养的培养》为网友给朕跪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