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网 以初中历史学科为题的论文

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每一个部分,不论是创设历史情景,创设历史问题,还是创设历史思维,都必须体现和落实在学生活动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初中历史学科为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以初中历史学科为题的论文篇一

《浅谈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有效教学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如何作到有效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问题,联系现实(实际),使课堂教学生活化几个方面谈谈感受。

关键词:有效教学;创设情境;精心设问;生活化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历史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回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学会到会学;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结合近几年我的教学实践谈谈。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重温历史

我们都明白一个现实:历史是不能重演的,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却可以让历史“重演”,那就是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著名学者韦志成先生有如下论述:

1.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2.播放音视频渲染情境;

3.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4.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5.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7.结合实际优化情境等等。

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加以尝试。

我在讲授“三顾茅庐”时,采用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教学方式。课前找五个同学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门童,向五个同学交代演出的内容:刘备如何三次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如何显得很不耐烦,最后刘备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并成就了一段佳话等。学生结合平时从广播、电视等平台中获取的相关知识自编台词,我帮助修改,同时进行简单的布景设计,学生边看演出边体会刘备为成就大业而三顾茅庐的辛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引导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逐渐改变其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二、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初中历史学科网 以初中历史学科为题的论文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否动起来,关键取决于问题的设计与生成。问题的设计,首先足以让学生真正开启思维而进行一番苦苦思索的;其次又应当是使学生可以有一定的思维成果,即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品尝到问题解决的喜悦。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促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对有关历史问题的探究中去。这样的问题设计才具有其存在价值,才能作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学习“伏尔泰启蒙思想的意义和影响”时,课本中这样描述:“伏尔泰等人的思想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此时我就引导学生思考“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也促进了传播这些思想的国家的思想解放”。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这些?此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互相探讨,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大的活跃状态。这样既达到教学目的,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联系现实(实际),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扼杀历史的活力的隔离现象,就是把历史与当前社会生活的各种方式和事务分离出来。他特别强调:历史关于过去的知识是了解现在的钥匙。很明显,他强调的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有许多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时事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将经过筛选过的热点时事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摆脱教材所限定的时空限制,使学生能穿梭于时空的走廊,古今结合,拓展了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中联系现实,使学生既能在课堂上学到历史知识,也了解了新闻时事,进而帮助学生了解和关心国家大事,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进而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和历史学习的使命感。

总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组织教学,加强学习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初中历史学科为题的论文篇二

《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课堂教学 历史情景 历史问题 历史思维

摘要:本文通过创设历史情景、历史问题、历史思维等方面,归纳总结出历史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把学生培养成乐于探索、思维敏捷、具有创新思维的创造型人才。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改革的一种教学模式,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它对原有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是一个大胆的冲击,对进一步发掘初中历史教学的潜在功能,把学生培养成善于学习、乐于探索、思维敏捷、潜质巨大的创造型人才起着重要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为核心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将整个课堂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 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现象,体验历史人物情感。

历史情景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学大纲为导向,根据历史学科、知识和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如语言、挂图、图片以及录音、电视、电脑等,创设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向学生交代历史背景、展现历史现象、讲述历史过程,营造出适当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积极思维,达到教学目的。其意义在于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意主体的感受与体验,在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情境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情感与审美的体验。因此,创设历史情景可把学生带入所要讲述的历史环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

创设历史情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注意力,为后面两个部分的进行打好基础。创设历史情景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既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运用,也可以在教学中穿插运用。

例如,我在讲授“九·一八”事变这部分内容时,在讲授课前,我采用音乐创设情境的方法,在课堂上用录音机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在哀伤的歌曲中,学生们的思绪被带到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受苦受难的历史场景之中,悲愤的绪情充满了每个学生的胸膛……在这样的情绪的感染下,学生很快的进人了对这部分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这段历的掌握与理解。

二、创设历史问题,使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通过讨论交流突出学生主体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当遇到教材没有下结论或结论模糊的历史问题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结合史实进行分析和论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例如: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为什么?如何评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科举制度的利弊。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人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雄辩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要注意为学生营造开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即使学生发言错了,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都应去夸奖他、鼓励他,这有助于培养其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

在讨论时,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讨论时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总结,以讨论参与者的身份对讨论中的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引导讨论不断深入,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上有所提高。同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提供多角度思路,使讨论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三、创设历史思维,让学生寻找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的历史规律。

当学生学习了一系列的知识概念后,为避免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孤立、零散、机械的存储状态,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将新旧知识系统化,形成规律性的网状联系,教其学会运用归纳、总结、比较等方法,将知识学习过程由历史概念的学习上升到理论认识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同时,整理知识的过程,也是对历史发展过程的再认识。在此期间,教师可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掌握了历史事件间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又从中学会历史思维的原则和方法。如果教师能适时选取恰当的内容,将课本上的某些现成结论问一个“为什么”,去进行剖析,以展示思维过程的基本步骤,增强所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加强思维逻辑性的训练,既深化了教材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比如,讲述隋唐文化时,教材以《封建文化的高峰》为题,用三课时叙述了隋唐科技的发达,宗教的兴盛,文坛的鼎盛,艺术成就的五彩缤纷,但却没有阐明形成如此辉煌灿烂文化的原因是什么。若教师在讲罢全貌后,在此设问缘由,然后师生共温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内容,再剖析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对文化的影响及交互作用,这样组织教学,既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隋唐史知识有机融汇,同时也使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分析,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教师创设历史思维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千万不能好高骛远,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其能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每一个部分,不论是创设历史情景,创设历史问题,还是创设历史思维,都必须体现和落实在学生活动上。学生活动既包括内隐的脑意识活动,也包括外显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活动。活动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教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可厚此薄彼,要灵活运用。同时,模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及学校的具体情况,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提高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质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11461/329216831.html

更多阅读

怎么学好物理-物理学科网 物理学科网

怎么学好物理点击数:670 次录入时间:2009-11-7 10:21:00编辑:zss08根据我的经验,总结是:课上仔细听讲是最重要的,因为物理不是死记硬背,需要理解。课后作业和错题订正要认真。一、课前认真预习

学科网在线组卷系统 中学学科网

1.从C、H、O、N、S、P、Na、Ca、Fe、Mn、K、Cu 12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用离子符号、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按下列要求填空。(1)铵根离子:________;磷酸氢钙中的阴离子:________;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单质:________;红色颜料铁红的主要成分:__

政治学科网 政治学科网高考题

·充值 ·帮助 ·搜索 ·网校通 ·E网通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旗下站点切换地区资料 高考 精品 网校 招生 资讯 中考 特供 作文 范文语 数 英 理 化 生 政 史 地 科学 综合 套卷试卷 教案 论文 课件 素材 视频论坛 留言大学学科网

初中政治学科网 教师教活初中政治课的方法探析

     初中政治课担负着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教好政治课对初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高尚道德的培养,以及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初中学生在脱离小学阶段的培养教育后,进入了初中阶段,这个时期的

当当网 当当网以标错价格为由悔单 被判向用户交付书籍

  挂出低价图书引来众多消费者下单,当当网却以标错价格为由拒绝兑现,导致全国千余名消费者集体实名维权。昨天下午,东城法院对首批维权案件进行了集中宣判,判处当当网向6名消费者中的5人交付书籍。   今年8月9日,购物网站当当网推出

声明:《初中历史学科网 以初中历史学科为题的论文》为网友喂别丢下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