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域饲养鹦鹉的方法也不一样,对于鹦鹉的饲养方法你了解多少,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饲养鹦鹉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冬季鹦鹉饲养注意事项
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域饲养鹦鹉的方法也不一样,绝大多数家养的鹦鹉都来自于热带地区或温带,因此在冬季为鹦鹉做好保暖工作至关重要。若是南方地区气温较高,主人可以不必特意护理,主要防风就可以了。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主人要细心为鹦鹉做好保暖工作。
冬季室外寒冷,若遇上寒流,气温在10度以下鹦鹉就受不了了,所以最好拿到室内来养,如果室内有暖气最好不过,主人按照平常的喂食方法饲养就可以了。 如果气温较低,就应当给鹦鹉增加些营养来抵御寒冷,比如可以在食物中添加一些油料种子等等,饮水也不要太冰,用些温水,而且要勤换。
不要把鹦鹉放在风口处,应避风,也可以用塑料或木板做防风罩罩在笼子外面,或者采用陶瓷灯照明保温,(陶瓷灯只发热,不发光,选择爬虫用的陶瓷灯即可,电线最好选用较粗耐撕咬的,防止鹦鹉轻易咬开,另外可以配温控开关)。 对于羽毛未长齐的幼鸟保温是非常必要的,幼鸟建议在28-32℃环境下保证其顺利长大。
新手养鹦鹉注意事项
1、留意细菌孳生
鹦鹉的排泄物及羽毛,在温暖又潮湿的生活环境里是培养细菌的温床,所以为了家人与鹦鹉的健康,平时多清洗并消毒鸟笼、栖架即鹦鹉会接触的用品。若鹦鹉时常在人类所活动的区块逗留,记得使用衬垫隔离,以防被鹦鹉身上的遗留物给污染。
2、留心常见疾病
要尽量避免鹦鹉乱吃或误食牠们不该接触的食物及物品,因为食物中毒与消化系统问题是鹦鹉很常见的疾病,就是因为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所造成的。
不能让鹦鹉待在温度过高的区块。
3、饮食习惯不同
鹦鹉吃饭的习惯与人类大不相同,所以要注意烹煮方式。鹦鹉不能吃有加入各式佐料的食材,而且煮熟食物的温度,要放置于室温以后才能食用。若鹦鹉在饮食后出现腹泻的情况,要检讨食物做法。
温馨提醒:检查鱼、肉、蛋类等荤食材料是否没煮熟;或者时物尚未解冻煮熟就喂食给鹦鹉;再或者是鹦鹉不能吃的食材而被食用。
4、蔬果清洗完全
若要喂食蔬果类给鹦鹉,要记得将蔬果给清洗干净并且消毒。可以将蔬果置于清水盆中,再放入少许盐巴或柠檬汁加以浸泡大概五到十分钟后取出,最后用清水冲刷洗净。
5、检视环境温度
当鹦鹉对于所处的环境温度感到不舒服,会导致鹦鹉的体质变脆弱,使得免疫力下降,过鱼严重时,即有可能导致鹦鹉死亡。
6、美容修剪羽毛
要防范年幼鹦鹉飞离以及防止飞行后可能带来的危害,例如:撞玻璃、撞墙、碰上其他物种等等,可以帮鹦鹉做美容剪羽动作,以达到保护鹦鹉的目的。
温馨提醒:鹦鹉要飞行是因为想逃避危害与觅食,当没有危害即有充足食物时,翅膀会慢慢退化。
7、通风阴凉地点
平时要把鹦鹉放在空气流通且阴凉的区块,因为鹦鹉非常怕热,要防止鹦鹉热中暑就不能把鸟笼与栖架置放于阳光强烈照射的地方,也要多喂食蔬果类的食物,并且维持环境温度在室温范围中,若温度过高时,可以喷洒水雾降温。
温馨解说:鹦鹉在环境温度大于35℃时,会显得烦躁不耐;而当温度再上升大于37℃时,体质较弱的鹦鹉,会因为中枢神经麻痺而导致死亡。
8、训练定时定量
平时要让鹦鹉习惯在固定的时间进食,而且食物份量也要固定,目的在于让鹦鹉明白,吃的食物份量就是如此,以避免浪费食材。久而久之,鹦鹉就会懂得珍惜食物,而且更人性化。
夏季饲养鹦鹉应注意
一、饲料的调整
许多鸟友对爱鸟是关爱至极,日常饲料中加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肉类、油脂类、药补品类等等,此时,应暂停或减少这些食物了,要清楚任何进补的事都宜在冬季进行,夏季应以清淡、通肠食料为主,例如,可在食料中加大些绿豆粉、青豆粉等凉性食料的比例。营养过高会造成鸟儿性大性燥,不利于度夏,更不利于紧跟而来的秋季换毛。(持续高营养至使毛羽坚固,不利于换毛脱落)
二、洗浴应注意的事项
天气闷热,洗澡对鸟儿来说、是一个消暑降温的极好方法,每日一浴为佳,许多鸟友在鸟儿洗浴完毕后,爱将鸟儿放在阳光下直晒,其实这是不宜的,因鸟儿洗湿了羽毛之后,全身是较冰凉的,突放阳光下爆晒,一冷一热反差太大,一是容鸟引起鸟儿感冒,二是鸟毛上水份一下子挥发,使毛羽的贴顺性造成影响,久而久之,形成乱毛。(烂毛)最好是鸟儿洗浴后,将其放置在阳光下的阴凉处,让其边理羽毛边自然干燥。再有,尽量不要因故而一洗完就蒙布而放,夏天虽热,但空气湿度其实更大,湿闷在笼内,易产生皮肤病症或生虫等,如有事非要离开,也宜将笼布半开,放在阴凉处。还有,洗澡水最好一鸟一用,有利于鸟儿的健康,防止疾病的传播。
三、遛鸟应注意事项
随着夏季黎明早到,鸟儿清晨的兴奋点也会相应提前,我们遛鸟要尽量抓准这兴奋点,效果会提高很多,因此,适当提早去遛鸟的时间,而晚遛(下午)则相应推迟,时间可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自已估计,遛鸟的原则是~挂出去鸟要兴奋、要开声。反之,假如发现有惊笼、或恐惧松头毛等现象,则赶紧蒙布让其安定,不然养成“惧遛”习惯就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