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阶段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范围为11、12岁~17、18岁,大体相当于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经历这个时期的发展,个体的生理发育、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日益成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论文篇一
《深究家庭教育对当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摘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在基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美满幸福。
关键词:家庭教育 青少年 心理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但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本文仅从家庭因素方面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儿童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如果儿童从小在家庭里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后的学校教育就能顺利地进行;如果儿童在家庭里受到不良的教育,就会使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发生困难,学校久需要用很大的力气去矫正他们的错误和缺点。因此,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养成至关重要,它也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成败。
在纷繁的社会环境因素中,对人的心理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这是因为:首先,家庭是人们出生的地方,是人们有生以来所接触和生活的第一个环境,是一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对一个人的身心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二,家庭是人们连续生活时间最长久的生活环境。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三,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和方法,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家长的心理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家庭环境对人的个性形成有巨大影响作用,同时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家庭结构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人员的构成及其排列顺序。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家庭结构面临着由大家庭向小家庭、小家庭向多元家庭发展的趋势。当前比较常见的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隔代家庭、缺损家庭、重组家庭、流动家庭等等。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之间长期相处、关系密切,都是一个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正常的家庭结构被打破,则会给青少年心理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如:父亲或母亲早亡,会给青少年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灵创伤,使其失去了精神的依托,出现行为不正常、情绪不稳定等现象。随着离婚现象的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离异家庭的子女大多具有自卑、少言寡语、性情孤僻、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较强等心理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家庭、学校的极大关注。目前,学校里有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就是由于残缺的家庭结构造成的。所以,要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地发展,首先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完整和睦的家庭。HttP://wWw.GWYOO.Com
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庭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面个方面。子女不但要从家庭里得到生存和生活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也需要从家庭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的气氛和生活秩序,对于未成年子女的影响尤为重大。未成年的子女,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可能脱离家庭、父母而独立生存和生活,他们一步也离不开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好不好,对他们的身心影响极大。如: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必然使自己的子女失去归属感,心理上失去支持和平衡,造成心理障碍,在学校可能表现出沉默寡言、不合群、自卑等异常现象。实践证明,生活在具有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中的青少年,往往表现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人缘好、对生活和前途充满信心等人格特征;生活在缺乏良好家庭生活氛围中的青少年,则容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对现实强烈不满等人格特征。可见,家庭生活氛围是比较直接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社会环境。所以,作为一个家庭,除了为子女提供物质生活条件外,更重要的要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给他们一个民主、和睦和安定的家庭。
四、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庭教育和抚养子女的方式,是受教育者教养观念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教养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养方式,不良的教养方式会给青少年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从现实情况来看,以下三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
1、专制粗暴型:父母专制、蛮横、任性、不讲道理,以圣人和教训者自居,忽视孩子人格的存在。这种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丝毫不顾忌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容易形成自卑或者退缩心理,还会导致孩子产生撒谎、破坏,甚至偷盗犯罪等行为。
2、冷淡型:一些父母因为热衷于自己的事业,或者父母关系不良,导致对孩子管教不严、或者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孩子容易形成冷漠、自私;胆怯、孤独等性格。
3、溺爱型:主要体现在父母不管孩子的要求合理不合理,从不违背孩子的意志,要什么给什么,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对孩子的要求一味的满足,直接受害的是孩子本身,孩子向父母提出的种种要求,父母从来都不加分析,一一照办。久而久之,就会对孩子的个性、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孩子则容易形成任性、自私自利、专横跋扈等性格。
五、家长自身素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长的素养,指的是家长平时的修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即世界观和思想品德。二是理论、知识方面的水平,即文化素养。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家长素养直接制约着家庭教育的成败、家庭教育的水平和家庭教育的方向。家长的一言一行也会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心理发展。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说明,父母的为人处事、言谈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假如父母整天沉迷于上网、打麻将,对子女的学习、生活漠不关心,其子女在学校往往表现为经常不遵守纪律、厌学情绪严重等不良现象;假如父母开口闭口都说脏话粗话,其子女在学校往往不可能是一位文明而又有礼貌的学生。可见,家长自身的素养也无形中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要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家长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总之,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使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论文篇二
《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摘 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在基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美满幸福。
【关键词】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但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本文仅从家庭因素方面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儿童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如果儿童从小在家庭里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后的学校教育就能顺利地进行;如果儿童在家庭里受到不良的教育,就会使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发生困难,学校久需要用很大的力气去矫正他们的错误和缺点。因此,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养成至关重要,它也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成败。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在纷繁的社会环境因素中,对人的心理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这是因为:首先,家庭是人们出生的地方,是人们有生以来所接触和生活的第一个环境,是一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对一个人的身心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二,家庭是人们连续生活时间最长久的生活环境。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三,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和方法,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家长的心理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家庭环境对人的个性形成有巨大影响作用,同时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家庭结构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人员的构成及其排列顺序。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家庭结构面临着由大家庭向小家庭、小家庭向多元家庭发展的趋势。当前比较常见的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隔代家庭、缺损家庭、重组家庭、流动家庭等等。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之间长期相处、关系密切,都是一个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正常的家庭结构被打破,则会给青少年心理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如:父亲或母亲早亡,会给青少年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灵创伤,使其失去了精神的依托,出现行为不正常、情绪不稳定等现象。随着离婚现象的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离异家庭的子女大多具有自卑、少言寡语、性情孤僻、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较强等心理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家庭、学校的极大关注。目前,学校里有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就是由于残缺的家庭结构造成的。所以,要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地发展,首先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完整和睦的家庭。
3.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庭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面个方面。子女不但要从家庭里得到生存和生活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也需要从家庭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的气氛和生活秩序,对于未成年子女的影响尤为重大。未成年的子女,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可能脱离家庭、父母而独立生存和生活,他们一步也离不开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好不好,对他们的身心影响极大。如: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必然使自己的子女失去归属感,心理上失去支持和平衡,造成心理障碍,在学校可能表现出沉默寡言、不合群、自卑等异常现象。实践证明,生活在具有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中的青少年,往往表现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人缘好、对生活和前途充满信心等人格特征;生活在缺乏良好家庭生活氛围中的青少年,则容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对现实强烈不满等人格特征。可见,家庭生活氛围是比较直接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社会环境。所以,作为一个家庭,除了为子女提供物质生活条件外,更重要的要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给他们一个民主、和睦和安定的家庭。
4.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庭教育和抚养子女的方式,是受教育者教养观念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教养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养方式,不良的教养方式会给青少年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从现实情况来看,以下三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
4.1 专制粗暴型:父母专制、蛮横、任性、不讲道理,以圣人和教训者自居,忽视孩子人格的存在。这种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丝毫不顾忌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容易形成自卑或者退缩心理,还会导致孩子产生撒谎、破坏,甚至偷盗犯罪等行为。
4.2 冷淡型:一些父母因为热衷于自己的事业,或者父母关系不良,导致对孩子管教不严、或者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孩子容易形成冷漠、自私;胆怯、孤独等性格。
4.3 溺爱型:主要体现在父母不管孩子的要求合理不合理,从不违背孩子的意志,要什么给什么,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对孩子的要求一味的满足,直接受害的是孩子本身,孩子向父母提出的种种要求,父母从来都不加分析,一一照办。久而久之,就会对孩子的个性、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孩子则容易形成任性、自私自利、专横跋扈等性格。
5.家长自身素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长的素养,指的是家长平时的修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即世界观和思想品德。二是理论、知识方面的水平,即文化素养。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家长素养直接制约着家庭教育的成败、家庭教育的水平和家庭教育的方向。家长的一言一行也会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心理发展。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说明,父母的为人处事、言谈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假如父母整天沉迷于上网、打麻将,对子女的学习、生活漠不关心,其子女在学校往往表现为经常不遵守纪律、厌学情绪严重等不良现象;假如父母开口闭口都说脏话粗话,其子女在学校往往不可能是一位文明而又有礼貌的学生。可见,家长自身的素养也无形中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要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家长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总之,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使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