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论文 关于文艺心理学的论文

艺术心理学也称“心理学美学”,是研究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过程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内容包括艺术创作中的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像和审美思维,艺术欣赏中的理解、判断和鉴赏以及艺术家的个性心理结构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文艺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文艺心理学的论文篇一

《趋向简单的现代流行文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业余娱乐活动一下子变得容易多了,网游、小说、视频等等使人可以足不出户的满足放松自己的愿望,书籍、体育等变得不再那么重要。这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娱乐形式走向了单一化,更加使人感到警惕的是一种审美简单化的倾向。

近几年,在中国社会引起轰动的文学作品很少,在印象中占据畅销书榜的大多是如《易中天品三国》等历史解读类书籍再就是比如《货币战争》这类涉及经济的书籍,甚至连菜谱美容等书籍也在某些书店中排入了畅销书榜。文学类中能风靡一时也就差不多只剩哈利波特了。以《哈利波特》为代表的通俗小说并不能像经典名著一样给人灵魂的启迪、心灵的震撼等等感受,它们注重的是情节的引人入胜而不是思想的深度,这也和中国一向的文学观念有关,本身无可厚非,因为小说本就有娱乐的功能。然而,听一些同学津津有味的谈论他们所看的网络小说的内容后,却实在感觉忧心,那些所谓的小说不仅语言粗糙不堪,内容也完全没有逻辑性可言。比如一个叫做《困龙升天》的忘了小说,讲到主人公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得了神仙的敬仰,又和吸血鬼不断争斗,后来又上升到宇宙间的战争,他个人的能力也不断因为一些巧合而攀升,甚至能偶然得到“能随意缩小的光速飞船”,听来除了荒诞之外还是荒诞,然而就是这种小说却引的不少人热衷去读。

分析这高低两种的通俗小说的联系,我们看到它们都是试图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白日梦”。和弗洛伊德的分析不太一致的是,弗洛伊德的分析都是把目标放在莎士比亚等世界经典上,而我们只以白日梦理论来看中国的通俗小说,因为中国人一直以来对恋母的抵制,所以弗洛伊德所认为的潜意识的这一个主题在中国的小说中并不多见,而我们的梦想中更多的是对超脱自然、权力、金钱、爱情的幻想。而且很多的小说并不是在描绘作家的白日梦,而是力图给读者创造一个美妙的梦境。我觉得,造梦最高的境界便是要使自己的小说成为一个自成体系的世界,使人在其中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完全依赖小说剧情而能沉醉,就比如哈利波特系列,再比如金庸的武侠系列,都已经比较完善的构造了一个不同于现在的世界,我们不仅可以将自己想象成为其中的主人公来经历其冒险,也可以自我想象,在其中幻想“自己”的故事,其乐无穷。

但是构筑一个世界是比较困难的,除了要有作者的精妙构思之外也需要很久的努力才能完成,现在出现的穿越题材给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巧妙的解法:既然构建一个世界困难,那不如通过一个简单的穿越将人放入历史这个更加丰富而庞大的世界。这样,便可以绕过主人公能力、智慧的形成问题,单纯的体验惊险刺激又精彩的人生,看过的穿越题材比如《寻秦记》《神话》等都是很精彩的,初看很让人欲罢不能。然而在这种题材泛滥之后,对它的热情也大大下降,其中比如《困龙升天》这种比比皆是,实在是给这种题材抹黑了。它们实在是为造梦而造梦,而这梦又完全不和现实联系,不合逻辑,便只能让人看了恶心了。

类似的情况在电视、网游等领域也屡见不鲜。类似《康熙来了》《非诚勿扰》这种娱乐节目大行其道,许多原先的知识精彩节目比如中央台的《联合对抗》也变得只重视答题的过程和噱头,而对题目本身却并不注意。游戏也已经难见如《魔兽世界》这类以完整的游戏历史背景为基础建构庞大的游戏世界的作品,更多的是关注画面的绚丽升级的技巧,图几年的盈利而已。

思考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我认为和当今人们的思考减少有关。现代科技使人们可以随时查到必要的信息,因此真正自己思考的机会少了许多,这使人逐渐习惯了接受简单的东西。另外繁重的生活压力也让人更多的忙于生计、学业、工作,而不肯、不屑去进行感性的可靠。对于大部头的著作自然也不愿意去看了,人们喜欢的是简单的小消遣,是任务与任务之间可以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的不必深思可以随时扔掉随时重新捡起来的娱乐。

这种趋势无疑是思想退步的标志,我们应该尽量防止这种简单化蔓延。

关于文艺心理学的论文篇二

《艺术创作与心理》

艺术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分析的过程。选择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一是因为与我本身所学习的专业密切相关,二是因为我希望能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更好的调节我在实际艺术创作的心理。

油画作为西方传入中国的一门艺术,在短短的百年间,通过几代中国油画家的努力,到今天,油画艺术在中国百花齐放,而且越走越好。对于我们当代青年为什么要选择油画?而不是设计艺术?如果不是出于谋生的考虑,如果不是油画今天的繁荣,那会是什么?只是满腔热血?还是把绘画当成了生命存在的方式?

诸多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但是对于我来说,我选择把艺术当成生命的存在方式。因此,我需要更清醒地认识绘画创作与心理的关系。

一、西方思想

(一) 早期创作心理

德谟克利特:强调文艺创作的对象是社会中生活着的人,而且应当是道德意义上的好人。不仅如此,他还十分强调对艺术家的主观条件和作品效果的研究,提出了“追求和创造美是一种神圣心灵的标志”

苏格拉底:“一座雕像应该通过形式表现出心理活动”。强调艺术创作要能够刻画出人物的“情感”“神色”等。他还最早提出了创作中的典型化问题。

柏拉图:灵感是灵魂在迷狂状态中对于天国或上界事物难得的回忆和观照,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是谁,都将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

在西方,这些论述可以称的上是最早的创作心理思想了。

(二) 精神分析派艺术心理学

精神分析派艺术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是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1856-1939)。该派关于心理行为的基本原则是:人类的行为是本我与自我、超我之间冲突的产物。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通常是存在着冲突的,本我和超我之间是对立的,但它们常常又都会对自我的唯实原则进行歪曲。

本我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它常因文明所强加的抑制而不能直接得到满足,于是,人们必须另辟途径以实现他们内心深处的强烈愿望。艺术家不去压抑他们那些为社会所不容的本能欲望,而是使其升华,通过升华,本我的能量不是被压抑,而是被转移,从而作用于社会可接受的目标。

关于艺术创作的三个基本观点:

其一,艺术家追寻压抑的宣泄或者“力比多”的转移往往具有固着性,这方面他们同精神病人颇有相似之处。但是,在本质上他们又与精神病人有别。

其二,艺术中的形式只是隐秘个人性欲得以满足的过渡物,而形式之下或背后的内容才是真正使人得到快乐的情绪对象。

其三,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中都渗透或掩饰着作者变了形的欲念,因而对艺术作品的符号加以解剖,最终都可以走进艺术家意识深层的内容。

二、东方思想

第一节 艺术活动的心理本质论

在中国古代人看来,天、人、地是一体的,“物性”是“天性”所使然,人必须顺应“物之天性”,才能与之“合”,并进而“与天合”,实现人生的至美境界。所以,中国古代虽然有“重人、重现实”的儒家哲学观和“重天重道”的道家哲学观的分野论争,但这两家在对待创作中的“人”与“对象”的关系上又是相通的。儒、道两家都认为“文(艺术)”是人心感于“物与天道”的结果。从其独特的宇宙观和生命意识出发,中国古代的艺术理论认为,人对美的理解和感受来自“自我”与“物”之间的心理关系状态。因此与西方古代的“模仿说”不同,中国的艺术理论自其产生之初就把创作活动视为一种深层次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如实模仿。

一直以来,东西方的各种创作心理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当代青年的创作心理。这使得我们在思想不成熟的阶段容易动摇,弗洛伊德的思想出现以后,对我的创作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我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它常因文明所强加的抑制而不能直接得到满足,于是,人们必须另辟途径以实现他们内心深处的强烈愿望。艺术家不去压抑他们那些为社会所不容的本能欲望,而是使其升华,通过升华,本我的能量不是被压抑,而是被转移,从而作用于社会可接受的目标。”这就是说,我选择了一个能量的转移来实现我的生命的价值,而不是被压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个世界上需要艺术,渴望艺术的一个原因。但是这个世界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都只需要极为少量的艺术家。所以在今天,选择油画的80—90一代,如果他不能及时的意识到这个问题,那么,痛苦还将继续。

艺术史上,系生命于艺术,艺术之力大于生命的事例不计其数。对此人们不仅要问,人们为什么如此钟情于艺术,他们能从中获得什么呢?答案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追求生命高级需要的满足。

三、生命的需要

人,作为一个活的有机体,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因此有人说生命的秘密在于运动。除了运动,生命还有一大特性-----平衡,亦即机体活动的稳定与有序。人总是要维持生理的以及心理的平衡。就如同饥则思食,渴则思饮一样,倾吐心事、抒发感情乃是人的本性所使然,是生物生理的以及心理的需要,特别是怨、怒、哀、忧之情尤其需要发泄。

四、人类的艺术需要

(一) 艺术需要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 艺术需要是自我实现的情感需要

对于我来说,一种表现的欲望,那种丰富的创作动机迫使我不断地在从事我的艺术创作,同时,也有一种使命感在催促我不断的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我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都无法阻止我对绘画创作的热情。因为我必须知道我在做什么,我怎么样才能把他做好。从来都不是任务。

我觉得之所以我是现在的我,是因为在我成长的生命体验过程中,曾经深刻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拥有生活。

我在与不同的人交往过程中,在读历代大师的传记中发现,对于生活的体验在艺术创作中极为重要。对于艺术家来说,如何体验生命,体验哪些生命,不同的艺术门类,不同的艺术主体各有所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生命存在与发展之苦的承载与超越。这种生命存在与发展之苦,又可以具体分化为痛苦、孤独、死亡与忧患四个方面。

文艺心理学论文 关于文艺心理学的论文

有人曾经说:绘画已经死亡。

对于这种曾经一度迷惑过不少人的狂言,其实在任何时代,当人们理智的时候,它自然就露出了自己的破绽。只要有生命的存在,绘画就永远拥有它的魅力,这种魅力是市场给不了的,它是人本身的需求。我们谁没有经历痛苦,孤独,死亡,忧患?

对于我来说,艺术成为了生命的需要,是我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13461/903353046.html

更多阅读

广告心理学论文 关于广告心理学的论文

广告心理学研究广告对于潜在消费者的作用和普遍意义上购买决策的动机。广告心理学几乎涉及心理学的所有研究专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广告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广告心理学的论文篇一《浅谈广告心理学教学体系创

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 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

所谓护理心理学,是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篇

环境心理学论文 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篇一《精神病与环境心理因素的关联》随着科

关于社会心理学的论文 关于梦的心理学论文

所谓梦在心理学上的一般解释是,梦是睡眠期中,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梦的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梦的心理学论文篇一《梦的浅析》摘要:每个人都会做梦,不同的梦,千奇百怪

旅游心理学论文 关于旅游服务心理的论文

旅游活动所涉及的人主要包括现实的旅游者、潜在的旅游者及旅游业中各个领域中的从业人员,这些人在旅游活动中各自都有不同的心理活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服务心理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旅游服

声明:《文艺心理学论文 关于文艺心理学的论文》为网友白茶清欢无别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