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佛教的本质并没有正信和迷信的分别,佛教是充满了智慧、仁慈、安慰的一种言教。而迷信却是民间固有的习俗加上神道怪诞的传说,充满了牛鬼蛇神。由于我从小就受我到母亲和故乡老一辈的潜移默化,我自己一直以来信奉着也许难以说得上是正信的“佛教”。
在我们乡下,大多数人信佛仅仅还是为了保平安,保发财,保健康,尤其是初信的人,认为学佛只是为了给自己带来一点现世的安乐和心灵的安慰,只知道祈愿求福。在真正懂佛的人看来,学佛的最终目是为了开发个人生命内在的智慧,为了减轻烦恼。学佛和做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觉得学佛只是去佛堂里磕磕头,烧烧香,许许愿,而不是要将学佛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是没有把学佛和自己的生命真正的联系起来。我们扪心自问,你拜佛时是什么心态?如若为求财,是不是许愿说赚到多少钱?如若为求平安,是不是患病的身体如果得以康复?然后再去还愿供养给菩萨多少钱多少东西呢?若是这样许愿,是没有一点功德的。你想想,你以交易的心态和方式去向菩萨许愿,岂不是把菩萨当作收受贿赂之人?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平时也念佛,也烧香,似乎是在学佛,可是他的人生,他的品行不会因此而有任何改变。他干坏事的时候还是照干不误,他骗人的时候还是照骗不误,他不会去想一想,他所做的这一切,是否符合佛陀的教诲?这就是没有将学佛和自己的人生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学佛和做人严重脱节。
圣严法师说得好:作为一个佛教徒,首先要孝养父母,然后再去布施放生。孝敬父母本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无孝敬父母,不仅仅是子女对父母的关怀,其实更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是否有仁爱之心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上才能做到关心同学,关心同事。因此,我们要时刻不忘照顾好自己的父母亲,更要想想自己也有老的那一天,我们应该珍惜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时光。
曾有一位冯姓同事建议我养养宠物狗,有空可以去遛遛狗。我当时就反问他:你有空怎么不带你父母出来散散步,何必要让他们享受孤独,他无言以对。我清晨到体育中心锻炼时,总能见到一位白发老翁抱着那条金黄色的狗在广场上凄凉的散着步,我想:什么时候我们不再遛狗、不再去卡拉OK狂欢、不再去……而是利用空余的时光和我们的长辈们团聚团聚,尽尽做儿女们孝顺,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在我老家,有不少的人,他们的父母在世时不懂得孝敬,老人有时想喝点汤汤水水,他们也不会尽心尽力去满足,而老人一旦去世,他们却甘愿花费不少的财力物力大张其鼓的去做道场等法事,旁人会说他们是孝子贤孙吗,他们会得到好的报应吗,他们是真正信佛吗?佛经上说:佛教只要求死人的亲属可以用布施、供佛、斋僧的功德,回向亡灵、超度亡灵,其他的一切,都是毫无用途的迷信。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十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雅淫、不妄语、不饮酒。我相信不偷盗、不雅淫、不妄语、不饮酒这四项不少人都比较容易做到,要做到不杀生就有些困难了。而我本人却由于工作关系,常有应酬,所以饮酒这一项倒是一时还戒不了。不杀生,最关键的是要通过不杀生使自己的爱心得以提升,就是要培养爱心,教育好下一代的目的。我们中的不少人经济条件好了,就喜欢吃海鲜野味。上苍皆有好生之德,海鲜野味们本来在各自的环境中生活得好好的,你却把它们收集到自己的腹中,吃四两还半斤。海鲜野味吃多了,等到你去进行身体检查时,当你看到自己的体检结果你后悔就晚了。你会因此而不快乐,我们本身会因此而产生担心和忧虑的负面情绪,内心深处首先会受到自己的谴责,这就是因果报应的一部分。
受母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心地善良,见到贫苦的众生,都会尽自已所能给予帮助。因为自己能力有限,帮助贫困众生的时候,少则1分、2分,多则1角2角。参加工作以后,我有了自己的经济收入,最多一次是资助两个学生超过十万元。这一点点钱对他们来说,也许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或许在他们正万念俱灰、对生活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我们小小的善举,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生存的希望,让他们知道还是有人在关心、关爱着他们。
1985年,我还在长沙读大学,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晚上的最后一班公交车上,有一个弹吉他的年轻人中途上了车,一上车他就开始弹吉他,一看就是那种寻求机遇同时卖艺求生存的艺人。我明白他希望车上的乘客能给予他布施。每到一站,下车的乘客人人都是避之唯恐不及,但是他依旧在弹。眼看车即将到达终点站,车上的人都还是无动于衷,最后,车上只剩下我、司机和他了。终点站,我该下车了,走过他的身边,我掏出一毛钱给他,他伸手接钱那个瞬间,我从他的表情里,读到了希望,读到了他对生活点燃的希望!我们区区这一毛钱,对他而言,极可能就是对他艺术生命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