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下载

教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七年级历史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

贞观之治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下载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任务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 唐朝的建立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 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

2.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方面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盛世出现的表现:

4.盛世出现的原因:

过渡:在唐朝历史上出现了我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大家知道是谁吗?

三 、女皇帝武则天

介绍武则天经历

1. 武则天的措施: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三是科举制的发展,四是设北庭都护。

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不足:用酷吏,滥杀无辜,修寺庙。

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

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板书设计】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

2.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方面

3.盛世出现的表现:

4.盛世出现的原因:

三、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的措施: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三是科举制的发展,四是设北庭都护。

2.不足:用酷吏,滥杀无辜,修寺庙。

初中历史教学人文教育研究

一、如何理解人文教育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以促进个人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为目的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其实质是人性的教育。这种教育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需要以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以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熏染和以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培育人,但由于社会分工的快速发展,人文学科教育显现出专业化的趋势,致使人们忘了教育的根本,脱离了教育最初的目的。所以,我们必须以对人的教育作为整个历史教育的中心,否则初中历史的人文教育就成为空谈。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历史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业不对口

一般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看不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导致了对历史学科非常不重视。在安排历史教师上常常会选择一些年龄大或者教学能力差又或者学校的一些闲余教职工去应付历史课程。这些教师上课简单敷衍、粗糙马虎,生搬硬套课本知识,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加工和对教材知识进行整理取舍,缺乏对历史课程教育有效性的研究,更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全都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认知去教学。致使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兴趣不高,缺乏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提升。

2.学生对历史科目认识不足

学生总以为历史就是副科,可学可不学,只要考试之前多背背就能取得好成绩。再加上教师和家长轻文重理的观念,对学生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时间投入严重不足,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具更是很少,致使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受到了严重阻碍。

三、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一,教师应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创设轻松并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当主体角色,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理解的能力。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和发展规律的历史学科,历史上的诸多人物都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很多历史故事都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需要学生去学习、去品味这些历史人物的行为及思想,培养学生内在的人文精神,使他们正确地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展现自我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第二,在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把握好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应试的关联,让学生在测试中提升人文素养。历史学习是一个不断学习研究历史、认知历史,不断渗透现实生活的学习科目。现在的学生学习历史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进行考试目的的转变,在历史教学中把人文素养教育作为一个重点,考察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感悟改变认知,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第三,在生活实践方面,可以将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校园文化结合在一起,创建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这样不但有益于陶冶师生的性情,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懂得人文素养及人文精神对自身的有益性,去感悟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勇敢面对生活,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四、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教育必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崇高的理想,激发他们执著高尚、勇于开拓、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具备承担责任的人生态度、开放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鼓舞学生去争取新的进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郑燕华 单位:漳州立人学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13661/300548273.html

更多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初一历史下复习提纲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各知识点

不是抓紧每一分钟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而是抓紧学习的每一分钟。小编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各知识点(一)伐无道,诛暴秦[知识要点]一、秦的暴政:(1)繁重徭役:修阿房宫、骊山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

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在绚丽多彩的学习中航行,祝你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成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仅供参考。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本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小编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一)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南方的代表)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

掀舞扁舟身手,追逐浪溅千层,预祝: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时能超水平发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第Ⅰ卷1、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好日子。假如你已经去

声明:《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下载》为网友假洒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