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文章 茶道的悟禅的文章3篇

茶道与禅宗并列,是禅的两种表现形式。这是从思想领域里给予茶道最高的定义。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的悟禅的文章,一起来看看。

茶道的悟禅的文章1

茶道中悟禅

茶禅一味。禅给人一种茶的享受和味道,而茶之中也包含着无限的禅味。

古往今来,形容茶之禅味的诗歌不胜枚举。例如日本的绍鸥禅师曾引用过一首诗,诗歌大意是:秋风萧萧,黄花谢了,红叶隐了,一片静寂,仿佛回到了原野,这晚秋的景色正同茶味相通。无独有偶,作为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也引过一首诗,大意是:只要见到深山雪野里萌生的小草,你就会感到花香鸟语的春天在你眼前大放光彩。白雪皑皑的山间,一轮朗日高照,从雪薄冰融处突然发现一点小草的生机,发现一点生命的信息。

一株最先从冬的死寂中挣扎出来的小草的强烈的生命意志,就是动人心魄的禅意。正如枯木遇风作龙吟一样,禅的定与悟的动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一种真正的生命,这即是禅的生命,是茶的三味。

禅与茶的联系从中国古代就已开始。中国古代的茶叶经由高丽传入日本,成为日本的一种文化。而禅成为茶道,最初是在禅宗寺院中作为一种规则定下来的,即有人到寺院拜访方丈时,或有施主在寺院访问时,作为礼节端茶上来。在“百丈清规”中,百丈禅师对喝茶的规则、修炼制定了一系列细密的规定。

五代时期,稽山有位禅师。在投子和尚门下修行时,他担任柴头,负责寺内的柴禾供应。一日砍完柴后,投子和尚为了表示赞许,倒给他一杯茶。投子和尚边斟茶边说:“森罗万象,尽在这里。”他以茶论禅,意思是说杯茶包含了森罗万象,就不是一杯简单的茶,喝得不好是要倒霉的。这位禅师当仁不让,投子和尚的话音刚落,他已将茶碗砸摔在地,反问其师:“森罗万象,到底在哪里?”禅锋甚是厉害。投子和尚平静地说了一句:“可惜了这杯茶。”意思是说,把一杯热腾腾的茶浪费了,这个举动说明他尚欠火候,还没有真正到达化境。

珍惜一杯茶,也就是珍惜生命中的禅机。只有“杀人刀”,没有“活人剑”,只能说明他没有悟道真正的禅意。

古时还有用茶碗来参禅行道的,即从茶碗、茶壶中参公案,例如“如何在茶碗中翻筋斗”“从茶壶中取出五重塔”等。有些修行者从中悟道,但另一些则不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的顽僧在参“在茶碗中翻筋斗”的公案时,真的在地上翻来覆去;在参“从茶壶中取出五重塔”的公案时,就造了一座小塔放在茶壶中去。为此,古代许多禅师主张修行者最好去练习练习茶道,亲自观摩一下茶师正传的茶道的做法和程序,边练习边体会,无意识地按照本来的程序完成一切。这之后便可以轻松地参透“茶碗中翻筋斗”和“从茶壶中取出五重塔”的公案了(即从一杯茶中悟世界)。

总而言之,禅味与茶味是同一种味道,苦苦涩涩的,但它却能提神、安定精神和消除烦恼。作为茶客,在品茶的过程中参悟禅诗是最好的养生方法,像千利休所说的先要“打水取薪”“煮水沏茶”,然后“供于佛,施于人”,而且室内有花,有茶香,方能从中得到禅的意味。在这个过程中,一边品茶,一边赏花,对心里放松、血液循环稳定有很好的效果。这是因为,煮茶品茗之中有味觉、视觉、运动觉的充分调动,在医学与心理学上都非常有意义。

在日本的奈良时代,中国茶道被带入了日本。鉴真和尚将茶的种子和栽培方法一并传入日本,同时喝茶的方式也一起传入。用喝茶来养生的方法,在日本称为“荣西”,是“茶祖”的意思。茶道首先是一种养生保健的方法,日本人认为茶有两大作用:一是解毒,二是延年益寿。

现代的心理学角度研究认为,茶具有从心理上解除疲劳、嗜睡,防止身心疾病的功能;茶是追求禅的意境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禅中所提倡的茶道人际关系称为“淡淡的、淡淡的品味”,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之意,讲究清静、淡泊的关系。因此,茶道是禅的精神世界的具体体现和展现。

茶道的悟禅的文章2

又说茶道悟人生

如果我们是一撮生命的清茶,那么,命运就是一壶温水或炽烈的沸水。

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

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沉了又浮,浮了又沉,沉沉浮浮,

茶叶就释出了它春雨的清幽,夏阳的炽烈,秋风的醇厚,冬霜的清冽。

用温水沏的茶,茶叶就轻轻地浮在水之上,没有沉浮,茶叶也不会散逸出它的清香。

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

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平平静静生活,

就像温水沏的淡茶平的悬浮着,弥漫不出他们生命和智慧的清香。

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人,坎坷和不幸一次又一次袭击他们,

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酽茶,他们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沉沉浮浮,

于是像沸水一次次冲沏的茶一样溢出了他们生命的脉脉清香。

茶叶因为沸水才释放了它们本身深蕴的清香,

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们一脉脉人生的幽香。

人生其实是一张白纸,看每个人自己怎样书写。

茶里有味道,茶里有人生

人生就是你自己的选择,看你选择用沸水,还是用温水,选的不同,味道就不同,可能我怕输,就选择了温水,时至今日,内心深处,依然怕输,输了自尊,输了自信,输了阳光,这世上的事情,谁也不怨,就怨自己,你追求了夏阳的炽热,就要有等待冬霜的凛冽的准备,选了温水,茶叶就不会溢出它的清香。

茶道文章 茶道的悟禅的文章3篇

在我们的人生中,今天有今天的烦恼,明天也有明天的困惑,也许没有这些就没有人生。人生不能不要也不能拒绝坎坷,少年伴随着成长的苦涩;青年亮丽的青春总是有几抹灰色;中年双肩抗起沉重的包袱;老年怀念失去青春朝华的酸楚。人生,难道不是手中那杯清茶吗?

端起茶杯,轻轻地吹去漂浮的茶叶,看着那酽酽的茶水,看着冉冉升起的缕缕雾气,仿佛走进了一个仙境,轻茗一口,微微的苦涩满口,浓浓的清香满腮,通体的疲倦一扫而光,诸多的烦恼也渐渐地远逝,神思也漫漫四处飘远,那种意境就是人生最美好的写照了。其实人生的不同也是如此体现的,不论什么茶,不论那一种饮法和品法,也都能喝出一种味儿,那就是人生的滋味。平淡也好,浓烈也好,人生没有固定的方圆,千恣百态,各有千秋,多姿多彩。人生是一杯茶,苦也罢,甘也罢,最终也将饮尽人生的杯底。

茶道的悟禅的文章3

茶道悟禅亦人生

今年春节,一位多年不见的初中同学来访,对于喝茶颇有讲究,并说等下次出差回来,要送我一套听着名字就新鲜的“功夫茶具”。让不太懂茶道的我对茶艺有了些许了解,同时对什么“煮茶、温杯、洗茶、泡茶、出汤、” 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于是,利用假期时间开始留心茶艺相关知识,学习一些茶道基本常识,当然,初期还只能从理论上学习,如有合适的机会,飞扬还会拜师学艺。

百度搜索茶道相关知识,还确实增长见识,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相传, 唐末五代时期,闽王为求治国方略,他到福州西湖拜见扣冰禅师。无论他如何好语巧讨,扣冰禅师一直沉默不语,只顾喝茶,还不断的给闽王加茶水。闽王不爱喝茶,渐渐的茶水从杯中溢出,禅师还在继续加茶。闽王十分诧异便问:“师傅,杯子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加呢?”禅师依然沉默不语并继续加茶。闽王这才似乎有所悟,便把杯中的茶水一口喝干了。

禅师再次把茶满上后问:“你会喝茶吗?”

闽王回答“不会”。

禅师就说:“那就先学喝茶吧”。

闽王纳闷地回答:“喝茶还要学吗?”

禅师说:“你的心就像这个杯子,已经装得满满当当;如不把茶喝掉,不把杯子倒空;如何装得下别的东西呢?”如是,闽王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此中真正的禅意。 可不是吗?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只有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只有空谷才可以传声……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最初因缘。因此,佛经里常有“一空万有”,“真空妙有”之说。可见,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只想到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心中杂念。想不到茶道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所以,从今天起,飞扬将开始学习一些与茶道相关的知识,也算是另一种生活的充实吧。

以后休闲时候,飞扬会邀三五好友煮茶、品茶、论茶,心中天地如壶,眼里壶象天地。闲情不可多,豪情不可少,淡然而坚定。将会刻意躲开都市的喧嚣,优雅的享受“无案牍之劳形”闲散生活。让茶海变成书海的延伸,让茶具成为好友相聚的亮点。

有人说,人生如茶,的确,茶道悟禅亦人生。人生如能空杯以对,如此,何愁没有喝不完的好茶,没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14361/268109798.html

更多阅读

一期一会----日本茶道的心法 日本茶道 一期一会

作者:暮初在日本,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谚语叫“一期一会”(いちごいちえ),源自日本“茶圣”千利休。千利休曾亲自记录下茶道的心得,他启发说“与你这样相会的时间,今后不可能完全一样地再次重现了,只有这一次。因此,要把这一瞬间当作最值得珍惜的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 日本茶道的起源

日本茶道的起源 有关专家经过历史文献考证后发现:作为日本茶文化重要标志的“日本茶道”,最早源自中国杭州的余杭径山镇。径山禅寺在南宋时期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以茶论道的“径山茶宴”也成为径山寺独有的一道风景。 南宋瑞

中华茶道的形成与道家 中国茶道与道家

第一节天人和一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

中国茶道礼仪表现形式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哪些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1、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2、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

中国的茶道礼仪 关于茶道的礼仪

爱华礼仪常识配图     有关茶道的一些礼仪  茶道活动需要茶道表演者优雅沉着,从容貌、姿态、风度、礼节等方面均需十分注意。  一、容貌  俗话说:聪明面孔笨肚肠,有的人由于动作的协调性及悟性水平很低,给人的感觉

声明:《茶道文章 茶道的悟禅的文章3篇》为网友黛色若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