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同学们总会有需要用到一些关于大学励志的文学稿,那么大学励志文学稿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励志文学稿:能力重要还是文凭学历重要?
其实,能力和文凭学历都重要,能力重要,这个基本是不用质疑的,不用多说,下面重点讲一下为什么文凭学历很重要。
在找工作面试的时候,学历是块敲门砖,你有高学历、好学校,只要去敲门就好了,但是没有学历,你就得拿着你的作品去砸门,砸不砸得开,还得看你的作品过不过硬,但是进了面试的门,就得靠你的真本事了。
也许你会说,学历高不一定有能力,是啊,你都知道的问题,你以为面试官是傻瓜不知道啊。而为什么,很多大公司却在招聘的时候,又要限定学校必须是985、211,学历是硕士、博士呢?
因为,很多时候,这里不说什么北大学生卖猪肉的个例,学历和学校是可以说明你的能力的,高学历低能力的只是少数,你不得不承认,清华北大的学生比一般学校的学生强很多,不要以为他们都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智商拼到一定程度就得拼情商了,就说,我们的胡主席、习主席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呢。
而且企业在招人的时候,他是有成本考虑的,我就举一个例子。百度在web开发岗位招聘200人,但是投简历的有来时清华北大、一本、二本、三本、专科学校的10000份简历,上面也说了,不可否认普通学校有牛人,但是极少,所以电脑筛选简历的时候,估计就已经自动过滤了非985、211高校学生的简历,只留下一些简历(比如2000份)进入下一步的笔试面试阶段。虽然百度也知道可能错过了一些普通一本、二本三本学校里面的牛人,但是留下的少部分简历也足够挑选需要的200人了,他没有必要花大力气把你这个金子花大力气从大海里捞出来,因为岸上就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到嘛,何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换做你是招聘的,你是不是也会这样做呢?
虽然最终还是能力最重要,当你进入了某一企业,基本就不看学历了,看能力了。但是你有高学历,名校出身,基本可以判断你的能力不会差到哪里去。也可以说,学历是对能力的辅助证明。从概率的角度讲,一个高学历、名校出身的人都无法胜任某一项工作,那基本就不用谈普通学校低学历的人了。
所以说,学历学校还是很重要的,否则,有能力而没学历,可连砖头都没有的人,怎么能敲开就业的大门呢?你的能力 ,别人连知道的机会也没有了。就容易成为被埋没的“草莽英雄”。也许这是找工作的游戏规则,懂规则,你会更轻松些,你不按照规则出牌,且拿不出过硬的作品,你就要自己去做好被人拒之门外的准备,而不要说社会现实,因为社会就是这样现实。
对于90%的同学来说,我问你,你有什么能力,估计你是说不出来的,也许唯一能够证明能力的就是学历和学习成绩了。在可能的情况下,同学们有必要把自己的成绩学历和学校搞的漂亮点,也许学校很难改变了,至少成绩是可以的。然而可悲哀的是,很多同学拿着能力重要的借口,不好好学习,导致没有考一个好的高中,进而导致没有考一个好的大学,丧失了唯一能够证明自己能力的东西。学识不高,想能力高,那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大学励志文学稿:关于自己喜欢的专业
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湖北秭归一名女生在北京大学读了两年后,退学参加今年高考,结果分数并不理想。
在我国当前的高考录取制度下,很容易出现一名考生虽然被录取,但却对学校或专业不满意的情况。根据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的调查,2009级新生对就读大学的满意度为35%,对专业的满意度为44%,换言之,有超过60%的新生对就读大学不满意,超过50%的学生对就读专业不满意。
然而,对学校不满意的学生,大多只能接受现实,因为根据我国“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学籍管理制度,很难转学到另外一所大学就读,除非有关系开后门;对于专业不满意的学生,如果大学内部有换专业政策、辅修政策,还有机会换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一般大学转专业的比例在10%),或者学习自己感兴趣专业的课程,如果学校没有这些政策,或者学生自己没有把握住转专业的机会,那么,大学四年,学生们除了忍受之外,能够想到的办法,就只有退学去复读了。
对于每个个体学生来说,我们当然不赞成他们贸然退学,而是希望他们能够调整专业观念,尝试培养兴趣,毕竟辍学复读这一选择的风险太大,万一再次高考失利,或者由于高考录取的原因,自己还是没有进理想的学校、满意的专业,不是要为之付出更大的代价,浪费自己更多的青春岁月吗?但是,要让一个学生花四年,甚至更长时间一直与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专业知识打交道,也确实太不人性了。北京大学这位女同学,如果不是对专业非常非常不满意,是不可能在上学两年之后还退学去复读的。
打破当前的集中录取制度、调整学籍管理体系,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如果一名学生可自由申请大学,可同时拿到多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再结合自己的个性、兴趣选择大学,那么,对大学、专业不满意的程度将大为降低。而即便进入了自己并不满意的学校、专业,如果大学没有严苛的限制有自由转学、转专业的制度,那么,学生也可随时申请换到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当然需要接受的学校和专业同意接受),这就解决了学生只有无奈学习自己不感兴趣专业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大学的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
自由申请大学和自由专业制度,是符合人性,也有利于学生成才的。但对于自由申请大学制度和自由转学制度,人们顾虑的还是公平、公正问题,担心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好学校、好专业全部被权势阶层的子女霸占。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自由申请大学和自由转学制度,从本质上是赋予学生选择学校的权利,当学生可以选择大学、大学被学生选择的时候,大学的办学思维会发生根本的转变,必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服务,来吸引优质生源,否则,再好的大学很可能在市场选择中,被学生抛弃。在这种办学思维中,教育公平的程度只会进一步提高,而不是降低。
其次,我国实行的集中录取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都采取分数标准评价、管理学生——分数决定学生进哪所大学、这个学校的哪一个专业,进而在学籍管理中,如果转学、转专业,就涉及学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高低问题,这种按分数配置教育资源的方式,完全不顾学生的兴趣,最终,即使维持了表面的分数公平,可却以伤害学生的个性、兴趣发展为代价。简单的说,目前的录取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只具有“划分”人才的作用,却没有起到任何育人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高等教育要解决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必须关注学生对学校、专业的满意度不高的问题,对学生加强专业观念教育,在当前制度框架下,适当允许学生换专业、辅修其他专业,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而且,我国大学的换专业政策,都比较“变态”,按照各高校制订的换专业条件(要求高考分数、大学一年级学习成绩、换专业考试成绩),要换专业的学生,必须努力学好本专业以达到申请换专业的目的。只有改革录取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才可能给学生自由选择大学、专业,进入自己满意的大学和专业,从而将学生的个人潜力发挥到最大。
大学励志文学稿:求职,应该从大一就开始
从去年11月2日到现在,我已经在求职的路途上奔波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总共向40多家企事业单位投过简历或提出申请,然而,大多数单位都在简历筛选阶段就把我PASS掉了。也曾有机会进入笔试、面试环节,但最终还是一次次地被拒之门外。
找工作之初,虽然我网投了很多单位,但只有交通银行一家给了我复试消息。原因是,简历上个人奖励这一栏我几乎没什么可填的,而用人单位通常根据这些奖项来评判一个人的能力与素质的高低。
后来我争取到了安踏公司销售岗位的面试机会,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法学本科生,我没有营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销售能力方面受到HR的质疑,加上回答提问时,我没有控制好语速,手势过多,条理不明,给HR留下不太好的印象,最终败北。在建发集团的面试中,HR问我的英语口语如何,我迟疑了一下,坦诚地说:“还可以,但是仍然需要加强。”此话一出,HR露出迟疑的表情,不用说,又没了下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面试华帝燃具时,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