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工智能影评 电影人工智能影评3篇

电影人工智能影评1

他只爱她,她是他存在的意义,他只要她,他知道他不能替代她的亲生儿子,他要她爱他,就像当初有人担忧的那样,如果人类不爱他呢?如果那样,他只能被毁掉,就像他从没有这世界上存在过一样,这是多么的痛苦,这不只是肉体上疼痛,这是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折磨.

她不知道他是什么吗?她为什么要启动他?他只有6岁,他什么都不懂,她没有教育他,也没有教他如何做一个小男孩,他的存在填充了她空虚,忧虑的心灵,他为她带来了欢笑,他为她带来了新的生活,这一切都不是她亲生儿子能带给她的,这是不同的爱;她知道,这个小家伙只爱她,她是他真正的太阳,可是在她的亲生儿子的挑拨下,她不再信任他了,她不要他了,她把他遗弃了,就像丢一个破家具一样!当时她也是难过的,她也哭了,但是她远没有这个小机器人伤心,她对大卫的爱还不及大卫对她的爱的十分之一,这是不同的.这是不能比拟的,他不会移情,他只为她存在,没有了她,他也真正的死了.

乔为大卫做了许多,超过了亨利,一个机器人也懂得感恩,那么人呢?多么强烈的讽刺啊.当他们不要大卫的时候,他们没有想过大卫带给他们的笑声;他们也没想过大卫会怎样;不舍得他被毁掉,放任一个小孩子单独在城市里,森林里,人群里游荡和你亲手毁掉他又有什么不同?你给他钱有什么用?他不需要吃,不需要睡也不需要上厕所......他只要你,他只需要你,你是他是妈咪!!! 他是你独一无二的孩子,即使他不是人类,但是在你启动他的时候你已经知道了他只是为了爱你才来到这里,那么你不应该丢弃他,你不应该.

他叫你妈咪,他只爱你!他只需要你.做为一个母亲你太残忍了,你为什么没有发现,当他妒忌马丁时,他就不再只是一个机器人了;当他只想看到你笑的时候,他就不再是一部机器了;当他这么强烈的爱你,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应该告诉他,他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只有这样他的爱才更有意义,只有这样你才是一个合格的妈咪!!!

悲惨的《人工智能》,当你抱怨你的孩子总是让你不如意的时候,你就应该看这部片子,这样你就会知道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你忽略了孩子的需要会发生什么;那么如果你知道了应该做什么,请马上去做.

电影人工智能影评2

看罢影片,心中久久不能平息。

影片一开始在人工智能专家们的讨论中便开门见山提出了疑问 :如果这个机器人真的能够对人类付出真爱,那么人类又对他有什么责任呢?随着剧情的发展,影片进一步揭示出的人文核心问题是:到底什么才是人类的本质?如何区分人类和机械?是自主思考的能力吗?如果机器人能够真正的爱,那么机器人能否被当成真人对待?人工智能培育出的爱就不值得尊重吗?

一、关于机器人的道德问题

电影人工智能影评 电影人工智能影评3篇

电影的主线剧情是由机器小男孩David被带到Monica的家开始的。Monica的儿子马汀因为患病长期在医院疗养不能回家,Monica由于爱子心切总日郁郁不欢。丈夫Henry为了帮助Monica摆脱抑郁困扰,把公司的最新研究成果——会爱的机器人小孩David带回了家。

David的首次出场十分特别。门口打开时,镜头表示了Monica看到的景象——David的身影在背后的强光中淹没而无法被看清,只能看到一团诡异的黑影。这种非人的印象为后来Monica一开始对David怀有恐惧做了铺垫。

后来Monica终于决定要领养David作为自己的儿子,通过念词程序启动了David对Monica的爱(对于Monica来讲,David对自己的爱其实是一种机能,虽然David不可能意识到,但是Monica还是因此不能对David完全信任。)从这一刻开始,David对Monica的爱不可逆地刻录在他的硬盘上,成为了他生存的唯一理由。

Monica真正的儿子,马汀的归来让David独占Monica 的爱的美梦破灭了。马汀表现出对机器人明显的鄙视,他把David当成“新的超级玩具”,故意怂恿David去剪Monica的头发,欺骗他这样便可以得到Monica的爱。可惜行动失败伤到了Monica让Henry对David开始充满防备心理。Henry说:“如果他真的会爱,那么他也一定会仇恨。”其实这就是人类的自私所在,因为不相信别人会全心全意不求回报的深爱自己,所以自然也不会对别人付出全部真心的爱。

最后Monica还是放弃了David——为了保护她真正的儿子的安全,抛弃身为机器的“假”儿子David。尽管David对她的爱是如此的真,甚至比她的亲生儿子深切。

在这里有必要探讨一下Monica对David的态度应该怎么看待。事实上,我认为Monica对David的态度本质上与机器人屠宰场里的人对机器人的态度并没有多大差别,只是Monica多了些人情味而已。人类对机器人的爱不是真爱,是有条件的爱。就像影片另一个拥有高等人工智能,为女人提供性服务的机器人乔对David说的:“她爱的是你为她做的事。她并不真的爱你。”因为David给原来抑郁的家庭里带来了欢笑,所以Monica爱护他;因为David伤害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保障亲人的安全所以要抛弃David。很显然就是一种利益权衡的过程而已,无论David的外表被做的多么逼真,他的爱多么真实,他都是“机器”,是异己。排除异己是人类的本能。这种本能的另一种表现是人类对日益强大智能的机器人的恐惧。如果机器人能够与人类无异般思考,人类一定会感到空前的威胁,并想方设法的消灭它们。机器人屠宰场的存在便是这种思想的具体表现。

机器人屠宰场就是Monica口中的“现实的世界”,是人类残暴和杀戮本性的彻底暴露。这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它们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性服务者。它们的出现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它们都是人类的工具。(David其实也是一种工具,他的用处是给失去孩子的家庭带来爱。)在他们无法继续为人类提供优质服务的时候,就会被送来机器人屠宰场,让狂热的反机器人主义者以破坏它们为乐。

这里有一个小细节,掌控机器人屠宰场经营权的大叔要观众决定要不要处决David,他喊了一句话:“身上没有晶片的人,扔出第一块石头!”这段话很明显来自于耶稣的一个著名的故事:“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这表示人们认为身为机器人便是罪。活生生的人便无罪,就可以对有罪的人宣判。这真是非常的荒谬,人类毫无羞愧地彻底利用完机器人后便道貌岸然的宣称它们有罪,这难道不可笑,不自私吗?

二、库布里克与斯皮尔伯格两种不同风格的融合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是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继承另一著名导演库布里克遗志拍摄的作品,他们各自有不同的表达风格,一般认为在《人工智能》的三分之二处,即David被困在海底为止的剧情代表了库布里克的人文理念。此后的剧情就是斯皮尔伯格的温情风格的开始。知名的影评家周黎明在该片影评中认为影片应该在三分之二处就结束,“因为后面的情节无论从戏剧张力还是视觉冲击力来看,均有点‘压不住’。也许这就是好莱坞非明文规定的大团圆结局,也许库布里克不会同意这画蛇添足的一笔(但他的《2001年太空漫游》也有类似欲罢不能的结尾),总之,这个并不光明的‘光明尾巴’只能让人感觉好受一点,但无助于情感的升华(catharsis),远没有雕像和大卫连同全世界都被冰封的画面效果,没有那种文艺作品进入最高境界时受众和戏剧人物之间产生的高度情感交融(pathos)。不过,从纯科幻及心理学角度讲,这个结局仍颇有嚼头。”

本人认为这个靠外来的高智能生物来实现David愿望的结局并没有对影片的讨论主旨起到推进作用,甚至是在最后关头模糊了焦点。它让观众沉浸在催人泪下的母子情深中而忽略了机器人和人的矛盾其实根本没有解决的客观事实。这个结局中假定了一种理想的情况:没有Henry,没有马丁,没有其他任何人来抢走Monica的爱。在这个只有David和Monica的静止时空中,David的机器人身份变得完全不重要。这大概就是斯皮尔伯格的温情风格,不愿对小机器人David太过残忍,于是满足了他的愿望。不可否认,斯皮尔伯格在这段剧情中将David对Monica的爱处理得极其细腻,让影片在最后平添了一抹暖暖的温情。尽管这份温情与影片前半段的残忍现实显得格格不入。

这的确使整部影片显得人格分裂,但是只要知道这是两位导演不同风格的表现,我们大可以把它当做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答案:前者认为机器人与人的矛盾永远无法解决;后者相信真挚的爱终究能让人类回归理性,与机器人和平相处。这样看来,这种双结局的处理并无伤大雅。

影片巧妙地采用小男孩机器人David寻找能把自己变成真人的蓝仙女的冒险旅程作为主线,象征了儿童成长过程中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在母亲眼中是独一无二的,希望能独占母亲的爱,希望母亲永远都不会死去,永远陪伴自己。在历经重重磨难之后,David最后在制造他的哈比博士那里发现了最残忍的真实——自己并不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只是千千万万个机器人复制品中的一个。可是,他对母亲的爱依然没有退减,他依然虔诚的祈祷蓝仙女会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人——他相信只要自己变成真人小孩,母亲就会像爱亲生儿子一样爱他。影片最后的一个场景,被外星人复活,却只有一天生命的Monica最终要永远的沉睡了,但是David已无遗憾。他坦然接受了Monica的离去,因为Monica已经给了他所渴求的独占的爱,承认了他独一无二的存在——对David来说,这一刻已是永恒。

电影人工智能影评3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探讨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故事,并由此而衍生的两者之间伦理道德,生存竞争等等问题。不过我更愿意认为,这部电影其实就是在讲述人类自己的故事,对人类存在意义与人类自我寻求的一次深刻反思。

人类与机器人的本质区别,或许应该就是人类是有自我意识的,有情感的,有动机的,并能运用由此而产生的生命动力去进行更高一层的自我实现。而机器人的一切都是被设定的,被程序化的,没有自我意识的,也无法独自完成自我的更高升级。

大卫的诞生,正如电影海报里那个仰望的小男孩的侧影,在这里成为一个隐喻,象征着正在失去自我感,丧失自我寻求能力的现代人类:被程序化、弱小、无助、迷茫、强烈需要爱或种种关系,似乎只有在这些关系中,我们能隐隐感觉到自我的存在。

自工业文明以来,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与和竞争化的一味强调,疏忽对人文精神和伦理学的相应发展,造成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逐步丧失。人们渐渐失去内在的自我感,失去人存在的价值感和尊严感,并不得不承受由此带来的巨大的孤独、空虚和焦虑。正如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现代人正在被“非人化”。如果人类最终丧失掉全部的自我存在意识和价值感,并且连由此而带来的空虚和焦虑也妥协掉,则人类的存在和机器人将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这也是现代人类在对待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上,始终抱有一种矛盾冲突的希望和抵制。一方面,希望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做更多的工作,另一方面,又担心社会对人类“非人化”进程的加深和彻底,使人类失去作为人的真正意义,最终被机器人所代替。

影片中,怀着对妈妈莫妮卡矢志不渝的爱,抱着实现愿望的执着和艰定,大卫踏上了艰难寻找蓝仙女的道路,他不要做机器人,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真实的男孩。正是这样的举动,使他的“父亲”,教授哈比发自内心地告诉大卫,他就是真实的,因为只有真实的“人”,才会进行这样一种自我寻求的举动。也正是因为这点,大卫成为唯一的,不可复制的,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对大卫而言,如果能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孩,他就可以回家,回到妈妈莫妮卡的身边,爱她并得到她爱的回报。大卫希望在这种关系中去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一种外投的自我寻求。然而,当大卫在教授的房间看到另一个机器人大卫的时候,他困惑了,怒不可遏,但当他后来看到几十个甚至还有更多没有完工的大卫时,他陷入了彻底的迷惑与恐惧 ,因为这个时候,他不得不面对一个内投的自我寻求问题,当这么多的机器人都可以成为大卫,都可以代替他成为妈妈莫妮卡的儿子,那么失去和莫妮卡的关系,“我到底是谁”?

在彻底的绝望之中,大卫最后轻轻唤了一声“妈咪”,然后从楼顶跳进了汪洋大海,那一刻,我听到了大卫心碎的声音。

如果影片到此结束,我也认为,以电影近乎完美的科幻效果和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探索与思考,好莱坞大师斯皮尔格伯已经完成了一次飞跃,使《人工智能》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虽然这样的结局是悲痛的,甚至是绝望的,因为它似乎预示着人类对自身的自我寻求与实现,终将在与社会“非人化”进程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中以失败告终。

或许,连导演自己对这样的结局也感到于心不甘,所以电影最后埋下伏笔。影片的结尾,人类在冰川时代的到来中消亡,两千年后的地球存在着一种类似于灵长类与机器人相结合的更高级生物,有人说是外星人,有人说是更高级的机器人,也有人说或许是人类与机器人的结合进化,导演在这里留下了悬念。

但是,正是这样一种更高级的生物,告诉大卫,他们嫉妒人类称之为“精神”的这种品质,正是这种品质,使人类赋予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使“存在”不仅仅是存在着。

影片最后,更高级的生物为了实现大卫的愿望,用妈妈莫妮卡的头发复制了她的DNA,将她复活,虽然她只能存活一天。大卫和莫妮卡渡过了愉快完美的一天,莫妮卡在睡去前,告诉大卫,她其实一直都爱着他。大卫流下眼泪,拉着妈妈的手,躺在她的身边,第一次睡去,开始去到遥远的梦开始的地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14861/388331163.html

更多阅读

说话的勇气国王的演讲影评 电影国王的演讲影评

相关影评: 更多>> 我也看过这部电影 国王的演讲是一部很不错的传记电影,不错到了即使是社交网络这样的大热影片也不敢轻视其夺奖前景.如果说社交网络给我们展示了纯正的美国梦,那么国王的演讲真正告诉了我们成功的背后的艰辛.说到二

影评——末日危途 末日危途 电影

很少影评,除非那部电影已经不是一部电影了。 《末日危途》则正是,它更像一个关于灵魂的图腾或者关于人性的里程碑。 不该在这个时候看一部描写末日的电影的,看之前我还认真想了下《2012》,觉得即使真正的2012年看这么大圆满结局的电

《冷山》影评 冷山 电影

观《冷山》影评冷山,是一个地方,风景优美,环境宜人。ColdMountain,它的英文名,却给人寒冷、肃穆之感。作者想到这个名字或许是因为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冷山虽然远离前线也笼罩在战争的恐怖之中。英曼,是电影的男主角,一个生活在

声明:《电影人工智能影评 电影人工智能影评3篇》为网友始兂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