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学主体来说,首先要加强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并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高校对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主要渠道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而高校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因此,加强教学主体建设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关论文。仅供大家参考!
浅析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全文如下: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划、部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与保障,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社会转型和全球化双方面的新格局,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面临着诸多难题。所以,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这一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的必要性(一)大学生使命的特殊性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代表社会最先进的文化知识潮流,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国家的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祖国的前途命运。大学生通过在高校学习和掌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培养了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社会生活实践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此时的大学生则会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和普及者,更好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信念动摇
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我国的革命跨越了卡夫丁峡谷,在生产力和人类普遍价值方面形成了断层。反映到思想层面上,部分大学生由于自身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便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同时,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作了适当调整,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仅尚能在一定范围内容纳现实的生产力,而且生产力还在发展。许多大学生头脑中都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相同的因素越来越多?为什么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存在巨大的反差?特别是在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下,一部分大学生甚至认为中国的改革的成果是由资本主义带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浅析(一)加强教学主体建设,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
高校对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主要渠道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而高校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因此,加强教学主体建设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对于教学主体来说,首先要加强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并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其次,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尤其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所存在的疑惑。引导大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使每个大学生认识到“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来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最后,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使每个人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校园文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来创造的,但校园文化一经形成,就会通过各种形式介入人们的精神生活,潜移默化地,深远持久地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当今,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更应该利用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因此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通过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来进行。首先,学校应高度重视。学校应定期举办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坛、宣讲等活动,并且可以突破学校地域的限制,加强高校之间的联结。同时,高校的相应社团也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增强他们对于理论的认同感,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此外,学校还应利用学校网站、广播等平台,来形成一种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化氛围。
(三)学习借鉴国外关于思想理论教育的经验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
虽然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不同,但理论宣传教育却是各个国家普遍进行的实践活动。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践中创造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新内容和新途径,来更好的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西方国家在思想教育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如,美国很注重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学习任何一门专业课都要回答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这
就启示我们马克思理论的教育并不仅仅局限在具体的专门课程上,在其他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可以渗透相应的内容,启发学生思考。此外,国外对于隐性教育的重视利用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利用。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我们,所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要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