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有时候也会写一些励志文章,那么明星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明星励志文章: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
文/杨绛
按基督教的说法,人生一世是考验。人死了,好人的灵魂升天。不好不坏又好又坏的人,灵魂受到了该当的惩罚,或得到充分的净化之后,例如经过炼狱里的烧炼,也能升天。大凶大恶、十恶不赦的下地狱,永远在地狱里烧。我认为这种考验不公平。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赋不同。有人生在富裕的家里,又天生性情和顺,生活幸运,做一个好人很现成。若处境贫困,生性顽劣,生活艰苦,堕落比较容易。若说考验,就该像入学考试一样,同等的学历,同样的题目,这才公平合理。
佛家轮回之说,说来也有道理。考验一次不够,再来一次。但因果之说,也使我困惑,因因果果,第一个因是什么呢?人生一世,难免不受人之恩,或有惠于人,又造成新的因果,报来报去,没完没了。而且没良心的人,受惠于人,只说是前生欠我。轻率的人,想做坏事,只说反正来生受罚,且图眼前便宜。至于上刀山、下油锅等等酷刑,都是难为肉体的。当然,各种宗教的各种说法,我都不甚理解。但是,我尊重一切宗教。不过,宗教讲的是来世,我只是愚昧而又渺小的人,不能探索来世的事,我只求知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一辈子,能有什么价值。
天地生人,人为万物之灵。神明的大自然,着重的该是人,不是物;不是人类创造的文明,而是创造人类文明的人。只有人类能懂得修炼自己,要求自身完善,这也该是人生的目的吧!
坚信“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的聪明朋友们,他们所谓“什么都没有了”,无非断言人死之后,灵魂也没有了。至于人生的价值,他们倒并未否定。不是说,“留下些声名”吗?这就是说,能留下的是身后之名。但名与实是不相符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战争中奉献生命的“无名英雄”更受世人的崇敬与爱戴。我国首都天安门广场上,正中不是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吗?人世间得到功勋的人,都有赖无数默默无闻的人,为他们做出贡献。默默无闻的老百姓,他们活了一辈子,就毫无价值吗?从个人的角度看,他们自己没有任何收获,但是从人类社会集体的角度看,他们的功绩是历代累积的经验和智慧。人类的文明是社会集体共同造成的。况且身后之名,又有什么价值呢?声名,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一代又一代的人,从生到死,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到头来只成了一批又一批的尸体,人生一世,还说得到什么价值呢?
匹夫匹妇,各有品德,为人一世,都有或多或少的修养。俗证:“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得”就是得到的功德,有多少功德就有多少价值。修来的功德不在肉体上而在灵魂上。
其实,信仰是感性的,不是纯由理性推断出来的。人类天生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统治者只是借人类对神明的敬畏,顺水推舟,因势利导,为宗教定下了隆重的仪式。虔信宗教的,不限于愚夫愚妇。大智大慧的人、大哲学家、大科学家、大文学家等信仰上帝的虔诚,远胜于愚夫愚妇。
一个人有了信仰,对人生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佛家说人生如空花影,一切成空。佛家否定一切,唯独对信心肯定又肯定。“若复有人……能生信心……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得如是无量福德……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为什么呢?因为我佛无相,非但看不见,也无从想象。能感悟到佛的存在,需有经久的锻炼。如能把信仰传授于人,就是助人得福,功德无量。
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度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我无从问起,也无从回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为不知”。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此了。
明星励志文章:有些东西,只会让你遇到一次
作者:张小娴(香港著名女作家)
许多年前,无意中在日本东京一家生活杂货店里买到一个漂亮的布袋,于是,以后每次重游东京,我都会去同一家店逛逛。可是,自从那个布袋之后,我再没有找到称心满意的东西了。
有些东西,的确只会让你遇到一次。
你也有过这种经验吧?因为一次美丽的偶然,我们爱上了一个地方,并且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惊喜。可惜,那些惊喜却不再出现了。虽然是这样,你也许还是会继续探访那个地方,直至你在另一处遇到一个更美丽的偶然。
无数次失望之后,仍然重临,只是因为不想错过。
我们多么害怕失之交臂?
有时是一袭衣裳、有时是一件收藏品、有时是一个人,你不一定很想拥有,但是,错过了便太可惜。
我们不敢错过有过美丽回忆或美好经验的地方,不是放不开,而是舍不得。
在平凡的生活里,我们乐于怀抱着一个微小的希望。为了一个希望,即使花一点时间,或再失望一次,又有什么关系呢?
你是星期几的样子?
你有没有发觉自己每天都有一个样子?星期一的你跟星期三的你是有一点不同的。这么细微的差别,也许只有你自己看得出来。
我觉得星期三和星期五的我比较好看,而星期天和星期一就比较糟糕。没人明白那是什么原因,反正我们永远不会是昨天或明天的自己,只有当下这一刻才是真实的。
同样地,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觉身边的人在星期六的样子比星期一可爱,也许是因为星期一的工作通常很沉重吧。到了星期六,他会宽容很多(所以我会拣在星期六发脾气)。
你身边的人呢?你是否能够说出他一星期七天里脸上微妙的变化?还是已经没有感觉了?
曾几何时,我们很努力去捕捉恋人身上的一切。他指甲的形状、拇指的弯度,他牙齿的颜色,他的唇纹,他眼睛里黑和白的比例,他身上没穿衣服时的窘态,他充满情欲时,皮肤散发出来的味道……这一切一切终将消逝,我们唯有尽量记忆。
就这样,从星期一到星期天,我们从恋人身上寻找彼此相似之处,然后歌颂它。
我们也同时寻找彼此相异之处,然后遗忘它。
只是,终有一天,我们会变得疏懒和挑剔,不是重新想起彼此相异之处便是忘了他星期一和星期六的样子有什么分别时,难免有一点感触。因为,由始至终,我们所期待的爱情,并不是一起默默过日子,直至面目模糊;而是像流转的四季,每一个微妙的变化都充满喜悦。
明星励志文章:只因一念之差
作者:吴淡如(台湾著名电视台、电台节目主持人)
每个人心中,似乎都有一块遥远的梦土。也许是对现实生活的无能为力吧!我们习惯于把梦想放在遥远的未来,对将来总是比现在感兴趣得多。
“等我退休,就可以去环游世界……”
“等我有一笔钱,我一定要回乡下去,买一块地,自己种菜吃。”
“这里的生活环境太差了,交通拥挤、人心险恶、乌烟瘴气,人家说新西兰是人间天堂,将来我老了,一定要移民到那边……”
想想,这跟小时候考试每次考不好,发誓下次好好努力,却没努力过一样。未来来了,未来的梦想还在未来;明天变成今天,今天的希望还在明天。真正实现的人很少。
我一直记得美国女作家苏珊·俄兹的话:
“许多渴望永恒的人,却不知道在星期天下雨的午后如何自处。”
许多梦想,使我们的此时此刻,充满着灰色的情绪,恍恍惚惚,模模糊糊;使我们不屑于生活在这一刻。其实,只有这一刻才是真实的。真的认命,就别再三心二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厌烦了人们对梦想的过度依赖。
不久前,我遇到一个旧识。我记得,每次看见他,他都是同样的苦瓜脸和不快乐。十年如一日。“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安安静静过日子,不再为五斗米折腰。”我按捺不住,对他说:“你如果不喜欢应酬,大可以不去。”“唉,这你就不懂啦!我……我做这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他忽然又防卫起他最憎恨的事情来。事实上,应酬与他的工作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我看得出,在他抱怨的时候,他的眼睛炯炯有神,无声地诉说着爱恨交织的情绪。我缄默了。就让他爱恨交织下去好了。他只是在为他的无奈找听众,并不期待解决任何问题。
这让我想起,一些喜欢在婚姻中爱恨交织的男女。
“如果你这么痛苦,他又对你这么差,为什么不离开呢?”如果你好心地想当解铃人,你通常会得到类似的答案:那人忽然戒心十足地防卫起他最憎恨的事来。
“你不会明白的,我身不由己啦……”
“我,唉,认命了——”
真正认了命,就不该有怨言绯语,不是吗?
从前,有这么一副对子。
诗人嫌院子里的芭蕉,风来发出沙沙声,雨来滴滴答答地响,吵得人不能静心入梦,挥毫写下:
——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诗人的妻子,慧心独具,戏笔完成下联:
——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芭蕉可不是你自己种的吗?芭蕉是一样的芭蕉,只是你的心变了,发出杂音的,不是芭蕉,而是你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当初喜滋滋进了大公司的人,不久就为大公司的繁杂人事烦恼频添、早生白发;不久前才因一见钟情而日夜相望,曾几何时,情人已经变成了仇人;最亲密的朋友,转而成了致命的敌人……昔日的爱,变成今日的恨事,为什么?
只因一念之差。
那个念,来自期待,也来自梦想;当事情背离了我们的期望,我们的梦想便失去了回应,于是我们的心也越来越不能宽容。
想来想去,当日心头的一块肉,如今十恶不赦。
还不是它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