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的《创业史》写的是我国50年代初期西北农村蛤蟆滩村的生活演变,通过描写梁三老汉一家三代艰苦创业的历史,反映了他们要求改变苦难命运的强烈愿望。更多详细的内容将由小编就来为你介绍,仅供参考!
柳青励志创业史的艺术特色
柳青的《创业史》写的是我国50年代初期西北农村蛤蟆滩村的生活演变,通过描写梁三老汉一家三代艰苦创业的历史,反映了他们要求改变苦难命运的强烈愿望,蛤蟆滩人的创业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在旧社会,农民要想创业致富,即使拼搏一生也难以实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农民发家致富,只有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翻身解放后的农民才能开始真正的创业之路。作者将宏大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心理的刻画与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采取对比手法,重点突出人物的个性,是《创业史》显著的艺术成就。
柳青励志创业史的艺术特色一、《创业史》的思想内容
1、内容梗概
《创业史》主要写了1929年,陕北大旱,农民们颗粒无收。冬天,农民们都涌向渭河滩,这时候,蛤蟆滩村的梁三将宝娃母子二人领进了他的草房子。宝娃自此改姓梁,名叫梁生宝。有了家室后,梁三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他苦苦干了十年,却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创业的担子,就落在了梁生宝身上,他十三岁就当长工,将用工钱换来的小牛犊牵回了家,十八岁时,他独自租种了十八亩稻田,但是却被地租、高利贷敲诈了。解放前夕,为了躲避国民党抓壮丁,梁生宝被迫进入终南山,成了终日不见天日的“黑人”。解放了,蛤蟆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都分到了应得的田地,而此时当上了民兵营长、入了党的梁生宝,则全身心的投入建立互助组的事业中去。经过努力和拼搏,梁生宝终于建立了全区第一个农业社——灯塔社。梁生宝的创业过程是艰辛的,他为了推行一年两熟的生产计划,不惜四处奔波,引进高产稻种,他率领互助组组员进秦岭割竹子,用实际行动写下了一部集体化的创业史。
2、思想内涵
柳青的《创业史》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有着独到的见解。农业合作化运动跟土改运动不同,土地改革可以用政治强制手段,剥夺地主的生产资料,因为他们是阶级敌人;而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两条道路斗争,主要反映在人民内部。对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斗争和引导农民摆脱私有制观念的束缚,只能靠教育的方法。因此,小说没有去写惊心动魄的大事件、没有制造轰轰烈烈的斗争大场面,而是通过梁生宝互助组“买稻种”、“新发育秧”、“进山割竹”等一系列生活故事,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在农村社会生产方式面临着历史性变动时,我们只有积极地发展生产,创造一种能使广大农民共同富裕的生产方式才能吸引农民自觉自愿地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3、创业结局
梁生宝带领互助组通过艰苦创业获得了大丰收,以实际行动教育了众人,梁生宝个人威望不断提高,互助组队伍更加壮大,原来退出互助组的农民又回来了。经过县里的培训,梁生宝他们又成立了全区第一个农业社——灯塔社,梁生宝的创业成功了。在铁的事实面前,梁三老汉服气了,他穿上了新棉衣到黄堡镇去打油,受到人们格外的尊重,他流泪了,这是幸福的泪,它饱含着蛤蟆滩人创业的自豪与艰辛。
柳青励志创业史的艺术特色二、《创业史》的人物塑造
1、轴心位置——梁生宝
梁生宝作为从合作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新人,他平凡而又高尚,脚踏实地而又富有理想,既有突出的阶级特征,又有鲜明的个性风采。他谦逊、纯朴、老实、厚道、善于思考,从不以领导者自居,更不指手划脚。他热爱党,忠于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