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校园文化,往往会对学生有积极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校园文化建设 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 文章:校园文化建设经验
新化县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新化三中做为一所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学,在历年来只能招收全县“二流”初中毕业生的情况下,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如何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一直做着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而其中得出的最喜人的结论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最有效举措,也是学校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我校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赢得上级好评,先后荣获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省级绿色学校、湖南省先进基层工会、湖南省校园文学社团年度评比优胜单位、湖南省青少年文学院创作基地、湖南省和谐校园建设课题研究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被湖南省推荐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县级荣誉更是不胜枚举。文化建设促进了教学工作,高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2009年我校本科上线909人,本二以上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达246人,其中吴帅同学获全县理科第一名,王勉获全县理科第五名。现将我校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 薪火相传,光大传统文化
新化三中创建于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年代。1945年,爱国将领方鼎英怀抱教育兴国之志,在家乡大熊山簏创办了大熊中学,并由其侄儿方觉民负责管理。方觉民是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的同窗好友,在方觉民与毛泽东的书信往来中,毛泽东给大熊中学书写了校名。
日月经天,岁月轮回,沧海桑田,物换星移。经过数代师生的努力,昔日之大熊成长为今日之三中,乡野之村小崛立为湘中之名校,低矮之木屋蜕变为现代之高楼,弹丸之窄地开拓为辽阔之热土,几十之孩童增加为数千之学生。学校在变,在创办之初的“爱国爱生爱岗”的校园文化精神没有变,并如一股清流,在今日的校园化为一弘碧波,滋润出一派满园春色。时代在前进,我们的校园文化精神也在继往开来中与时俱进,今日的新化三中精神是:求精务实,追求卓越,心怀感恩,铭记责任。我们有信心和勇气,在新的三中精神鼓舞下,开创三中崭新的未来。
二、 完善设施,浓化视听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我们把物质文化建设当成一种重要的手段,充分发挥它的载体作用,使师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形成意识,内化为行动。
1、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水平。硬件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办学水平的最直接体现。我校为了改善教学设施设备,通过多渠道筹集经费1000余元,新建了供水设施、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各教室配备电视机、投影仪等设备,各教研组办公室统一配备办公桌凳、空调等,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美化净化校园,营造舒适环境。一是治理校园首先要从卫生着手。我校通过制订《卫生量化考核办法》,大力加强学校的卫生保洁工作,全面治理校园内存在的卫生死角。通过开展“告别不文明行为”活动,在全体师生中形成了卫生保洁的良好习惯和环保意识,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二是抓好校园的绿化工作,营造环境育人氛围。为了引导学生爱护花草,师生人人写一条温馨提示,培养了学生的爱护花木、保护环境的意识。三是让墙壁说话、围墙发言。通过合理规划,我校的各种标牌设置都注重美观、精致,走廊、过道和室内均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体现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的名人名言,校内黑板报的内容定期更换,确保了校内的每一处细节都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真正实现一砖一石能说话,一草一木亦含情。
5、发展电子文化,处处赏心悦目。学校安装电子屏,每天滚动播放宣传标语。校园广播系统一日三次开展播音,校园电视台适时对师生播放节目。
通过近几年的硬件设施建设,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改善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条件,使学校更显大气、美观,基本达到了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景致宜人,设施齐备,功能齐全,为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瞄准根本,严抓德育文化
1、铸造师生认同的学校价值观,建设师生精神家园。为了树立起师生员工对学校整体发展的认同感,我校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队课引导学生理解学校的校训、教风、学风、办学理念。抓好学生跑操活动,在跑操中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我校因此被县委宣传部和县教育局确定为全县第一个德育教育示范基地。
2、加强师德建设,培养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成立学习领导小组,以组为单位制订学习计划,健全学习制度,做到一周一次政治学习,一周一次教研活动,实行一月一交流,半年一总结。开展了围绕“爱生”和“敬业”为核心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关注教师的生活,努力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根据不同需要,开展各种活动凝聚人心,使每个教职员工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给每一个教师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学校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建立一支安教、乐教、善教,适应我校管理需要的教师队伍。前不久,我校伍润芝老师被评为全省师德先进个人。
3、强化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学校政教处每期制订详细活动计划,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将礼仪规范贯穿于学生一日常规及学生管理的每一环节中,通过广播站、学校宣传栏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倡导文明之风,礼仪之范,使整个校园浸润在文明有礼、热情友好、宽容谦让、诚实守信的和谐氛围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打扫街道、义务献血等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举止文明、尊重师长、勤奋刻苦、博学善思的优良品质。
4、以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推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一是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构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和引导,积极组建各种学生社团。学校先后组建了天华文学社、大熊文学社、青年志愿者协会、科技活动小组、各种兴趣小组等等。这些社团组织,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团委、学生会的领导下制定了活动章程,吸纳会员,制定活动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文学社可以定期组织开展演讲会、出宣传栏、办专刊;青年志愿者定期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定期打扫公共环境卫生;科技活动小组定期开展课外活动;英语角定期组织会话交流、英语演讲会等等。各种社团组织的活动,对丰富学生会的课余文化生活、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空间,搭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有重要意义,对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开拓学生会知识视野,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健康人格,形成正确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二是强化主题文化活动,引领学生思想行动。学校定期举办的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科技活动节等等,这些主题活动不但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传统文化之精华,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丰富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内涵。学生参与积极,班班有节目,人人能参与,通过比赛形式,学生特长都可通过这个平台展示出来,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三是举办专题讲座 ,共享校园文化大餐。专题讲座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领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方向、拓展师生知识视野、活跃学术交流氛围的重要形式。我校每期都根据教育教学活动需要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各种讲座。比如为了让教师了解新课改精神学校专门聘请深圳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胡立根老师、株洲市教科院院长陈捍东来校讲学;为了让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聘请了知名演讲家高飞来校进行演讲,让广大师生得到各种知识的熏陶,接受文化洗礼,共享文化盛宴。四是创办特色报刊,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学校专门拨出经费,创办了两报两刊,即《天华》报、《大熊》报,校刊《教科园地》和《觉民》。同时,学校党总支开辟了《每月寄语》园地,定期对学生进行主题性教育和引导,多次得到前来学校指导工作的省市县领导好评。
三、完善管理,建设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我校秉承以人为本、教学为先的理念,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和依法治校的能力。
1、依法治校,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格局。坚持校长领导下的部门工作问责制,建立自主办学、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坚持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使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做到“三个加强”。加强全校师生的参与度,凡属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和举措都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加强校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提高公开质量,加强上下沟通,高度重视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建议作用,支持他们建言献策,建立起采纳良言的工作机制。
3、健全管理制度,做到“三个完善”。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规章体系。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和更新各种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完善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制度的制定皆经过学校行政酝酿起草,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执行的督查体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由全体教师监督学校相关部门实施,做到公开透明,教师明白,领导清白。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学生管理,做到“三个到位”。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学生寝室和食堂由专人负责管理,明确划分各类人员的责、权、利,确保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学生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学校建立健全了宿舍管理的各项制度,严格做到了“四化、五条线”(早晨跑操军事化、宿舍管理专人化、清洁卫生经常化,日常行为规范化;口杯牙刷一条线、盆子一条线、毛巾一条线、鞋子一条线、杂物一条线)。
总之,我校通过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有力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铸就了“好学、力行、求实、创新 ”的校风,形成了谦虚、协作、爱生、敬业的教风和博学、多思、诚信、守纪的学风,增强了学校内功,保证了办学方针和办学理念的贯彻落实,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校园文化建设 文章:校园文化建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爱因斯坦,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尤其是学校的学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因此,学校将不止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少先队文化是由少先队性质决定的,是少先队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校园少先队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活动育人的功能。
走入新乡市实验小学,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每一面墙壁会说话。“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欧文。一个好的学校环境,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学校有个优势,那就是场所很大,。这使
我们构建一个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的积极性。因为我们知道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孟母三迁”的典故不正说明了这点吗?因此,对学校大环境的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为了构建一个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我们学校的校门口每天都有值勤的少先队员,给人第一印象是亲切,感受到学校的浓厚人文气息。走入实验,你还会发现在实小的操场上,走着一群披着“我是文明小使者”绶条的文明小使者,这也是我们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但是我校的特色,也充分展现了我校浓浓的人文精神。学校宣传栏时刻更换内容,向社会、家长宣传。把校风、校训、办学理念等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意在让我们天天看到努力的方向,使学生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学校还在楼梯、走廊上、过道上布置了我们的作品,名人名言,既美化了校园,又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深受同学的喜欢。教室走廊上张贴名人画像及名言,以及学生的各种作品,使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学校的比赛,不仅仅是为构建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也体现了非常重要的文化氛围。总之,日常卫生工作、一块块标语牌的安装、一期期黑板报的出刊、一件件小饰物的悬挂……无不凝结着我们建设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心血和汗水。
校园是一块净土,在这里只有书声,只有快乐。我们认为:应为我们营造一个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被支持的宽松环境。因此,师生间的心理融通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要培养我们的主人翁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才不会把你,当成一个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世界大门的人,当成一个守卫这个世界的看守人,一个对世界里面发生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的看守人。” 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的文化就是具有我们个性、富有生气、充满活力,富有浪漫色彩的文化,反映了我们的愿望、我们的心理。要进入我们的内心深处,首先得让我们自己感受到老师深深的爱,感受到老师是用爱心在浇灌花朵。老师们应有正确的育人观,学会欣赏我们,懂得尊重我们。除了在校园显眼处张挂名人言语,创建一个宽松的校园学习环境以外,还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班级“悄悄话信箱”,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开展团体咨询及个别咨询活动,切实解决我们的心理困惑;推进心理健康活动教育的脚步,并在四、五、六年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从根本上帮我们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并对我们进行交友、情绪、学习等方面的指导。
校园文化建设 文章: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我确定的题目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初探》,确定这样一个题目,我想试图提出、解决和回答针对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什么要建?建什么?怎样建和谁来建的问题。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宽泛而博大的课题,需要的不仅是理性的思考,更需要的是经验的总结,于我个人的学历、阅历很难尽述清楚。不到之处敬请领导与同仁指正。
第一、更新观念,在思想上弄清为什么建的问题
“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是美国学者华勒,他给学校文化的定义是:“学校中形成的特别的文化”。我国学者朱颜杰在其《学校管理理论》中给学校文化下的定义是:“所谓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的思想作用的总和”。尽管国内外对校园文化的阐述各有不同,但表达的涵义是一致的。校园文化的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师生也就是“校园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校园人”的发展。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与教育现代化的今天,重视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是实现民族振兴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育报告”在分析当今世界形势时指出:“青年一代正在跨入一个在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都日新月异的世界。未来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其轮廓正在形成,教育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大家知道,任何教育都是以人为核心,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强调的应该是人格的自尊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就是说我们所要培养的应该是在一个以选择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能够选择、能够创新的人——这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99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正是站在这样的时代高度,把提高每个人的全面素质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联系在一起所做出的教育决策。客观上要求每名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有高度的人格自觉与综合素质,需要的是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学习能力的健康发育。由此,也就需要有一种科学、合理并不断发展成熟的校园文化与之相适应。以我校的2116名学生为例,若干年后,就要有2116个个体细胞成熟并走向为社会,走向社会后的个体的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学校给予的知识力量,更需要的是学校给予的综合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科学、和谐的校园文化的营养补给。
二是实施教育创新的必然需要。要探索出一条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教育之路,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这一基本手段和过程是远远不够的。在新的时期,发展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当前在研究和建设小学校园文化中,依然存在着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育观念陈旧,教育对象主体性认识不足,封闭式管理以及惧怕承受因教育改革而带来的压力等问题。我们作为一所县级小学,在实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观念陈旧、方法老套、经验不足以及资金短缺等问题。但我们深知,在今天一体化、信息化、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不去改革我们以课堂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必将过早地被社会所淘汰。那么就需要下大力建设一种以校园文化为主体的生态型教育环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参与未来的社会实践能力,可以说这既是教育的方向也是实施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是发挥校园文化的能动作用的需要。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身心发展依赖于三个因素:遗传、环境、教育。遗传的影响主要对“身”。而环境和教育则对“身”和“心”起决定性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从游戏为主的朦胧期向以学习为主的责任期转变的重要阶段,也是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较为关键期。试想一个学生从清晨到校至傍晚放学,要有近八小时的时间在校园学习生活,那么校园文化的熏染作用绝非是单纯的学科教育所能替代的。良好的校园文化应该具有教育性、审美性和渐进性三种功能。教育性是指校园文化 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作用。审美性 是指校园文化对学生情操与修养的熏染作用。渐进性是指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长期渗透作用。
第二、思考研究,在理论上明白建什么的问题
综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正在建设中的校园文化,从理论层面上考量,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分化为三个层面,既: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
一是物质文化的营造。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这种直观的物质文化包含了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等自然环境和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大小园林、草地、花坛、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建设,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二是制度文化的营造。校园制度文化环境是依据学校有意识选择的、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组织性和秩序性,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如培养目标、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以及相应形成的严密的组织机构。这种具有强制性的制度文化环境,一经学校成员的高度认同,不仅能促进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能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就能在一代代学生中自然传承的文化传统。
三是精神文化的营造。校园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隐性的,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它容涵了办学思想、教育观、校风、班风、教风、学风、行为习惯等,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第三、突出重点,在方法上掌握怎么建的问题
环境塑造人,环境改变人。对可塑性极大、正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阶段的学生来说,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的沃土和摇篮。对于如何建设校园文化,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思考和不同实践模式。今年初我们在及时研究制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同时,反复推敲确定了“精神文化建设为引领,物质文化建设做支撑,制度文化建设作保障,全面提升师生素质能力为根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思路,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从本校实际出发着重把握了四个重点环节。
一是夯实基础,谋求校园硬件建设上档次。我们实验小学始建于1972年,学校建筑面积为5227平方米。目前开设教学班36个,学前班5个。受当地经济发展限制,学校在硬件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未达标或难达标的实际问题。但我们深知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必不可少,但学校的自身努力也十分重要。近几年,我们以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为目标,以校园建筑营造整体美、绿化景点营造环境美、文化作品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为建设方向,自力更生,先后重建、修建校舍2358平米,绿化、美化校园1854平米,新建、扩建了图书室、档案室,团队活动室、电教室以及体育器材室。在此基础上,还着手筹建“实验”精神文化墙、校园永久性格言警句标志牌、学生自画墙、“小当家”像框等校园硬件文化。通过师生的不懈努力,在物质文化与非物质产品文化建设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先后有78名教师312篇论文在国家、自治区和市级发表或获奖,先后被评为全国“尝试教学理论研究”先进单位、国家级艺术先进学校、全国少先大队先进单位、自治区义务教育实验学校,通辽市花园式学校、体育先进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先进职工之家等荣誉。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不断创新的最佳时期。
二是把握方向,下大力培育主流校园精神。我们组织专人采取外出考察,内征方案等办法,精心研设了实验小学校徽、谱写了《前进,实验的少年》的校歌,校党支部多次例会研究,多次征求领导、专家意见,确定并提出了实验人的办学理念,即:“将关爱和形象融入老师,将研究和教育嫩融入学生,发挥每个孩子最大潜能,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倡导与弘扬的校训是“健康、愉快、和谐、扬长”,确定了“严谨、诚实、谦虚、博爱”的育人目标。目前我们已开设了书法、写作、舞蹈、音乐十三个门类的第二课堂,划分了三十九个课外活动小组。我们的努力已经获得了回报,在“和平杯”国际青少年书法摄影大赛中,我们共有124名学生获奖,去年九月份我们组织的系列活动被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评为优秀创意奖。团结、求知、向上的校园精神正在形成并得以深化,健康、愉快、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正在形成。
三是健全制度,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与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以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为依托,不断向理性、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首先要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今年初我们就及时成立了由校长、各科室负责人、团组织、少先队辅导员等组成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就校园文化阵地、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校园保卫等进行明确分工,确保责任到人;同时在学生中建立执勤队、红领巾文明监督队等学生组织,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其次是加强了常规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如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制度、课外活动制度、公物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师生操行考核评定制度、治安管理制度等,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并同教学科研工作一并部署,一并落实,一并检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进展。再次是要从转变传统观念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两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便高质量地领导、组织和建设校园文化。
四是拓展空间,坚持向活动开展要质量。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良好人格和个性的人才。相对而言,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可更充分地使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并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充分认识自我,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比如,我们规定每周二下午第二节课后的时间为“艺术活动”时间。在书法、舞蹈等艺术课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又成立了合唱队、快板队和奥数、手工制作等兴趣小组。同时对所有第二课堂活动采取定目标、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定地点、定辅导教师的“六定”制度。另外校园内我们还设立了“知心姐姐”信箱、校长信箱及文明储蓄箱师生沟通平台。每年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六.一”儿童节,我们都组织开展走出家门代表父母、走出教室代表班级、走出校园代表实验、走出甘镇代表后旗人的“校园十佳形象大使”和“校园十佳优秀文明学生”评选活动。在提升师生基本素质上收到十分明显的效果。在不断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我们还坚持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通过系列社会实践来培育和巩固和提升校园精神。比如协助有关部门维护小区绿化、开展小交警日、为老人读报等活动。同时围绕建设校园文化开展了“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我是班主任”等有奖征文活动。让社会、家庭、学校来共同关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质量上台阶上档次。通过开展活动,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师生们一言一行都能体展示出实验人所特有“实验”情怀、“实验”品格和“实验”精神。
第四、发挥主观,在具体操作上解决谁来建的问题
一是要充分发挥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在当前社会大气候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下,校园文化正朝着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发展,校园文化研究的侧重正在从高等学校转移到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因此,我们每一位校长要努力树立起建设校园文化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设施、促使学校达到净化、绿化、美化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性格的培养,意志的磨练,帮助每一个学生确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健康的人生哲学,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培养更多具有竞争意识和负责精神的优秀人才。
二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在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为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共青团、少先队的建设,充分发挥先进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健康向上的校园主流文化。再者,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形成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民主创新的教育风格,从而对学生的精神面貌、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是要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近年来,各校园的文化建设虽然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与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相比,还缺乏科学、系统、综合的研究与实践。更多的时候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今后,就我们学校而言,一定要积极开展大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宏观理论,小到本校在营造实践中形成的微观理论的研究。认真挖掘和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塑造作用,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校园文化的示范、导向、凝聚、选择和辐射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园文化的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创造性和社会性价值。
最后,衷心感谢教育局及各位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学习、思考、交流中,感受最大就是“他山之石”的斑斓色彩。因此也领悟出:只有大胆地学习和借鉴他校他人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办学理念,才能内化、提炼成自己特定的文化内容,形成富有个性的文化系统,并且不断调整、充实、丰富和发展,才能真正使我们的教育走出地域、走向未来、走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