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16年中考政治考点汇总,供大家参考。
2016年中考政治考点汇总(一)单项选择题
题型特点、解题思路
1.题型特点:
单项选择题是一种考查学生记忆、理解、辨别能力的题型,主要考查识记和理解水平较低的基础知识,侧重于知识的再认能力。
单项选择题由题干和题肢组成,题干通常是一个不完整陈述和缺少某些成分的句子,一般情况下,单项选择题可以变形为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的主要特点是答案具有唯一性和最佳性,因而也是较为容易的题型,同时也是同学们选择准确绿较高、得分较多的题型。
2.解题思路和方法
单项选择题可以采用以下解题步骤:审-忆-选-查
(1)审-通过仔细读题,认真审题,找出题干的关键词,将单项选择题变形为简答题,采取直答法,即"问为什么"就"答什么"。注意,题干长的要先审题肢。
(2)忆-根据题干关键词的要求,回忆确认正确答案。
(3)选-根据回忆确认的知识,对照被选题肢,选择正确答案。
(4)查-根据题目的要求,逐一分析、比较对照备选题肢,采用排除法,检查前面的选择是否正确。
要做好单项选择题,最重要的是做到认真审题,包括审题目、审题干、审题肢。在复习中对基础的知识、基本原理和一些易混淆的知识要掌握的准确、扎实、到位。
辨析题
题型解析
辨析题是近年在中考中的新试题。早年曾经有过辨析题、判断说明题,可以说辨析题的出现是一种能力要求的提升。
辨析题是在辨别题、判断说明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从解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上要高于前者。
辨别题一般只判断观点的正误,抑或在增加改正。判断说明题,一般是先对观点进行判断正误,再进行说明。
而辨析题则明显提高了难度:
首先,在题目上,或所给的观点本身,一般不是能够轻易做出简单正误判断的;
其次,从解题思路上,重在对观点本身的分析,然后再对观点做出判断。评判与判断不同,判断只是说出是对还是错,而评判要说明对的道理和错的原因。
在分析简答题时。我们已经就辨析式简答题做出了一定的阐述,在此则对可能在说明题类型中出现的辨析题,或通俗地说,辨析题作为大题如何解答。
分类
辨析题可以分为正题和反题或错题两大类。所谓正题,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所谓反题或错题是指观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题目。
在考试当中,反题较为常见。形式也比较多样。归结起来大部分属于如下四种:
1、判断标准错误。
我们做出某个判断一般要有一个标准。比如,说一个人的身材比较高。其标准是平常人的身材高度,而不是其他标准。当然因为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例子(小马过河的故事)
2、条件不充分。
做出一种判断,常常需要一定的条件。而判断正确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一旦条件不满足或不充分,就会导致判断失误。
3、顾此失彼。
我们得出结论,应该考虑全面。但有时在一些问题上会出现片面夸大一个方面或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导致结论错误。
4、多观点辨析。
即在一道题中出现两种以上观点。这种题,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多题来做,逐一分析评判。
解题思路和要求:
1、认真审题,不急于判断
2、紧扣考点,层层分析
3、条理清楚,表达准确
案例分析
解题方法
案例分析是考法律必考的题型。一般在简答题中有一至两道案例分析式题目、分析题或说明题(即习惯称的大题)中有一道。
案例分析,即是对事例(一般是行为)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分析的一种题目。其实,可以看作判断说明题。
只不过,一般的判断说明题是对观点做出判断说明,而案例分析是对行为进行判断说明;一般的判断说明题是以事实或客观规律等作为判断依据,而案例分析则以法律规定做为判断依据。
案例分析的解法最具模式化。基本上是三个方面内容:判断、评析、引申。
判断:是根据法律规定对行为做出性质、情节进而量刑的判断。
评析:是分析行为是如何构成了法律规定的行为,尽数法律依据。
引申:是从案例本身归纳出的一些做事原则和方法,即我们所说的行为要求。
也就是说,案例分析的答题要包含以上三个方面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案例分析题往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相关的多个主体的行为,其中也包含即是违法行为也有守法、护法行为。答题中要一一分析解答。
分析说明题
解题方法
分析说明题是中考中难度最大,最能体现能力考核的题型。对知识的把握、思维能力水平都有较高要求。解分析说明题主要从题目的思维模式下手。
分析说明题的思维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归纳型:
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归纳能力,即对所出示的材料进行分析,得出一个或几个结论。
该题型一般采取"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的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说明"等设问形式。也有的题目采取多问的形式,进行逐层分析。例题(略)
2.演绎型:
考察学生的演绎能力,即要求学生就所给的结论性知识找出论据材料,或应用所学结论性知识解释、分析、说明材料内容。
题目通常采用"用xx材料说明xx结论"、"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对xx问题谈谈你理解(或认识)"等设问。例题(略)
3.延伸型:
即题目由一个问题延伸出另个问题或几个问题。需要学生对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熟练和到位。例题(略)
4.混合型:
即一道题当中,混合有归纳、演绎和延伸等几种形式。
这类题目属于高难度题目,主要学生要对所学的知识非常熟练和理解深入,经历多种思维形式的跨越,因此,在中考试题当中比较罕见。
开放题
解题方法
开放题,严格地讲一般不属于单独的题型,这里把它单独拿出来主要是因为这类题目学生往往不好把握。
开放题,从题目本身看有几大特点:
一是情境设置多样性(即题源素材广泛,难于捕捉);
二是设问参与开放性(即题目设问基本无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余地很大);
三是答案多元性(所谓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就得分)。
对开放题应注意的主要有三点:
一是要紧紧贴近中考热点;
二是多列点,少深入;
三是观点鲜明。
也就是说,我们在答题时一定要多用上考纲的要求,不深入挖掘,点到为
2016年中考政治考点汇总(二)一、选择题
1.审清题干、题肢,抓关键词语。
2.一眼看下去就知错误的选项,首先要排除(逆向选择除外)
3.题肢本身无错,但不符合题干者,亦排除。
4.相信第一选择,除非的确搞错,否则不要随便改动。
十种情况不选
(1)表述有错者不选
(2)肢干不符者不选
(3)肢干双重者不选
(4)因果相悖者不选
(5)正误相混者不选
(6)题干矛盾者不选
(7)间接联系者不选
(8)范围不符者不选
(9)要求单一者不选
(10)反向选择者不正选
2016年中考政治考点汇总(二 )二、简答题
1.弄清题目的蕴涵性。通常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把握题目的限制性
3.从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人手,揭示出题眼
4.分层
5.注意答题的全面性
6.行文过程可简洁明了。
三、辨析题
通常考学生辨证的或阶级分析的知识。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有本质有现象。
(1)用全面观点分析,抓关键词,力求找到合理的地方和不合理的地方。
(2)凡牵涉资本主义,国家、民主的,必须注意阶级性。
答题时注意:
(1)发现过程中下结论
(2)运用课文原理
合理的:原理+扼要分析(说明为什么合理)
不合理的: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不合理,并指出合理的是什么)
四、论述题
审题
(1)逆向审题:先搞清楚题目问什么?有几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2)抓关键词语,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义。
(3)一大段材料的要分层并弄清每层意思。
(4)材料的注释包含很多信息,不能忽视。
答题时注意:
(1)凡问现象的,看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展开。
(2)凡是"分析"、"评述"的,就要求用原理扣材料分析,如是哲学部分的,还要在原理后加方法论要求。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即要分析和解决问题。
(3)要分层回答,注意行文规范,答案准确。
初三思想政治中的"一、二、三、四"
一:"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
1."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两次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3."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的两次高潮",即1917-1923年形成的欧洲革命浪潮,1945-1959年形成的欧亚革命浪潮。
4."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奥、台保持原有的制度长期不变。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6."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即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已经完成了。后一个任务,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
7."当今时代两大主题",即和平与发展。
三:
1."三个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三次科技革命",即工业革命、电力革命、新科技革命。它们的标志分别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技的发明和应用。
3."中国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的三次尝试",即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
4."三大改造",即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由此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5."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面对从未遇到过的所有问题,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6."基本国情中的三大问题",即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7."三个大台阶",即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从而使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8."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