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比例幸运占一半,另一半要靠人的智能,勤以创业,俭以聚财,诚以待人,逊以自处。看看那些残疾人创业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方法,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关于残疾人创业的故事一:
王学成:残疾人养殖獭兔致富年收入40万
王学成虽是一名残疾人,但他凭借超人的毅力开创了自己的獭兔养殖事业,同时还带动周边的不少乡亲共同致富。王学成从没想到过,獭兔竟然让他实现了从一贫如洗到家产百万的涅槃新生。他的人生犹如一篇童话,我们从他的成功史中,可以看出努力劳动的伟大价值。
王学成,今年四十岁出头,初中文化,右手残疾,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皇甫村人,人称“獭兔王”。他靠养殖獭兔致富,现有厂房7000多平方米,存栏獭兔5000多只,年收入40万多元。2011年,王学成荣获安徽省残联表彰的“安徽省十佳残疾人创业之星”和“安徽省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回首我的创业之路,个人奋斗和政府扶持是我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近日,王学成在接受采访时感慨地说,“对于伺弄庄稼的农民来说,没了右手手指,干活的难度不言而喻,况且我妻子也是个残疾人。上有年迈的老母,下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靠种几亩薄地度日,日子过得很艰难。”
王学成也曾想外出打工,但多因手有残疾而吃“闭门羹”。但是,他不甘心一直贫穷下去,因为他要养家糊口。此后,他处处留心适合自己的谋生门路。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命运多舛的王学成有了转机。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王学成在报上看到了獭兔养殖的信息,他觉得比较适合自己,因为投资少、见效快,易饲养,有销路。更重要的是,当地饲料资源丰富,比如花生秧、花生壳、玉米秸等都是獭兔喜爱的饲料。他心里清楚,养殖业虽然风险较大,但要想养殖成功,必须掌握过硬的养殖技术。为了掌握养殖獭兔技术,他先后前往南京农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拜师取经,并到外地毛皮市场考察。凭借着较强的领悟能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王学成很快就掌握了该项技术。
尽管如此,但王学成的獭兔养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7年,王学成东借西凑6万多元,从河北省引进400只兔种,但是没有多久獭兔患病,死的只剩下100多只,损失惨重。投入的钱几乎全打水漂了,他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天无绝人之路。滁州市、南谯区残联知悉王学成的遭遇后,迅速启动“千元工程”资金扶持他继续养殖,使他当年就获得了养殖成功并实现了赢利。经过几年努力,王学成的獭兔养殖初具规模,现有厂房7000多平方米,存栏獭兔5000多只,年销售獭兔2万只以上,年收入40万多元,成了皖东首屈一指的獭兔养殖专家。
王学成致富以后,因他深知残疾人之苦,便想方设法带动其他残疾人就业。2009年,在王学成的带动下,本村和相邻几个村20多户村民开始从事獭兔养殖,他主动向他们提供种兔,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和他自己研制的饲养配方,大部分养殖户当年就有了赢利。村民刘恩柱便是受帮助的一员。在王学成手把手的指导下,当年,刘恩柱家养殖獭兔收入便超过了1万元,2010年突破2万元。2万元并不是个大数目,但对于刘恩柱来说可谓天文数字了。“他到我家来了几十趟,一口水都没有喝过。”提起王学成,刘恩柱夫妇俩眼角溢出了泪花。
为了带动更多的家庭养殖獭兔,2009年底,在南谯区残联和章广镇政府的支持下,王学成在镇政府举办了獭兔养殖培训班。王学成在培训班上承诺,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如遇到难题,电话联系,随叫随到,并且免费上门收购商品兔。王学成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2010年12月21日,王学成接到养殖户的求助电话,他二话没说,便骑着摩托车去了。由于积雪路滑,在返回的路上,王学成连人带车摔倒在路旁的沟里,昏迷不醒,幸亏过路的老乡发现了他,连忙把他送到镇卫生院,他的头被缝了六针。“只要能让乡邻过上好日子,我吃点苦、吃点亏、受点累,心甘情愿。”王学成笑着说。
与此同时,为了形成规模化养殖,扩大獭兔销售市场,2009年3月,王学成登记成立了“滁州市金盛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于同年12月注册了“皇甫辉”牌商标,合作社对成员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防治、统一饲养配方、统一饲养管理模式、统一销售。目前合作成员发展定远、凤阳、明光、来安、南谯等县、市、区62户社员,其中残疾人家庭32户。王学成以科学的管理、优良的品种、合理的价格、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养殖户和客户的好评。目前,该合作社年销售獭兔10万只,销售额700余万元,利润300万元。
关于残疾人创业的故事二:
周新成:残疾人开小吃店凭诚信当选“中国好人”
今年43岁的周新成,昔日因病致使双下肢残疾,他开的“信诚小吃”从1996年开张以来一直坚持顾客用餐自己投钱,自己找钱。他说,只要你足够相信别人,也一定会得到别人同样的信任。在今年11月份的“陕西好人”评选中,周新成被评为诚实守信类好人。
打工两次受骗 让他下定决心做个守信的人
12月1日,华商记者见到周新成时,他正在店里忙活着炒菜。周新成说,这两天店里的厨师请假了,他就端起了炒锅做起了厨师。
周新成出生于洛南县四皓镇代塬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让他饱尝了生活的磨难。“小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踢足球,可每次面对足球,却只能坐在那儿眼巴巴地看,因为害怕运动了后肚子会更饿,另外还心疼脚上那双已经破烂的解放鞋”。
1988年6月,年仅17岁的周新成前往渭南市打工,可是干了半年后,工头携款逃跑。第二年过完年,周新成又随乡亲到西安建筑工地挖管道,在一次施工中,周新成不慎造成左上肢压伤,无奈之下他回家养伤,但老板答应给他的工钱最终也没有兑现。
两次出门打工的遭遇,让涉世未深的周新成感到一种莫名的悲伤,也唤起他内心对公道公平、诚实诚信等道德行为的热切期盼。从那时起,周新成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个守信的人。
因病落下终身残疾 坚强毅力让他又站起来
1991年3月,在洛南县砖厂打工的周新成突患感冒,起初他并没有在意,可是后来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被确诊为:病毒性神经根炎。经过半年多时间治疗,周新成的命保住了,但双腿却无法像从前那样正常行走,必须依靠拐杖才能艰难行走。
周新成说,当时他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可面对年迈父母,关心自己的亲朋好友,他咬紧牙关努力的学习站立。他开始拖着病残的双腿,拄着一根拐杖,忍着疼痛开始下地活动了。他开始帮着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像劈柴、喂猪、做饭这些活,他都抢着去干。
1年之后周新成“站”起来了,一般常人能干的活他都能干,种地、洗衣、做饭、砍柴、喂猪他都能干。
自主创业 顾客就餐后自己付钱找零
1996年,周新成在亲戚的帮助下学会了做豆腐脑技术,借了120元钱在洛南县城西门口繁华地段开一家“信诚小吃”豆腐脑小吃摊。
小店开张后,周新成给自己定下规矩:实行自动付款。他在店前木凳上摆放着一个用塑料泡沫壳作成的简易收款箱,顾客用餐自己投钱自己找钱。
2002年,周新成租了间门面,开起信城小吃店。2011年,他又筹资30多万元,将门店扩大,经营品种扩展到20多个。尽管店面一次又一次扩大,但让顾客自己放钱自己找零的方式从来不变。周新成说:“让顾客自己放钱自找零钱,是对顾客的信任和尊重。”
闫雪玲在该小吃店工作了9年时间,她说刚到店里时大家对老板让顾客自己找钱的方法很不理解,后来又都慢慢理解了。闫雪玲说,有一次一个顾客到店里买了袋豆浆,自己没投钱,还从钱盒里拿走了8元钱。但是老板让他们不要追究了,并告诉他们要相信每个人。
你足够相信别人 一定会得到别人的信任
周新成说,之所以想到让顾客自己放钱自找零钱,一是干净卫生,另外也是对顾客的信任和尊重。他说自己是从街边摆摊开始的,看到一些摊主收了钱没洗手又给顾客拿吃的很不卫生,就做了个钱盒让顾客自己找钱,后来就慢慢成了习惯。周新成说,餐饮本来就是个服务行业,只有相信顾客、尊重顾客才能换来顾客的认可。
采访中,周新成也坦言,偶尔会出现有人吃饭不给钱的情况,但他认为那毕竟是少数。也有人劝他取消顾客自己付钱找零,但是他认为只要你足够相信别人,也一定会得到别人同样的信任。
周新成“信诚小吃”店门上有这样一副对联“以诚致信诚悦三千客,以信为本信立百年店”。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更多的人讲诚信,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诚实经营、诚信做人的正能量。
华商记者 田德政 实习记者 白鹏飞
相关新闻:洛南小吃店老板诚实守信 入选中国好人榜
2015年3月“中国好人榜”近日揭晓,陕西省洛南县诚信小吃店老板周新成入选“诚实守信好人”。据了解,全省共有3人当选3月“中国好人”。
周新成是洛南县四皓镇代塬村人,他20岁时因病致下肢残疾,无法独立行走,但他身残志坚,开办了信诚小吃店,18年来以诚信立业,坚持顾客吃饭自找零钱,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在食品经营过程中,周新成诚实守信,严把食品质量关,菜选水灵的、肉挑新鲜的,每天先品尝第一个包子,对不合格食品绝不出售。(本报曾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同时,他照章纳税,乐善好施,奉献爱心,积极回报社会,对顾客遗失的大到一个钱包、小到一副眼镜、一把雨伞,都原物奉还。18年来,周新成先后退还顾客遗失现金2万多元,手机40多部,向社会爱心捐赠5万余元,解决了20余名下岗职工、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帮助了3名残疾人就业。身残志坚的周新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崇文厚道自强包容的洛南精神,用诚信传递了人间真善,谱写了人生最美的精彩乐章,先后被评选和表彰为商洛市道德模范、洛南县诚信经营个体户、洛南县学雷锋标兵、洛南县首届劳动模范,2014年11月陕西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候选人。(华商记者 田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