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党员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4篇

观看《鉴史问廉》,的确引人深思、让人清醒。下面是带来的党员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党员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最近在看央视播送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鉴史问廉》,在看到《道德之择》时感触颇深。“上善若水”,道德的力量如水一般,数千年涤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推动着历史车轮的前进。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而道德是修身的最基本内容。历史上的廉吏,节目中讲到的杨震、羊续、张英、司马光、韩愈、于成龙等,都能够守住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慎微,节俭,做到了“清慎廉”,毫无疑问,在道德和利益面前,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德泽万世,千古流芳。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党员干部,为国家之兴旺,为政治之清明,为个人之立身,都要坚定地守住道德底线,崇德重礼,直道而行。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之际,在高压反腐成为新常态之始,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消除贪欲,根治“四风”问题,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自身修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尚的道德是生发威信的根本所在。德是立身之本,也是为官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习总书记还在去年6月河南考察时讲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时时刻刻注重培养自己的德行,严格要求自身,既要求以法律为底线,也要在道德领域里作楷模。

常修为政之德,就没有什么可以弄脏你;坚守住道德底线,就没有什么可以诱惑你。

篇二:党员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当人们还未从上海外滩踩踏的悲痛事件中走出时,又一则报道无疑是再次刺痛了民众的心。据报道上海外滩踩踏发生时黄浦区的部分领导正在附近吃大餐。所谓大餐,是一家高端的日本菜餐厅,该餐厅的最低消费是,每人1888元。我们在咂舌的同时不禁思量,这又是谁买单呢?不必担心,该餐厅属于国资,领导当然有权签单。

也许,在当今社会,我们见识了很多为官的领导们“造富”的能力。这不,福建前州市原常委骆国清受贿900余万元,一审被判15年。自从十八大以来,在习主席反腐倡廉的工作的带领下,很多“老虎苍蝇”难逃法网,纷纷的得到应有的惩罚。至此,在这些现象的背后,难免会思考一个问题,为官者,德,何在?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党员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4篇

昨日,观看了央视九套推出的八集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第四集《道德之择》,全片围绕一个以廉政为核心的为官之道。《三国志.魏志.李通传》曰“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从此,清,慎,勤便用于官箴,也是对为官者最基本的要求。所谓清,慎,勤,就是为政做事要清廉,谨慎,勤勉。

片中提到清朝的于成龙,这位有着卓越的政绩和廉洁刻苦一生的大臣,是如何用清,慎,勤来诠释着“天下廉吏第一“的美名。从边荒之地的知县到两江总督,他的政绩自然是名留青史,而作为当权者,他得民心的程度处处在彰显着他崇高的官德。早期,他总是拿着自己的俸禄广施民众,常常自己都不能吃饱,而后作为当时的两江总督,用现在的话说自然是肥的流油的差事,就这么个差事的当权者日常的生活却是简陋的无法想象,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百姓皆叫他于青菜。最后他死在任上,死后只有一套官服,“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立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康熙破例亲卫其撰写碑。这是怎样的德,才让上至君王,下至市井百姓无不对其离去痛至心扉。

说到这里就想起了我们伟大的领袖周恩来总理。他一生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而他一生高尚的品德和简朴的生活也让他的人格魅力影响全球。为此,有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荡气回肠,有了联合国降半旗的礼遇与尊重。

同为百姓的父母官,有的选择了清正廉洁,有的选择了富贵享受,有的选择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的选择了庸碌无为甚至鱼肉百姓,有的流芳百世,有的却是遗臭万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为官者拥有怎样的德,是对自己的考验,也是对我们中华名族百年大计步伐进度的考验。

我们坚定信心,在我党的领导下,越来越多的为官者选择了“清,慎,勤”。这也不无时无刻的启发者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和道理。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漫漫的发展道路上,在更多廉政的“明珠”的指引下,我们的道路将会充满光明。

篇三:党员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和浊常常成为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的代名词。《清浊之辨》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在历史上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观看了《清浊之辨》,感触颇深。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是清,什么是浊,在清与浊、正与邪之间到底该作出什么样的抉择?

清和浊常常形容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邪不压正,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

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

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看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做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内容是平凡的、普通的,我们既是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直接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基层工作做得好不好,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每天我们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需要我们为群众办事公正、公平,以铜为镜,可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篇四:党员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根据市纪委统一部署,近日,我局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观看八集纪录片《鉴史问廉》。该片由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广电出版局联合录制,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通过连续观看,我对中国厚重博大的廉政文化史有了新的学习和认识,对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廉政意识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我认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是立身之本、干事之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做一名忠诚履职、干净做事、勇于担当的合格公仆。

该片第三集《清浊之辨》,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展示了历史上清官和贪官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透过该片,我体会到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领导干部终生必修的课程,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几千年来,正是无数中国人的坚守和戮力牺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才得以不断发展兴旺。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源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通过观看该片,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廉洁的对立面就是腐败,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滑向腐败。每一个腐败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礼尚往来",但"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并非礼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礼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容易将原本的好心变成坏事。现实生活中,不少官员就是在他人的感恩表达中模糊了廉与贪、清与浊的界限,甚至因为还不完的人情债而心生非分、滋长贪念。

那么当代中国,什么是清官、好官,什么是合格的人民公仆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好干部"标准问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把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朝气蓬勃、生生不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薪火相传、蒸蒸日上。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三句话"是对好干部标准的高度概括和朴素表达,为我们加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我们每一名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的做人做事做官原则。

我认为,"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与我们党的好干部标准是一脉相承的。尽管各个历史时期党对干部的要求不同,尽管不同时代的优秀干部各有特点,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是始终不变的价值底色,德才兼备是始终贯穿的价值主线。"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体现了做人做事做官的高度统一,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个人干净是党员干部做人的底线,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为官的职业素质,"三句话"实质上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做人做官做事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这"三句话"既朴素又简洁、既好记又易懂、既有现实性又有针对性,要求明确、掷地有声。

通过观看《鉴史问廉》,使我更加认识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涵盖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品德建设等各个方面,更加突出了对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要求、党性修养要求和职业素质要求,是对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的丰富和发展。观看《鉴史问廉》,的确引人深思、让人清醒。我认为要达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守住党性修养和清正节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五条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把"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融入党性修养全过程,贯穿于工作的各方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16461/839468539.html

更多阅读

问政于民 心得体会 百姓问政心得体会

百姓问政心得体会一:观看“百姓问政”栏目心得体会8月11日,县政府召开了第二次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会上组织政府部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观看了宝鸡电视台举办的“百姓问政”渭滨区专场,栏目当中反映了农村低保对象没有做到应保尽保,村干部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关于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2015

   关于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2015   【篇一】  《鉴史问廉》的第一集——兴衰之思所讲述的西晋王朝、唐、北宋的兴衰史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石崇和王恺的斗富,表面看不过是富豪间一掷千金的炫富大比拼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2015教师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范文

   2015教师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一】  吏治不清,浊浊尘世;吏治一清,清平盛世。郦波教授的一句精辟总结,令人警醒与深思。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雷霆惩腐的大背景下,纪录片《鉴史问廉》跳出被地域、时间、空间局限的当

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全集观后感3篇

鉴史问廉全集观后感1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古人提出了“六廉”的概念,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

鉴史问廉观后感 观鉴史问廉观后感3篇

观鉴史问廉观后感1清官,历来是百姓的追求与信仰。因为百姓总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易于满足,只要能被官吏帮到哪怕是一点点小忙,他们都会到处传扬官吏的好处,即使别人不认同,他们也会坚定的信任下去。所以,成为一个清官,成为一个好官很容易,帮

声明:《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党员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4篇》为网友日日风风雨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