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励志故事 八零后励志创业故事

那些八零后励志创业故事总是能够激励更多的有志之士投身创业,那么八零后励志创业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八零后励志创业故事:80后小伙致富新途径

80后小伙靠好创意,花果书半年营收70多万

这种既可以阅读也可以种植,而且能从书中长出花花草草的书叫做瓜果书。他的发明人竟然是个80后年轻人,他叫温浩溟,出生在江西,这个80后的小伙靠一个好的创意,找到了一条致富的途径。2009年半年时间,他就靠这种长花草的书,营业70多万元。

聊天聊出商机

2007年温浩溟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由于学的是外语专业,他第一份工作就在广东佛山一家陶瓷研究中心(英国陶瓷研究协会CERAM)做翻译。该中心顾问是一位旅美学者,也是知名的创意专家。温浩溟在这位专家聊天时聊出了商机。

有一天,创意专家告诉温浩溟,现在英国的创意产业正发展的如火如荼,如果陶瓷也融入创意的概念,应该卖的会更好。同时,专家还给温浩溟讲了花果书的案例。

一本书,可以看,也可以长出花草,如果种植的是蔬菜,结出的蔬菜或果子还可以吃。温浩溟一听就来了精神。“书里面可以撒种子?还可以发芽长大?结出的果子还可以吃!”温浩溟十分好奇。

专家虽然知道有这样的事物,但是这是哪里发源的并不知情。温浩溟想到日本是工艺创意最发达的国家,是不是日本发明的呢?

他马上联系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的一个日籍老师,得到的消息是振奋的,瓜果书就是起源于日本,并且卖的火热。

“在日本卖的火热,在中国也有可能大热。”想到这里,温浩溟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跑腿跑出技术

温浩溟马上委托日籍老师从日本买回一本花果书,当他兴奋地打开包装时,傻眼了,整个人像是泄气的皮球一样摊在了沙发上。

创业励志故事 八零后励志创业故事

原来,日本邮寄的花果书,就是一本画册,就是书后面附带了几颗种子,读者还需要买其他的盆子栽培,才可以发芽,结果。

“这没有多少创意啊,就是书本上附带了几颗种子而已。”就在失望之余,一个朋友提醒了温浩溟。“如果我们能在书本中种出花草来,就好了。”温浩溟一听,刚才还紧缩的眉头马上舒展了。

为了技术攻关,温浩溟首先找到中科院北京一家农业研究所,但是对方对他这个项目不感兴趣,认为这是小儿科,没有技术含量。但是对方也给温浩溟提出了很多建议,让温浩溟用生长比较快的植物,同时在介质(类此土壤,现代种植的载体)中加入一些添加剂,就是让植物长的更快。

在北京碰壁后,温浩溟又到处跑腿,最后找到了深圳大学。“我几个合作伙伴都是从这个学校毕业的,同时深圳也是创意之都。”温浩溟告诉记者,在这里他的项目得到了的支持。

2008年11月,在深圳大学经济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和景德镇陶瓷学院支持下,中国瓜果书创意设计生产基地终于在江西成立。

经历数次失败后,2009年6月份,技术终于获得突破。

卖书卖出市场

实际上,在温浩溟技术成功之前,他就开始销售花果书,但那个时候出售的产品和日本一样。“实际上就是拷贝日本的”。温浩溟原本以为,在日本卖的火热的产品在中国也应该火热,然而他错了。

产品投入市场,没有引起轰动,面对这一场景,他才下决心进行技术攻关。

现在,温浩溟的瓜果书已经有很高的发芽率,一颗普通的花草4-7天发芽,60-70天结果,200天左右生命周期结束。“瓜果书能结出3到10根大拇指1.5倍大小的黄瓜,能结出5个左右小拇指大小的番茄。”温浩溟说。

技术获得突破,温浩溟马上联系厂家进行加工生产。由于手头没有资金,不敢做广告,只能通过网络推广,“我们还找过北京一个网络营销推广专家,此人曾经捧红了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但是对方给我们开价是10万元。”面对这一价格,温浩溟只好作罢。

除了网络推广之外,温浩溟还将产品送往礼品店销售,通过一段时间的推广,消费者开始渐渐接受花果书。“差的时候,一天也能卖出1000多本,好的时候是3000本。”温浩溟告诉记者,在2009年半年的时间,营业额就达到60多万元。

据了解,现在市场卖的花果书20-40元不等,温浩溟批发给代理商的价格更低。

“我们现在也面临发展瓶颈,技术上,发芽率有待提高;流动资金也不宽裕;最紧缺的是工艺设计人才。”温浩溟告诉记者,虽然瓜果书有了一定市场,但现在自己还没有盈利。

八零后励志创业故事:80后文艺青年回新疆创业

“有人曾经说过我,这是在沙漠里种草,但是我不想做种草的人,我想培育土壤。”很难想象,眼前这个戴着黑框眼镜,一股文艺范的年轻人在新疆克拉玛依创办了第一家商业广告棚。

从摄影师到创业“白板”

今年29岁的强文是克拉玛依人,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专业的他毕业后选择留在北京,做一名摄影师。

他透露,初到北京时,吃过5块钱的蛋炒饭,住过破旧的出租屋,最难的时候身上只有50块钱。即便如此,他都克服了,拼命努力地想要在专业方面学到更多的东西,甚至晚上会借影棚练习布光、构图。

凭着自己的韧劲和刻苦,终于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职业摄影师。“主要接一些商业广告,会接触一些明星,当时拍一支广告日薪基本上2万左右”,强文说。

2013年,在北京呆了6年之后,强文却选择回到家乡克拉玛依。说起原因,他笑着回答:“其实一直都在准备回来,想着挖人生的第一桶金。”

但“第一桶金”并没有想象的容易,第一个难题就是创业的办公地点。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克拉玛依有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希望吸引文化方面的人才。

“我就做了一份计划书,没想到效果很好,政府给了我一个园区里最大的房子”,强文说。

装修、设备、人员,一切都是空白的,这中间投入了很大一部分资金,但却没有多少收益。来自家庭的压力,亲人的不理解,即便如此,他都坚持了下来,坚定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志同道合的“文化人”

有了一些基础的设施,强文的创业路算是起步了,就在这时,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文化人”——初中同学马俊。

“虽然是初中同学,但是直到回到克拉玛依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才重新碰了面”,强文说道。

说起马俊,很多人熟知的是MC马俊。

2007年,还在银川上学的马俊因为参加“2007伊利优酸乳大学生节”获得全国十强。2009年毕业后,马俊成立了一个组合——099X,并且推出第一张专辑。2010年,第十届IronMic说唱Battle比赛中,马俊获得全国总冠军,之后陆续以组合099X形式推出专辑和单曲。

但是,马俊不只会说唱,2010年,他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上学期间还拍了一部微电影《bettle》。

马俊说:“我不仅喜欢音乐,还喜欢拍片子,所以研究生选择了电视剧制作专业。”

2014年,由于一些不可抗的原因,他选择毕业回克拉玛依,也因此,马俊结识了强文。

“我自己也觉得特别幸运,碰到了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一起从事艺术相关的行业”,马俊说。

一起创业之后,强文用自己积攒的资金,和马俊组了一个小团队,买了一些设备拍片子,马俊做导演,强文做策划,两个人一起为艺术、为文化付出。渐渐的,他们有了革命般的友谊,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像兄弟一样互相帮助。

选择一种有起伏的生活

2014年,他们的小团队参加了克拉玛依市举办的微电影大赛,拍了第一部微电影《礼物》,就获得了一等奖。

强文说:“拍这个片子特别难,前后耗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包括电影里的小演员都是跑了很多幼儿园亲自挑的,白天不仅要拍片子,要装修办公点,还有其他零碎的事需要处理,但最后结果是不错的。”

从这之后,他们很快接下了克拉玛依招商引资宣传片的工作。除了拍摄克拉玛依市及众多企业的广告宣传片,团队还参与拍摄了《带上我的冬不拉》数字电影,策划筹办了克拉玛依市第一届国际涂鸦大赛,有来自全世界超过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涂鸦艺术家前来参加活动。2015年,还拍摄了《我从新疆来》纪录片其中一集。

2015年底,考虑到新疆及当地文化发展的滞后性,创立了克拉玛依区新青年文化公益联合会。

强文说:“新青年文化公益联合会诞生的原因,就是想让那些怀着理想抱负的年轻人少经受挫折,通过一个好的平台实现自己的梦想。”

2016年5月,新青年文化公益联合会成为了克拉玛依“新清年创业创新大赛”主办方之一,对获得大赛“最佳项目奖”的个人(或团队)给予50万元的资金支持。

谈起对未来的想法,马俊说,今后音乐和导演都做,当然有机会还想要出去拍些东西,尽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强文一方面支持,一方面自己也有一些文化方面的规划和方案。

说起强文,马俊的评语是:敢拼,敢想、敢做。“团队肯定需要领头的,他是帅,我就是将,强文承担着非常大的风险和压力,我们就给他做好后盾。”

强文说:“两年的时间,我收获更多的是金钱之外的东西。我想过一种有起伏的生活,所以才选择了创业,选择回来,就不能负气而走,总要有个人站出来做点什么。”

八零后励志创业故事:80后大学生开蔬菜连锁超市创业

毕业一年多来,郭高林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到大胆创办自己的蔬菜连锁超市,再到现在拥有了4家连锁店的成功创业者,每天获得1万多元的营业额是他当时想都不敢想的,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念。

让郭高林欣慰的是,他的创业,不仅给自己的女朋友和妹妹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也帮助同学王彦峰、肖冰、武亮亮等人就业并使他们有了用武之地。如今,4家连锁店共有员工20多人。

大学毕业,凑钱开店卖菜

“80后”的郭高林,是河南省教育学院2007级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

郭高林说,他的创业之路是从大三练摊卖衣服开始的。在郑州牧专外面的那条路上,流动人口多,一到晚上就热闹非凡,路两边都是卖小吃、卖衣服、卖杂货的地摊。郭高林和女朋友姜茵也在那里摆地摊卖起了衣服。姜茵做老板和销售,郭高林的任务是进货。

“练摊”虽然只是小打小闹,但在这个过程中,郭高林学会了基本的经营技巧。

郭高林爱琢磨。有一次,他发现自己身边卖菜的虽说生意不错,但因为零星分散,又没有品牌,蔬菜的质量、价格、信誉总不能让一些顾客满意。“我就琢磨,肉类可以有品牌店,蔬菜为什么不能打响自己的品牌?”他萌生了开蔬菜超市的想法,“以品牌蔬菜为主,兼营五谷杂粮、冷鲜肉等,附带一些副食。”

在面临毕业的那段日子里,在众多同学焦头烂额地忙于找工作的时候,郭高林并没有慌乱,因为他已决定创办自己的蔬菜超市。2007年6月底,郭高林回学校领取毕业证时,将想法告诉给了好友,结果顿时在年级里炸开了锅。大学毕业生卖菜?很多人认为他根本吃不了这个苦。

郭高林并没有放弃。“谁说我是3分钟热度?一个有梦的人永远不会放弃!”最终,郭高林用坚定的决心说服了几位好友,同学王彦峰、武亮亮、郭妍妍等人和他一起,凑了5万多元钱作为启动资金。

2007年8月22日,以郭高林的名义注册的“咱地里”蔬菜自助店在郑州市马李庄正式开张。

开办四家连锁店

有了自己的店铺,郭高林和好友们开始忙碌起来。但在现实面前,他们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

郑州毛庄、刘庄、陈砦蔬菜批发市场,是他们考察好的几个蔬菜批发市场。刘庄最大,是蔬菜的主要分批地,所以第一次进蔬菜时,他们就直奔刘庄。

到了之后才发现,这里批发的蔬菜动辄就是几千斤,不散批。他们磨破嘴皮子,最后才批了200斤大葱、几包大蒜和几百斤土豆,结果大葱烂了一屋子,损失了几十斤,剩下的半个月才卖完。

“我们一看情况不对,赶紧掉头到陈砦蔬菜批发市场。到了陈砦蔬菜批发市场才发现,这里的蔬菜种类多,价格也不贵,适合我们的采购需求。直到现在,我们的蔬菜一直都是在那里采购的。”郭高林说。

那时每天早上5点,郭高林和王彦峰就要爬出热被窝,蹬三轮车到蔬菜批发市场进菜。“每一片菜叶都要精挑细选,每一毛钱都要和人家讨价还价。”王彦峰说。

开业第一天,他们甚至都不会用收款机,还收过假币,丢过东西。蔬菜生意对时间的要求很特殊,别人吃饭的时候他们最忙,过了高峰期才能轮流吃饭。进入冬季,屋里既没暖气又没空调,因为要净菜、剁肉,还未入冬,几个人的手都不同程度地被冻伤了。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做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坚持是有难度,但万事开头难,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做事。”郭高林说。

郭高林和大伙儿一起起早贪黑,不怕吃苦受累,认真做市场调查,虚心向同行和前辈“取经”。

在几个年轻人的不懈努力下,“咱地里”的生意越来越好。走进“咱地里”蔬菜超市,货架上的蔬菜码得整整齐齐,品种齐全,黑板上的价格标得清清楚楚,价格低廉。除了蔬菜,店里还有副食品、杂货和冷鲜肉,吸引了不少顾客。大学生热情的态度,使很多顾客成了回头客。

就这样,“咱地里”蔬菜自助超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还是有优势的:跟小商贩比,我们的优势是菜价便宜、种类多、干净、不缺斤短两;与大超市比,我们的优势是价位低、离家近。”蔬菜超市在几个大学生的精心操持下逐渐走上正轨,并加盟了双汇集团,经营双汇冷鲜肉。

那段时间,超市每天的营业额是1000元左右,但除去成本和开支,他们的赢利非常有限。“创业初期,我们没打算赚钱,首先是学习和积累经验,培养客户群,赚钱是以后的事。”郭高林说。

随着生意逐渐走上正轨,郭高林决定扩大规模。2007年12月,郭高林在郑东新区成立了第一家分店。这家店面附近,是一个有1000户人口的住宅小区,一间只有80平方米的毛坯房成了郭高林事业的又一个起点。

规模扩大了,对新环境的适应、员工素质、管理模式、产品质量等问题也接踵而来。“新店开业后,销售状况并不理想,新店的寂静,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毕竟我们都是年轻人。但是,真诚的倾诉和相互安慰、鼓励,让我们的心贴得更紧,我们咬着牙走过来了。”郭高林说。

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他们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包括收银制度、招聘培训制度、采购制度、仓管制度。这些正好是他们在大学所学的知识,这些知识,成为“咱地里”发展的基础。

现在,4家店都已实现赢利,每个月的销售收入已超过30万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18461/100486165.html

更多阅读

八零后为什么比我们那时还艰难 八零后修道记

昨天晚上,与同事吃饭。回办公室后,发了一条微博:春节前同事们聚餐,不少孩子散席后都返回租住的房间,打听了一下,都挺贵的,单位附近的一居室要三千多元。如果不是家里资助,他们今后都买不起房。我感到八零后的生活,其实比我年轻那会儿,更加艰辛

笑容阳光甜美的星座女 八零后的阳光笑容是昙花一现?

  昨天晚上,与同事吃饭。回办公室后,发了一条微博:春节前同事们聚餐,不少孩子散席后都返回租住的房间,打听了一下,都挺贵的,单位附近的一居室要三千多元。如果不是家里资助,他们今后都买不起房。我感到八零后的生活,其实比我年轻那会儿,更加

声明:《创业励志故事 八零后励志创业故事》为网友路过你的时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