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则有吃汤圆、长线面的习惯。那么,我们老底子的舟山人是如何过冬至的呢?
冬至吃汤圆,所以汤圆成为冬至的“代言人”。 汤圆,我们舟山也叫汤果、汤团,其实按照老舟山的习俗,冬至日早上要吃一碗甜甜的汤果,“吃了汤果大一岁。”吃完之后表示过了一年,长大一岁。
舟山的猪油汤团是传统名点,以精白水磨糯米粉为皮,用猪油、白糖、黑芝麻粉为馅,汤圆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滑润味美。采用吊浆技法,将糯米制成不干不粘的水磨粉;再将黑芝麻熟研末,加入猪板油丁、白糖等拌成馅心;以水磨粉为皮坯,包入馅心搓圆,置沸水锅内煮熟后,撒上少量白糖、桂花和红绿丝即成。特点是,色白发光,糯而不粘,皮滑馅润,滋味香甜。90年代以来,还新创“麻蓉汤团”、“速冻汤团”等新品种。每到冬至前,超市速食面点柜台前人气总特别旺。
汤团做法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汤团馅含水量比元宵多。包汤团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团。做得好的汤团表面光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团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份,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下了吃。现在有了速冻工艺,汤团才出现在商店里。
除了吃汤圆,还有吃圆子羹,圆子羹和汤圆属于同一系列。圆子跟汤团类似,但个头比汤圆要小,里面没有馅,取“团圆”、“圆满”的意思,常见的做法是酒酿圆子。做圆子羹自然也是有讲究的。以前做圆子的原料是芦稷粉。各家用芦稷粉揉面搓成圆子,配上加了酒酿、桂花、鸡蛋的汤水,一碗甜甜的圆子羹就出来了。后来芦稷粉改为糯米粉,也有人会加番薯粒,做成番薯汤果。番薯番薯,“番”和“翻”谐音,寓意着吃了番薯,就把之前的霉运全部“翻”过去。第一碗圆子羹要先供灶神,再全家一起吃。
除了圆子羹,烤菜年糕、赤豆粥也是冬至美食。舟山老话“大头菜烤年糕,年年高”。 年糕寓意年年高升,霉运翻过了,自然就要年年高升了。舟山又有老话叫“大头菜烤年糕,烘烘响”,就是说明年能够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这烤大头菜也是有讲究的,可是要烤上一夜的。在冬至前一天晚上,把大头菜洗净切好,先炒盐,然后放大头菜,再放酱油、油,小火慢慢烤一夜。到了冬至早上,再放点糖,加点味精就好了。现在自己烤大头菜的人家已经很少见了,一般都是去外面买现成的,然后跟年糕一起炒炒就好了。还有赤豆粥甜而不腻,稀而不薄,极为爽口,深受喜爱。
除了丰富的美食,舟山还有“冬至前夜梦最灵”的说法,老底子舟山人冬至前夜一般不出门,而且比平常要睡得早,以祈好梦。睡前还要泡脚,因冬至夜最长,夏至夜最短。睡前须洗脚,冷天不开裂,同时祈求来年走得顺顺利利。还有一种说法因为冬至夜最长,做的梦最美好,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