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交往中,自己对待别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这就像一个人站在镜子前,你笑时,镜子里的人也笑;你皱眉,镜子里的人也皱眉;你对着镜子大喊大叫,镜子里的人也冲你大喊大叫。所以,我们要获取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首先必须尊重他人。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记得好友小邓曾跟我讲过他的一段经历:去年冬季,市里来了一位名叫怀特的美国教育家,小邓所在的学校想邀请他做场演讲。经过联络,怀特愉快地答应了。那天,小邓和一名司机奉命开车去接他。然而,天公不作美,去的路上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怀特倒也和蔼可亲,上了车便不断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和两人开玩笑。
回学校的途中有一段路正在大修,恰好又是中午下班的高峰期,路上人流如织。路面的凹处有积水,车轮飞过,躲闪不及的人多半会被溅得泥头土脸。
在听到司机不断按喇叭后,怀特一边摆手,一边大声喊“NO”。司机以为出了什么意外,急忙刹车。小邓也焦急地用英语安慰:“怀特先生,您再坚持一会儿,我们马上就到了,路面整修呢。”怀特却直摇头,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折腾了好半天,小邓和司机才明白,怀特是担心飞转的车轮把泥水溅到行人身上。他还向司机提了两个要求:一是这段路上不要再按喇叭催促行人和其他车辆;二是遇到小水坑要先让行人通过。当问到理由时,怀特说:“因为坐在里面的人比走在外面的人舒服。”听完他的话,小邓对怀特更生几分敬意。
听了这个故事,我心里十分感动。平日里说要如何尊重别人,这个小小的细节,不就是对别人最好的尊重么?怀特先生的言行,不是做出来给谁看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对别人的理解与关爱。在他那里,人与人之间,没有三六九等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有的只是平等,只是善待,只是尊重。自然,怀特先生也让人由衷尊重。
杨叔子院士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位长者。去年五月,杨院士到广州中山大学作演讲,我有幸目睹了老人的风采。在整个演讲中,杨院士思路清晰、引经据典,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委实让我大长见识。如今,大半年过去了,念念不忘的不仅仅是老人的学识和口才,还有老人在演讲前后几次三番的鞠躬。
当时,杨院士在中山大学校长的陪同下走上前台,报告厅内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师生起立向他表示敬意。杨院士立即鞠了两个躬,然后才就座。主持人在介绍他一大串的职务和学术成就时,他又起身鞠躬。演讲中间,因为报告厅内温度较高,杨院士索性把外衣脱了下来,观众很是感动,纷纷鼓掌,这时他又对观众鞠躬。演讲结束后,他面对观众又深深地鞠了两个躬。杨院士的每一次鞠躬,代表了对听众的尊重,而他们也在心里对他更加尊重。
杨叔子院士年近八旬,演讲时却依然激情澎湃、彬彬有礼,几次三番的鞠躬,充分折射出他的师德和人格魅力。身为中科院院士,身为学界老前辈,身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杨院士也许不必那么客气,但他却一次又一次毕恭毕敬地鞠躬。杨叔子院士尊重每一位听众,自然也会赢得他们的尊重。
有人说,尊重与被尊重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是啊,尊重是双向的,尊重你周围的所有人,你才会赢得所有人的尊重,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步一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