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三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把握今天的奋斗,才能赢得明天的精彩,为在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三单元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要多练一些测试卷来巩固知识点,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20分)

1.给加点字注音。(3分)

意志可以解释一切的成功,同样可以戳穿一切失败的真相。意志之大者,不是言语的强硬,不是一颦一笑的表象,而是充沛的精力和积极的态度,是加快的脚步。

2.订正别字。(2分)

广怪陆离( )随心所浴( )

忧柔寡断( )汪洋万倾( )

3.默写。(3分)

⑴俱怀逸兴壮思飞,。

苏教版第三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⑵人不寐,。

⑶,小桥流水人家。

4.下面句子顺序被打乱了,请还原到正确的顺序。(2分)

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②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④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

⑤细胞液是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碱性较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⑥当细胞液是酸性时,花青素呈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

⑦而当细胞液是中性时,则呈紫色。

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即可)

5.课文、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朝代(或者国籍)对应有错误的是()(2分)

A.《活板》——沈括——宋朝

B.《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意大利

C.《山市》——蒲松龄——清朝

D.《核舟记》——魏学洢——清朝

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宇宙里有些什么》按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生动地介绍了关于恒星、星云和恒星系等天文知识,证明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们一定能认识和征服宇宙。

B.科普作家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标题是个设问句,它起着三个方面的表达作用: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红”)提出问题,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二是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

C.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为我们介绍了“魔鬼的海”、“鸣沙”这两种怪异现象。作者按由现象到本质、由科学到迷信的顺序将这两种现象解说得清清楚楚。

D.在《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一文,以“从前有一个人”对声音的探索为例,说明大自然在生成其事物中的丰富性,希望人们对他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成因予以谅解。《活板》是一篇程序说明文,文章按照印刷程序依次介绍了制印、排版、印刷、拆版的过程。

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内容。(不超过15字)(2分)

据新华社巴黎3日电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3日在一小片闪光中成功撞击月球,以对月球的“温柔一击”结束了近3年的太空旅程,也奏响人类新一轮探月高潮的前奏。

8.成语中也有科学。如“回光返照”,指太阳落下地平线时,由于光的反射,又有短时光亮,用来比喻事物灭亡前的短暂兴旺,十分形象。请你也试举一个这样的成语,并作简略说明。(2分)

9.根据你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以“科学”为话题,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不要摘录名人名言)(2分)

科学是。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核舟记》选段,完成下面五题。(15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0.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1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其两膝相比者()(2)舟尾横卧一楫()

(3)其船背稍夷()(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2.选文前三段按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和船背。(3分)

13.这段文字中有一个表示评价和赞美的句子,写出并翻译。(3分)

14.微雕属于民间技艺。除了微雕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写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3分)

(二)、阅读《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片段,完成下面五题。(13分)

沙漠里真有魔鬼吗?在那时人们的知识水平看起来,确像是有魔鬼在作怪。但是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便可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这种现象在大戈壁夏天中午是常见的。当人们旅行得渴不可耐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看来并不很远。当人们欢天喜地向大湖奔去的时候,这蔚蓝的湖却总有那么一个距离,所谓“可望而不可即”。阿拉伯人是对沙漠广有经验的民族,阿拉伯语中称这一现象为“魔鬼的海”。这一魔鬼的幻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孟奇随拿破仑的军队到埃及去和英国争夺殖民地,当时法国士兵见到这“魔鬼的海”极为惊奇,就去问孟奇。孟奇深深思考以后,便指出: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贴近地面的一层空气温度就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这样由于光线折射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像倒栽在地面上,蔚蓝的天空倒映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顷的湖面了。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面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至八度,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在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叫做海市蜃楼。

15.“那时”指,“那样”指。(2分)

16.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2分)

17.“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是否一样?为什么?(3分)

18.任选一句,分析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1)人们产生一种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像倒栽在地面上……

(2)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

19.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19世纪初叶,法国孟奇解释了“魔鬼的海”之谜,从此这一魔鬼的幻术被戳穿,这一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

B.“魔鬼的海”这一现象在大戈壁夏天中午是常见的,因为夏天中午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旅行其中的人们渴不可耐,于是就产生了一种错觉,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

C.“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这两种现象都是在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上层与下层相差很大的情况下出现的。

D.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任何一种奇异现象的产生都能找到科学的解释,我们要破除迷信,相信科学,努力探索宇宙的一个又一个奥秘。

(三)、阅读《奇妙的对称世界》,完成下面题(12分)

奇妙的对称世界

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大科学家都相信,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整个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以一匹马为例,通过鼻子到两腿中间可以作一条中轴线,在其两侧有完全对称的器官:眼睛、耳朵、鼻孔、腿……动物为什么会演变出这种对称性呢?大家知道,任何动物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左和右两面的情况是基本相同的,它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需要在两面都能同样的看、听、嗅、触摸,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对称性。

艺术家则利用对称创造出美。铜器、漆器、雕刻、壁画、织锦、刺绣……其中的图案,一概少不了对称。在被称为“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艺术中,也留下了对称的足迹。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故宫是其中的典范。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围绕这条中轴线铺开。三大殿更是依据对称的原则而建,整体形成了一种端庄凝重、气势恢宏的美,传达着王权的威严。

为什么对称就美呢?万花筒里杂乱无序的碎玻璃片并不美,奥妙就在于三片反光镜构成了三重反射对称,使得杂乱无序的彩色碎玻璃片经过镜面反射后,形成对称的美丽图案。可见,对称的美在于: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我们知道原子内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电子质量很微小,带有负电;原子核内还有质子,质子的质量要比电子大得多,却带正电。这种情况是不大相称的。那么,会不会存在着带正电荷的“电子”,带负电荷的“质子”呢?1932年,人们果然发现了带正电荷的电子——反电子。后来又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总之,粒子和反粒子的对称,已经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

那么,会不会存在反氧、反氢、反水,以至于反行星、反宇宙呢?科学家正是运用对称原理,在进一步提出和探索这些问题呢。

20.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3分)

21.文中画线处所举万花筒的例子的作用是什么?(2分)

22.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自由选用下面资料,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比较这两种美的差异,请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写一段文字(4分)

资料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选自《苏州园林》)

资料②:由图是我国古代艺术瑰宝——马踏飞燕。飞奔的骏马只有一只蹄踏在飞燕上,四蹄姿态各不相同,打破了对称。铜马足下的飞燕用来衬托良马之神速。

23.对偶就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4分)

第七回回目:五行山下定心猿

【注释】“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心猿”即孙悟空。

第七回前半部分内容精选: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这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的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三、作文(40分)

风是什么?地理老师说:“风是由高低气压层的不同引起的,风的种类也很多,什么热带季风,海洋季风……”哲学老师说:“风是一种物质,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古人言有风婆婆的说法是唯心的……”文学老师说:“风是一种文化,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汉武帝到李煜、王安石,风无不是一种永恒的文化。譬如‘大风起兮云飞扬’、‘山雨欲来风满楼’,还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春风又绿江南岸’等等。”……

请以“风”作为写作的内容,写一篇作文,或说明有关风的知识,或记叙有关风的人和事,或议论风的有关问题……

要求:①内容只要与“风”有关就行。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答案:

1.Chuōpínpèi

2.“光”应为“光”“浴”应为“欲”“忧”应为“优”“倾”应为“顷”

3。⑴欲上青天揽明月⑵将军白发征夫泪⑶枯藤老树昏鸦

4.①③④⑥⑤⑦②

5.D

6.C

7.示例:欧洲“智能1号”探测器成功撞月

8.示例:“海市蜃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的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幻缥渺的事物;“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另外还有:“炉火纯青”、“趁热打铁”、“一叶知秋”……

9.示例:科学是战胜愚昧无知的最有力的武器。

10.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11.(1)挨着,靠近(2)船桨(3)平(4)通“拣”,挑选

12.空间船头船尾

13.文:嘻,技亦灵怪矣哉!啊,技艺真是太奇妙了!(选对一个句子得1分,翻译正确得2分)

14.答案举例:剪纸、踩高蹄等。(理由略)

15.古代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在天空中

16.魔鬼的海。从现象到本质,从迷信到科学。

17.不一样。“魔鬼的海”: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便看成是汪洋万顷的湖面了。“海市蜃楼”: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面低而上层高……成为空中楼阁。

18.(1)说明空中的乔木像倒栽在地面上这一景象是人们的视觉所见,不一定是事实,语气委婉,与“错觉”相照应。(2)准确地说明了海边地区的地形特点。

19.B

20.①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②艺术家利用对称创造出美;③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21.示例:文中列举生活中极常见的例子,生动具体(深入浅出)的揭示了对称美的原因。

22.示例1:对称创造出的是整齐、端庄的美,故宫因此显得气势恢宏;不对称创造出的是自然的美,苏州园林因此给人以“如在画图中”之感。示例2:静立的马是对称的,但它只有自然之美;“马踏飞燕”中的马打破了对称,呈现出了艺术之美。后者灵动的姿态,张扬的个性,体现出了艺术家对美的独特感受。示例3:如果说对称之美是一座庄严、凝重的高山,那么不对称之美就是一条欢快、灵动的小溪。对称能给人以整齐之感,如故宫建筑的恢宏、肃穆;不对称则给人以飘逸之感,如苏州园林的自然、闲适。不同的美感,源于不同的艺术风格。

23.八卦炉中逃大圣

写作提示:

可以写成说明文,如《风的成因》;可以写成抒情散文,如《往事如风》;可以写成记叙文,如《那一夜,风疏雨骤》;可以写成议论文,如《切莫跟风》。

例文

风的随想

干燥而炙热的沙漠之风,它旅程的起点就在沙漠,而终点也会在沙漠的中心。它的一生都逃不出沙漠。

多情而温润的雨是极少,几乎从不到沙漠来。它们只是如同例行公事一样,几十年,或上百年,到沙漠来望一眼,再匆匆离去。

人,也是不愿到这儿来的。他们似乎认为这里除了暴烈的阳光,不会再有其他自然景象的出现。但他们却忘记了,这里还有风。即使是极少数记得的人,似乎也猜不透风留在这里的原因。他们把这一生都留在沙漠里的风,归咎于是风的悲哀,是风的不幸。

但他们似乎也忘了,风不仅仅是多情的,也可以是坚定的。

干燥的沙漠之风,留在这酷热的沙漠,有它们的理解,有它们的解释。它们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见证着千百年来这里的一切。它们见证了古代埃及灿烂的文明,从而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它们见证了埃及的兴衰,从而明白了利欲熏心,争权夺利的可怕:它们见证了古楼兰在一夜之间的湮灭,从而知道了自然和谐的重要性;他们见证了特洛伊城倾城的惨剧,从而体会到战争带来的伤害……

千百年来,这里严酷的环境,使它变得更加坚定,更加顽强不屈。它们细心地雕琢着遮天盖日的黄沙,把它们堆成一座座沙丘,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它们成了沙漠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们关注着走进这片沙漠的人们,便轻轻带走几颗种子,埋入沙漠中,化成了沙棘一朵。它们看到人们试图穿越沙漠,便小心地盖上他们身后的脚印,并为他们开拓前面的路。

这时,它们明白,它们学到的,比只会卖弄风情的春风,要多得多,它们的生活,也充实得多……

风会明白这些,那么,人呢?

一望无际的沙漠上,脚印被风吹走,脚印又继续延伸……

点评:本文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风”入手,引领读者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去见证古埃及文明的兴衰、古楼兰的湮灭以及特洛伊城倾城的惨剧,显示了作者收集和整理写作素材的功底。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在立意上的独到之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0161/694579085.html

更多阅读

第三单元测试卷答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在五年级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套试卷如何?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题目一、填空:(45分,每空3分)1.长方体和正

声明:《苏教版第三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为网友志在飞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