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已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成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成为现代企业的典范。学习考察海尔集团成为很多企业的目标。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海尔集团是如何工作管理的吧
学习考察海尔集团心得体会篇一
近年来,海尔在企业文化创新方面,将两个文明建设做到了有机结合,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格局,海尔已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成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成为现代企业的典范。
2月26日至27日,在公司组织和领导的带领下赴青岛海尔集团参观学习,通过身临其境,现场感受了海尔的企业文化创新,一进园区,就感到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里每个人都很忙碌,都那么井井有条。这里的环境让人一点也感觉不到是走进了一个工厂,而是像公园一样,让人感觉很舒适也很轻松。下面谈一谈学习海尔企业文化的感想。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通过对海尔的企业文化的学习,我认识到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要以人为本。
在海尔,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员工从愿意跟着企业工作,变成自己为自己工作,将自己当作企业的一部分,个人与企业命运紧紧相连,不可分割。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太多的宣传牌板,他们对员工的宣传教育主要是通过海尔大学教育基地加以灌输。每个海尔员工都要根据工作的分工不同进行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海尔思想、海尔观念、海尔文化的灌输,不断地布道,让员工认识到优秀的产品是由优秀的人生产出来的,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海尔的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管理上,海尔为员工创造了一个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机制,为员工搭建舞台,提供机会。集团各企业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管理规章制度,使严格的规章制度覆盖整个集团企业。这种机制使每位员工都能够找到一个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海尔创造的是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你干好了,就会得到正激励与尊重;同样,干得不好,会受到负激励。这种机制可以不断地为企业发展催生新人才,将企业的创造性保持下去。 用人机制是根本,但是仅有严格的机制,也难以长期留住优秀人才。因此,另一方面,海尔还提倡“创造感动”,把员工当作主体,一切以人为中心,让员工有当家作主的感觉,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海尔企业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就体现为对人的尊重。海尔讲究对待员工要“三心换一心”:解决疾苦要热心,批评错误要诚心,做思想工作要知心,用这“三心”换来职工对企业的铁心。
海尔集团以高效的精细化管理、优良的产品、优质的售后服务,打开了国内国际市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被誉为“海尔现象。”它的成功秘诀就在于“精”和“细”。海尔集团从领导决策、管理制度、人才的运用等方面都体现着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在参观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海尔的“6S”大脚印。海尔每个班组的工作现场,都有一幅60平方厘米、红框、白芯、印一双绿色大脚印的图案,站在上面,能够看到一幅写有“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醒目标牌,因此被称为“6S大脚印”,即6S自检站。每天班后会上,车间班长站在“6S大脚印”上,总结当天的6S工作,批评表现较差的员工,表扬表现好的员工。优秀员工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小结,介绍自己的创新经验和做法,共同提高。听完讲解员对海尔集团实施“6S大脚印”法的介绍后,我感到像海尔这种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因为他们每一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对工作细节的重视。
这次青岛学习之行的收获是很大的,通过海尔资深培训师系统全面地生动讲解,亲临管理、生产现场的切身感受,使我们最直观、最真切地感受到海尔的OEC管理已经融入了他的企业文化,一种看似无形却无处不在的文化底蕴和内含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听觉与触觉,带给我们思考的灵感。每一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行业特性与历史背景,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各不相同,企业文化不能照搬,但海尔企业文化的建设经验却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我深刻的觉得在创新的同时,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让我们以更积极、更热情的态度,更饱满的工作斗志充实自己的每一天,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
学习考察海尔集团心得体会篇二
我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青岛海尔考察”培训,此次培训由曾在海尔公司任职七年的杨克明博士及王刚老师为我们系统地介绍了海尔公司高效执行的企业文化、高绩效的oec管理、sbu经营与业务流程再造,并结合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两天的学习使我获益良多,现将我的感受和心得与大家分享。
海尔核心价值观—创新:
海尔员工人手一本《海尔企业文化手册》。海尔企业文化分三个层次,最外层是物质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如规章制度等;最深层的是海尔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海尔的价值观就是两个字:创新。制度的东西可以学,但创新却无法模仿。海尔的科研人员平均每个工作日开发1.3个新产品,每个工作日申请2.5项专利,是中国企业中获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海尔文化的这种创新,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给每一位员工提供一个创新的空间。张瑞敏说,这种小改小革不仅仅产生多少效益,更在於员工所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在海尔,你甚至不用与员工交谈,便可感受到使他们充满活力的精神世界,平凡而机械的工作与远大的目标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变成为愉快的创造。员工们一簇簇创新的火花,汇聚成燃亮海尔事业征程的熊熊火炬。与许多企业相比较,海尔员工的收入并不高,但海尔员工创造性的工作热情却是别的企业无法相比的。靠什麼激励员工们去不懈奋斗?海尔的决策者们说,靠的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靠的是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打造一个个奋斗目标。从当年创造中国冰箱的金牌,到今天努力跻身世界五百强,海尔人靠它振奋精神,战胜自我,永远创业,创新进取。
2008年是公司“创新发展”年,创新就是突破原来的终点,创新就是高度的提升,创新就是挑战极限,创新就是追求卓越,创新就是超越自我!创新是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不是单纯的方法和技术,要拓展到理念、战略、结构、决策、流程、规范、机率以及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的密切结合上。只有企业的发展才能有我们个人的发展。
危机意识:海尔的生存理念:
“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更是给人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这成为海尔集团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想到了有可能做不到,但想不到绝对做不到,意识决定方法。没有危机管理的意识,当然就不可能有危机管理的方法,因此说,没有想法就没有方法。古人讲“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1985年,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当着全体员工的面,将76台带有轻微质量问题的电冰箱当众砸毁,使员工产生了一种危机感与责任感,由此创造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海尔式产品质量和服务,譬如“用户永远是对的”,“海尔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信誉”,“真诚到永远”等等。海尔的危机意识,已经用一种企业文化固定下来了,融入到企业领导和每个员工的血液里面了,即便是再大危机,也难以动摇。张瑞敏的“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慢鱼吃休克鱼”既体现了一种经营思想,同时也是一种危机意识。
有了意识,自然就会有想法,当然也不难找到方法。在非洲草原上,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狮子就知道一天的赛跑又开始了,对手还是跑的最慢的羚羊,要想活命,就必须在赛跑中获胜,否则就会饿死;另一方面,羚羊的负担也不轻,对羚羊来说,如果自己跑不过最快的狮子,就会被吃掉。在自然界,强如狮子之强,弱似羚羊之弱,可自然给它们所面对竞争和求生的挑战都是一样的,他们在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广阔天地里,求生的欲望是一样的,压力也是一样的。因此,对手说到底还是自己,要想逃避死亡追逐,首先要战胜自己,就必须快跑,再快跑,因为稍一松懈,就会成为他人的战利品,绝无重赛机会。不论你强如狮子,还是弱似羚羊,在竞争面前,在消费者面前都是一样的,平等的,商界永恒的规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只有被淘汰的命运,你还敢懈满吗?因此,每当新的一天来临,每个企业领导和员工都应该对自己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了生存,还是“警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