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再感慨着草书的难度。其实草书在书写的时候,还需多临摹知名书法家的作品,这样的进步才会更大。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行草书法名家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行草书法名家作品欣赏行草书法名家作品图片1行草书法名家作品图片2行草书法名家作品图片3行草书法名家作品图片4章草形成的年代
因为要经过规范化和美观化的步骤,所以章草的形成比一般的草书晚一些。“在草书形成后的西汉简里,虽然夹杂草体字的隶书简很常见,纯粹的草书简却并不多见”,这显然与缺乏完备的规范和规范的推广有关。此外,章草的典型特征-波磔也还没有成熟,处于“可有可无,有的甚至几乎完全没有”的状态,这样的草书显然是不够美观的。这些情况表明,章草在西汉时期还没有形成。
经新莽到东汉初期,上述情形大为改观。从实物资料看,居延新简中王莽天凤二年(15年)的《应书简》中的草书简,敦煌汉简中编号为40-48、59-67、83-86、99-105、113-118、126-135、141-145、159-173的天凤三年(16年)简,居延新简中编号为EPF22.21-36的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年)简、编号为EPF22.187A-201的建武三年简等,草书字形趋于稳定,整简中草书所占比例很高。由于受到八分的影响,草书的波磔也较为明显了。
《后汉书宗室传》说东海敬王刘睦“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及寝病,帝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说明高层统治者已经开始参与草书的创作和欣赏了。
刘睦之后不久,“至建初中,杜度善草,见称于章帝,上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按照惯例,用来上奏的字体应该是当时的正体,“草书上事”的事实说明杜度的草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正体资格。可以断定,这种草书比一般的汉代草书更为规范,也更加美观,这恰恰是章草的特征。
南朝萧子良说:“章草者,汉齐相杜操(度)始变稿法。”唐-韦续《五十六种书》有类似说法。所谓“始变稿法”,是对草稿的写法加以变革,变革的方向是规范化、美观化,变革的成果是使之从基层走向上层、从草体走向准正体、从用于起草到施于章奏,章草完全成熟。稍后的草书家崔瑗更以《草势》一文对业已形成的章草大加赞美。
“某一种书体的著名的书法家的出现,就是这一书体成熟的准确无误的标志”。章草书家和有关理论著作的出现,说明了章草的成熟,但这不能算作章草形成的起点。结合上文所列的汉代草书遗迹和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新莽到光武是章草初步形成的时期;明帝、章帝之际,章草已经完全成熟了。顺便提及的是,在章草得名的缘由中有“汉章帝说”,虽然我们不同意这种说法,但汉章帝时期与章草成熟的时间倒是大致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