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借景抒情的散文 有关树的抒情散文欣赏

散文集合了哲理、诗情、画意于一身,美不胜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树的抒情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借景抒情的散文 有关树的抒情散文欣赏

有关树的抒情散文欣赏:种树

种树与种花种蔬菜不大一样,树木生长期会长,常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花与蔬菜生长期短一些,就在一季,或者两季就能结果,就会成熟,相对容易得到看到结局。

树木不一样,在人的面前,它成长的缓慢一些,如果要得到好材质的木头,时间会更长,相对人的寿命来讲,有些好材质的形成,一人一生的时间都可能不够,一代人的时间也可能不够,甚或需要几代人的共同见证。

人的一生之中,最大的快慰,莫过于目睹自己的希望实现,但是很多希望实现的时候,你并不可能亲历。像很多父母亲,在有生之年,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孩子,孩子的孙子一样,不可能永生长情的一直陪伴下去,这是自然规律。

即便如此,韶华易逝,人们还是愉悦的不知疲倦的种下希望,培育一些不可能看到结果的理想,是在为优其后,让身后更加安好,在这种传承之中,有文化,有品质有性格,有遗传基因,便记录了曾经存在过的记忆。

春满三月,南燕北回,门前郊外,都来种树,栽下一棵树,无论什么材质,无论什么品种,都带着希望,含着理想,用绿装扮着美好家园。

种下一棵树,未来便多了一份希望和理想!

有关树的抒情散文欣赏:校园里的那棵树

疲倦时,抬头,总能望见那棵树。粗壮、蓊郁,树冠张开,如巨大的伞,凡覆盖之处,一片清凉。阳光细碎,在绿叶间闪动、跳跃。每一枚叶,都似乎是一只调皮的眼,一颗流溢绿光的星。每到春夏,鸟声在枝柯间啁啾,蝉儿在绿荫中歌唱。那声音,清越、欢畅,将天空唱得格外辽阔、晴朗。

这样的时候,我总觉得日子很美好---阳光温热,绿影婆娑,生命昂扬。仿佛因为那棵树的存在,平淡琐碎的日子,有了亮耀的风景;荒芜的心灵,也有了生机。

树在那里,不知道站多久了。反正我来时,它已经在那里,一恍十多年过去,它依然在。10多年来,年轻的我,不再年轻,它却越发苍翠蓬勃。日日经过它,也没有特别留意过。只知道它是一棵香樟,比其他树高些,壮些。它仿佛也并不介意这些,只默默地生长着。主干笔直向上,约在五米高处,突然分成两个树杈,再在这树杈上,分别旁逸出许多枝条来,如伞,如盖。把身下的花园几乎全揽于怀中,枝枝横斜,叶叶叠翠。撑起的是生生不息的渴望,洒下的是透心彻肺的清凉。

秋冬之时,其他的树木叶子要凋落,但它不。它站在那里,撑满苍翠的叶片,迎着寒凉的风,颤动着,坚挺、婆娑。仿佛有一种凛然的傲气,不屈服于恶劣气候的淫威。勇敢、绿意盎然地,唱着属于自己的歌谣。每当这时,望着它,我的心便多了些暖意。总觉得秋冬未来,或者春天不远。因为树还绿着呢,绿着就有希望,有温暖。然而,令人惊奇的是----春天来时,其他的树木,多半直接从光秃秃的枝桠间,冒出嫩芽或花苞,蓬蓬勃勃地开始了新一轮季节的循环。而它,在新芽绽出前,却先要褪光一身老叶。那些飘飞的叶片,在春天里霹雳吧啦地掉落,于空中翻飞,如蝶,如花。旋转着,漫天飞舞,依依难舍。仿佛在与枝干作悲壮的诀别。与周围盛大华美的春景,形成显豁的区别。那些叶,在悲壮地旋舞中,最终着了地,静静地躺在花坛、水泥地面上,被清理进垃圾场。新芽这才纷纷披挂上阵,风风火火地奔赴枝头。眨眼功夫,又是翠绿如盖,新鲜欲滴。这样的场景,我想起动物界的鹰来------鹰在四十来岁时,为了更高更自由地飞翔,必须要忍着巨痛,在岩石上碰掉老化的喙,拔去不再锐利的指甲,扯光身上厚重的羽毛。只有这样,它们的生命才会因更新而得到有效延长,才会在余生里飞得更高更远更强。我不知道香樟在褪去老叶时,会不会有鹰那样撕裂血肉的痛。但,那换叶场景的浩大与悲壮,也令我为之动容。更新之后的香樟,的确也更粗壮、高大、苍翠了。

人说“人挪活,树挪死”。我庆幸它,只是棵普通的树。在那些自以为高贵者的眼里,它的存在,无足轻重。可能正因为此,它才不会被擅自挖掘、搬动、移栽,成为喧嚣闹市的衬景,供人消遣、玩赏。它只适合静静地长在那里,成为完全的自己。根在地下蔓延,无所拘囿;枝在空中伸展,毫无顾忌。天然、率真,以几乎原生态的方式生长着,真实而深刻,粗犷而大气。不为潮流和概念奔命,不为浮喧和虚荣丧失自己。用千万枚叶的眼,看清世事,看淡风云。从容、优雅、诗意地生长着,享受着生命应有的美丽和悲喜,也把这种精神和态度,智慧地传递。用不着热热闹闹地鼓噪,用不着急急惶惶地听命。因为树的本分,就是坚持好自己的位置,静静地生长,默默地贡献绿意,将鸟声聚拢,将天空唱晴。树的幸福,就是在无限生长的过程中,护佑身下的土地,供孩子们嬉戏,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长的幸福与乐趣。

水一旦流深,就会发不出声音;树一旦长成,姿态便成为永恒。那棵树,就那么坚韧地挺立在那里,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雨阴晴。监守着自己的位置,从未动摇。仿佛每一个细胞内,都蕴藏着不为人知的巨大力量,可以抵御时光的流逝,年华的老去;容忍风暴的肆虐,人事的苍凉。作为一棵树,也许它知道:生长是它的本分,遮阳挡雨是它的责任,安之若素就是它的宿命。正因为此,它才愈发粗壮茂盛,也赢得了人们对它的尊敬,在局限之中超越局限,无限地延展着生命。

它就这样一年又一年,陪伴在我身旁,在我关注或忽视它存在的所有日子,暗暗地长。根,越扎越深;树干,越长越壮;枝,越发越茂;树冠,越伸越高。慢慢地,竟长成一道亮眼的风景,成为校园的某种精神象征。用年轮,记录着花开花落的过往;用蓬勃,激起孩子们对蓝天,对未来无限地向往。

渐渐的,我不再觉得它只是一棵树。而是我卑微生命的一种象征,一种我渴望达到的灵魂高度。我想如它一样,把根扎得深些,再深些。把枝叶伸展得高些,远些。坚持着脚下的位置,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守望一种精神,一种永恒。---一半在天,一半在地;一半在虚,一半在实;一半在梦,一半在醒。默默地站在那里,扞卫着一方纯洁宁静的天地。尽量滤些外来的喧嚣与浮尘,吐纳出纯净的空气。让校园,因树的存在,有一道永不凋落的风景;因树的存在,还散发着自然、真实的生命气息。

平日里,那棵树,只是一道可有可无的风景。那场地震后,人们才发现那棵树的存在,是多么具有实用价值。惊慌未定的人们,在余震不断的不安里,寻求一块较为安全和舒适的避难之地。大家把眼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那棵大树。它身下的土地,平整干净,适合搭建临时的帐篷。它的树冠,宽广蓊郁,能遮阳挡雨。人们围在它身旁,安营扎寨,一住就是几十天。在它的庇佑下,煮饭、洗衣、歇息、争执、斗气……树,默默地看着、听着,包容着灾难面前人性的真实。静待着一切过去,一切恢复。后来有了板房,有了新楼,人们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天地。而树下,却是一片狼藉,喧嚣顿静。不知道为什么,那棵树突然萎靡了下去。它的叶,枯黄而憔悴,如同生了重病。眼看着树叶凋零,树枝枯瘦,大家甚是着急。查找原因,发现是树叶上生了极小的虫子,肉眼很难看清。后勤人员买了药,兑了水,喷洒了几次。那叶子逐渐全部脱落,光秃秃地立在风中,那种悲壮,令人揪心。好在春天来临时,它终于缓过劲来,重新长出了嫩叶。先是一点点黄绿的芽尖,慢慢抽生成叶片,颜色转青,并日渐葱茏起来,恢复了生机。树下的故事,如同那些生了虫子的叶片,终究随风而逝,在岁月里流失。然而,经常望着那棵绿意葱茏的树,我知道它暗自悲愤绝望过。那痛,深刻在08年那圈年轮中,无法抹去。

如今,在夏日的晴空下。那树,似乎更加茁壮。它仍然不断地延展着根系的深度,增长着树干的高度,拓宽着树冠的宽度。天光滑过它翠绿的叶片,地上便投下成一团迷人的幻影。那些精致的鸟儿,在它博大的胸怀中,欢快地嬉戏、歌唱。它的身下,花团锦簇,孩子们挤坐在一起,手拿着书本,清晨的天空读得特别嘹亮。那棵树,依然保持着守望的姿态,仿佛在永无止境的寂寞中,无声地演绎坚强,独尝着百鸟飞尽的落寞与忧伤,执拗地护守着那份最初的真诚与梦想。它把梦,种植在坚硬的水泥地下;它把情,融于树干与枝叶血脉间。默默地生长,不求峭立坚壁,惹人观望;但求生之无悔,真实坦荡。

有关树的抒情散文欣赏:人生如树

每逢植树节的时候,就会见到刚刚种下的稚嫩的幼树;每当旅游的时候,偶尔会看到绿树成荫的一片树林;每每到乡间漫步的时候,还会看到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每当回老家的时候,我更会看到那棵500多年树龄的老槐树。每当这时,我都会心生感慨:人生如树啊!幼年、少年的时候如同那幼苗,青年的时候就像已成材的大树,壮年的时候好似那枝繁叶茂的壮树,老年的时候宛若那沧桑的老树,人的年轮一年年,树的年轮一圈圈,都是多么的相似,常常令人深思默想。

人生成长如树。儿时经常听老师讲:“你们现在就像窗外的一棵棵小树,从小就要精心培育着,不让它弯曲,见它有点弯曲了,就赶快帮它扶直,这样,直到长成参天大树,也是直立的,否则,树小的时候弯曲了,不管不问,等树长大了就扶不直了,就会弯曲到老。”老师们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我始终牢记心怀,也常常回味、深思,人生成长真像树一样,幼小的时候,有不良习惯、毛病若不及时纠正,就会潜滋暗长,渐渐就会形成坏习惯,再改就难了,许多人年轻时有点小毛病不注意,自认为一点小毛病算什么,无所谓,今天无所谓,明天无所谓,结果,天长日久,小毛病变成了大毛病,积习不改,酿成大祸,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从而遗憾终生。有的人小的时候,也存在这样那样的毛病和缺点,家长和老师及时给指出来,自己马上认识到了这些缺点和错误,并认识到所造成的后果,在人生途程中不断反省自己,成就自我,最终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材。

人生轨迹如树。人这一生从幼年、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一路走来,走出了不同的轨迹。人生幼年、少年的时候,就如同小树,需要浇灌、培育。譬如:人刚生下来呱呱落地,需要母亲的哺育,姗姗学步,需要父母的搀扶;哑哑学语,需要父母的教育。上学读书,需要父母的供给、忧虑......。小树也是这样,需要精心呵护着,梳理着,浇灌着,在和风细雨中摇曳妩媚。人生青年的时候就像初长成的大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青春勃发,热血沸腾。树也是这样,在阳光雨露中挺拔生长,直指蓝天。人生壮年的时候就像壮树,逐步走向成熟,创造了丰硕的成果,达到了事业的巅峰阶段,树也是这样,枝繁叶茂,叶子由绿转黄,枝头硕果累累,处处飘逸芬芳。人生老年的时候就像老树,经历了一生的拼搏,经历了世事的艰难,人生经验是丰富的,收获颇多,只不过脸上刻下了岁月的瘢痕,显得满目沧桑。老树也是这样,从幼树一步步成长起来,收获了多少果实,到了老年,不免有被岁月洗尽铅华之感,留下了岁月刻下的瘢痕,显出老态龙钟的样子,这就是人生如树的轨迹。

人生风格如树。我们每个人的风格都像树一样,有的人像松树一样,就像陈毅元帅赞美的那样:“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有的人像白杨树,那就是著名作家茅盾在《白杨礼赞》中赞美的北方的农民,升华为“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争上进的精神”有的人像梅花树,傲立风雪、迎雪吐艳、自强不息......。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如同人的风格与品质的树,许多文人圣哲把树作为人的象征或某种精神的象征,就是“人生如树”的最好诠释。

人生归宿如树。不是有人说:“树高百丈,叶落归根”吗?大凡上了年纪的人,都会思念故土,思念家乡的亲人,有些远方游子,年轻时远离家乡,到了人生暮年,思念故乡心切,就会携带家眷搬迁到故乡直到终生,有的人已在外地扎根,也会抽时间回老家常住,人在外,心在思念故土啊!树也是这样,枝枝叶叶都不忘根的培育,到了落叶的时候,化为泥土、肥料,滋养着根,这就是“叶落归根”的规律,也是叶对根的回报,人生归宿与树是多么地相似。

人生如树,树如人生。我们当把握好人生如树的规律,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幼年、少年的时候,就要像树一样健康、直立地成长;青年的时候,就要像树一样青春勃发,刚劲挺拔;中年的时候就要像树一样成熟稳健,硕果累累;老年的时候就要像树一样“叶落归根”,完美人生。

有关树的散文:

1.抒情散文随笔 空心树

2.关于大树的散文

3.抒情散文

4.毕淑敏散文 离太阳最近的树

5.仰望大树借物抒情的作文精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0761/128543702.html

更多阅读

借景抒情的散文600字 初一借景抒情的散文600字

写景抒情类散文中的其他人物景物的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说来,在文章的开头起到引题、对比、烘托或衬托的作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一借景抒情的散文600字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初一借景抒情的散文600字篇一:晚霞有人喜欢天上的繁

借景抒情的散文600字 初一借景抒情的散文600字范文

借景抒情法,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借助客观外界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初一借景抒情的散文600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初一借景抒情的散文600字篇一:假如风有颜色风是我们们追逐的丽影,风是风筝

借景抒情的散文600字 关于初一借景抒情的散文600字

采用借景抒情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与读者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感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初一借景抒情的散文600字的内容,希望对

借景抒情的散文 初一借景抒情的散文

写景抒情散文的文章主体是景物,虽然不是文章的核心,但作者却把大量的笔墨用到了对景物的描写上。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关于初一借景抒情的散文以供大家参考。初一借景抒情的散文篇一:一曲兰花我不由地停住了手头上的作业。只闻到一阵

借景抒情的散文600字 初一借景抒情的散文600字3篇

借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借景抒情的散文600字3篇,欢迎大家参阅。

声明:《有关借景抒情的散文 有关树的抒情散文欣赏》为网友專屬執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