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有关的历史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一)(一)民族关系: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二)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政策:
1、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正式确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状况:建5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3、意义: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地区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民族数量56个
分布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提出建议:中共在筹建新中国时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实施过程: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重大意义: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是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各民族共同发展
发展政策: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主要表现:西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的发展;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二)★★.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提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最早成功运用于香港问题)
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占领)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1553年,澳门被葡萄牙占领)
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形成背景: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主要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重大意义:指明前景,赢得好评。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联合声明:中英、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分别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胜利回归: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重要意义:洗雪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三)★★.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①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③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九二共识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中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由此,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江泽民关于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
意义: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认识:统一是历史潮流,台湾在祖国的怀抱里更加繁荣;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分裂祖国活动注定要失败。
基本方针:解放初期,党和政府明确指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定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确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在“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打破隔绝: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打破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 成立两会:中国台湾、大陆分别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汪辜会谈: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