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传读后感 《陈鹤琴传》心得体会

“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在创建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幼教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死教育”只会让孩子死读书本,而“活教育”就是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死教书”的方法,以“大自然”为活教材,冲破幼儿园这一狭小的天地,让孩子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下文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陈鹤琴传》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陈鹤琴传》后记中提到: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这是对陈老先生一生躬耕开拓、播撒教育种子的高度概括。打开书卷,展现在我面前的是陈老先生充满坎坷、充满奋斗、充满爱心以及忧国忧民的一生,是一部我国百年教育的发展史,更是让我们了解中国幼儿教育发展足迹的教科书。合上书卷时我感慨万千,首先是惭愧,惭愧自己作为一个从教十九年的幼儿教师,对“中国儿童心理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知之甚少。其次是感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感动于中国老一代教育家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奉献精神。最后是激励,我相信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但我更相信,只有用心体会陈老先生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并赋予时代的内涵,才会使我国的幼儿教育有更美好的明天。

读完《陈鹤琴传》,我心中的陈鹤琴先生不再是一种教育观的代表,而是一个立体的,值得我们从多角度学习和思考的教育家。在此,我记录下自己的体会与同仁共勉!

一、爱的情怀

“没有爱的教育就像一片沙漠、一座冰窟。”陈鹤琴对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的贡献都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

中学时代的陈鹤琴受到耶稣“博爱与牺牲”精神的影响,人生观从“显亲扬名”转变为“济世爱众”。大学时的陈鹤琴在爱国学者和国际友人的影响下,立志做晨钟暮鼓,时时刻刻警醒自己把爱带给人间。而“庚款之痛”更使他走上了爱国、救国的道路,他为自己定下了一条求学的原则:“凡百事物都要知道一些。”他像海绵一样学习知识、汲取营养。重新踏上国土的他,为祖国的贫穷、落后,人民的麻木不仁而感叹、忧思和痛楚。他深深地认识到,科学和知识是强国的必由之路,而强国必需强民,开启民智,发展教育。正是这种博爱,让陈鹤琴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他的家是中国本土幼儿教育的试验中心;他的夫人是他的得力助手;他的儿女既是他研究的对象,又是幼儿园中的“小先生”。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们称陈鹤琴为“妈妈”,因为只有对妈妈的称呼才能表达学生们对他的尊敬。我常常说自己如何爱幼教事业、如何爱孩子,陈老先生的爱让我觉得自己的爱还很肤浅、渺小。20世纪二十年代的教育家陶行知对教师有一个总请愿:“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这个“心”不就是爱心吗?今天这个请愿同样适用于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幼儿教育工作者。

二、乐观、开朗的性格

通读《陈鹤琴传》,陈老先生的人格魅力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无论是在困难、挫折还是灾难面前,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宽容的品格。带领国立幼稚师范和附设专科部全体师生逃难的路程充满了艰辛,面对哭作一团的学生时,他说:“在困难面前不能低头,不能悲观。古人说,多难兴邦,也许这正是好事情哩!”从1950年代初批判“活教育”开始到1960年代初,他一面工作,一面受批判、做检讨,有时还会遭到人格侮辱,但他从不怨天尤人,永远带着和蔼、亲切的笑容,他的宽容不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品格。“文革”中被发配放牛时,他给女儿写信说:“我接到任务很高兴,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放牛,也使我认识到了劳动之可贵。我每月工资是330元,我放牛劳动的工分是每天4角钱,相比之下竟然相当于27个农民一个月的劳动收入,想起来甚感惭愧。”“文革”之所以没有摧毁他,正是因为他有乐观开朗的性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幼儿教师是一个琐碎而辛苦的工作,我们的付出会大于收入,我们的辛苦很少有人能理解,我们的孩子很快会忘记我们……然而,这些能成为我们职业倦怠的理由吗?陈鹤琴用他自己的言行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用乐观、开朗的性格面对眼前的困难吧!困难、压力可能正是自己前进的动力;不足、失败也许是成就你未来的资本;辛苦、付出是对自己最好的历练。

三、重温“活教育”

过去说到陈鹤琴,我仅仅知道“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五指教学法”等,通过对《陈鹤琴传》的学习,我真正走进了“活教育”。“活教育”的意义在于它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教育理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教育不是东抄西袭、提倡欧化,就是力主复古,完全脱离了中国社会现状。中国需要的是适合本国特点的自己的教育,“活教育”便诞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活教育的课程是“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方法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爱护儿童;了解儿童;有积极的态度;有研究的精神;有改造环境的能力;有国语修养和一门专门学科特长;有健康的体格”。“活教育”从产生到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陈鹤琴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他的“活教育”观。即使在“活教育”受到严厉批判的年代里,他仍然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赋予“活教育”新的内涵。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发展,但“活教育”的理念和精髓是永恒的。陈鹤琴的“活教育”理念是我们永恒的财富,我们作为幼教工作者,不仅要成为“活教育”的践行者,更应该成为“活教育”发展者。

《陈鹤琴传》因此成为了我的案头书,常看看会给我带来更多力量,常翻翻会让我学会思考,常学习会让我把辛苦的工作当作快乐去享受。

《陈鹤琴传》心得体会的相关文章推荐:

1.激励人心幼儿教育名言

2.教育理论读书心得体会3篇

陈鹤琴传读后感 《陈鹤琴传》心得体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1361/757489464.html

更多阅读

读后感——《娇娇公主靠边站》梁艳 广州娇娇公主

读后感——《娇娇公主靠边站》《娇娇公主靠边站》主要讲了“娇娇公主”郑莱莱因父母有事,所以住到了“假小子”沈茜茜家里。她们因军训而相识,因住在沈茜茜家遇到过很多事情成为了一对密不可分的小闺蜜。当“娇娇公主”郑莱莱的父母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仰望千年,东坡我见——《苏东坡传》读后感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望着夜幕中的那轮月,深邃的黑幕将我引向千年前的那抹身影。空明的月光如积水满溢整个庭院,影影绰绰的是似荇藻般交叉错杂的竹与柏的影。似乎才情总与美酒为伴

读后感《曹操煮酒论英雄》郑一鸣 曹操煮酒论英雄原文

读后感《曹操煮酒论英雄》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煮酒论英雄》。这篇文章写了刘备为了不让曹操看出自己有争雄天下的心思,故意装出一副与世无争的姿态,在后花园种菜。一天,曹操等人来到刘备的后花园赴宴。曹操说:“龙能大能

《兄弟》读后感 《影响力》的读后感

《《影响力》读后感《影响力》被某位我不曾听说过的著名营销专家推荐为从事营销、销售工作的人必读的五本书之首,读完之后,确实有一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被别人算计了,而是被自己的思维局限或者是来自社

暗度陈仓读后感 《暗度陈仓》读后感500字

《暗度陈仓》读后感500字暗度陈仓是刘邦和项羽打仗时很有决定性的一次战役。暗度陈仓是把对方兵力主要引向客栈,然后再从后面攻城的政策,并且韩信做到了调虎离山:韩信为了占领陈仓,先是进入了栈道,把栈道给修好。因为以前为了迷惑项羽,

声明:《陈鹤琴传读后感 《陈鹤琴传》心得体会》为网友和我恋爱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