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笔记读后感 温家宝地质笔记读后感 读温家宝地质笔记感想体会

由地质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温家宝地质笔记》一书面世几个月来,受到读者的好评和称赞。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温家宝地质笔记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温家宝地质笔记读后感范文1

读完《温家宝地质笔记》后,我的内心很受震动。书里不仅有作者立志高远的精神追求,而且有很多非常具体的工作与学习方法可以参考。这本书是对作者那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最好注释。

从书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老一辈地质工作者所经历的苦难以及他们身上闪亮的地质人精神。吃苦不只是一种艰苦工作环境下的无奈,更是一种精神品质。在作者写的序言里我们可以非常真切地感受到,那些曾经的艰难困苦对作者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时任国务院总理的作者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其实,多难不仅仅兴邦,更可以兴个人。一个人只有经历过困难,才不惧怕困难;一个人只有经历过苦难,才知道苦难的意义。苦难,不是考验,而是必由之路。

我们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非常缺少这种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不能吃苦,就很容易被挫折击倒。开始的时候热血沸腾,等遇到了瓶颈,就无法坚持下去。以作者为代表的老一辈地质工作者身上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仅是我们地质工作者的也是整个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要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在作者的日记里面,我看到最多的字眼就是“人民”和“祖国”。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喜欢讲个性、讲自我,社会上也充斥着各种价值观。很多人羞于谈理想。理想是什么?理想是个人价值观的体现,是个人对生活意义这个问题思考的结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就很难为自己的人生找到目标和方向,年轻人就很容易迷失自我。

很多人喜欢盯着别的行业的光鲜,无法安分守已,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事情,总觉得自己干的是最辛苦的,得到的报酬是最少的,所以就消极工作,不思上进。作者在书中写道:“人的价值不是用工资的多少作为尺度的,人对社会的贡献也决不是以挣钱多少可以衡量的。”一语中的,在这种价值下树立的理想就像北极星一样,永远在前方闪亮,看着它的人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地质笔记读后感 温家宝地质笔记读后感 读温家宝地质笔记感想体会

我们年轻人要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突破小我,拥抱大我,把时代和民族装在心里,把自己的命运融入国家的命运中去,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在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行程中发现自我价值。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看得见方向,找得到方法,再加上吃苦耐劳的地质人精神传承,正如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风风雨雨50多年,从南京、湛江再到广州,每一步都是跟随着国家的号召和人民的需要。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向老一辈地质人学习,“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为国家海洋地质事业积蓄力量。

温家宝地质笔记读后感范文2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温家宝地质笔记》。这本书似乎在讲述着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故事。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本书,这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信仰,一种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会催人奋进,助人成长。

先做人,再做事。作者说“我坚信,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在地质部门工作的18年里,他始终不渝秉持先做人后做事的原则。在我院(甘肃省地矿局四勘院)工作期间,作者以他高尚的人格和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作风留下宝贵的传承和历史印记。

作者的经历告诉我们,敬业会让你出类拔萃。只有职工将单位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将单位当成自己的家,才可以造就一个充满生机、具有活力的单位。因此,我们不要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要做就要做得最好。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单位不可或缺的人。超越平庸,选择完善,你工作的质量往往会决定你生活的质量。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格言。

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他对人生的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作者在甘肃工作期间,烧过水,务过农,也当过技术员、地质小组长、大组长,后到政工岗位从事过思想政治工作,后来一步一步成长为政治处负责人、副队长、副局长。虽然岗位在变,但他做人和做事的原则始终如一。新的岗位给他的仿佛不是压力,而是一种挑战和动力。

党务工作对地勘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样,广大职工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调动得怎样,人文关怀是否到了基层,党的温暖是否送到了千家万户,干部是否健康成长,地勘经济发展是否平稳健康……对这些,我以前虽然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但和本书作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地勘经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我们要以诚恳的态度、坚强的决心、顽强的作风、担当的精神去面对。作为单位的一名领导,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一定做好示范,带领和影响身边人员,并通过他们带动更多干部职工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和氛围。

用心做事是一种人生原则,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学到更多,做得更好。作为后辈,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秉承好老一辈留给我们的好传统和精神。面对低迷的矿业形势,让我们少一点畏惧与退缩,多一点责任与担当,弘扬“三光荣”精神,把工作当修行、当磨砺,披荆斩棘,勇立潮头,再创地勘事业新的辉煌。

温家宝地质笔记读后感范文3

由地质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温家宝地质笔记》一书面世几个月来,受到读者的好评和称赞。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我读完全书后,颇受启迪,获益良深,难以释卷。

该书收入了温家宝同志1968至1985年在地质系统工作期间的160余篇笔记、24篇回忆文章和50余幅照片,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野外地质考察笔记、管理工作笔记、调研笔记、学习研究笔记四个部分。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全书1/3篇幅是笔记手迹影印件,或图文对应,或以图代文。这些笔记影印件字迹隽秀、书写工整,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作者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一贯工作作风。作者撰写的24篇回忆文章,既有对笔记内容的解读,又有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回顾、对工作的思考和人生感悟。这是一部体裁新颖、形式独特的回忆录,更是一部发人深思、引人向上的著述。

《温家宝地质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涉及地质工作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作者浓浓的地质情怀,反映了作者在艰苦环境下工作认真、学习刻苦的态度,给人们的教育和励志是多方面的,给人们的启示和思考也是多方面的。

《笔记》反映了作者对地质事业发展改革的深刻思考和对地质工作性质任务定位的认识。一是强调地质工作的基础性与先行性,提出“地质工作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和先行工作。”这一点应成为人们的共识。这是因为,地质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和认识地球,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并利用这种认识去保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供给和优化人类居住的环境。地质工作服务的领域很广,而且越来越广,矿产资源的供给、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地质灾害的评估和预测、工程建筑、城乡建设、地下空间利用以及人体健康等等,都需要丰富的地质资料作为支撑,都需要超前进行调查研究。二是强调地质工作的科学性和探索性,提出“地质是一本记载几十亿年自然神奇演化的‘天书’,它在时间的长河中形成,在立体的空间中转换。在这部‘天书’中,岩石和矿物如同它的书页,蕴含着地质演化的信息。”因此,在研究地质体制改革时,提出“由于地质工作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工作,地质成果的取得影响因素较多,周期较长,因而刚刚起步的体制改革很难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简单的数字对比会引出不切实际的结论。”三是强调地质工作的调查研究性质和实事求是原则,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所谓从实际出发,就是要研究地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认识地质工作管理体制改革最深层次的实质”;提出在地质队“建立地质专业分队,使地质工作成为中心”,“改变目的、手段颠倒的不合理现象。”

《笔记》反映了作者深厚的地质科学基本功和严谨科学的求实精神。李四光曾经告诫年轻的地质工作者,要“充实基础知识,提高鉴别能力”,就是要求地质工作者加强地质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鉴别能力。温家宝在北京地质学院8年的学习,学到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多次的教学和生产实习,掌握了野外地质工作的技术和方法。这些都为他出色地完成地质调查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更重要的是,他对地质科学知识的不断学习充实和对科学精神的坚守。他认为“野外记录簿是地质工作极其重要的原始资料,它记录了地质队员野外调查时所见的地质现象。”他总是一丝不苟地精细观察,详细记录。那些内容丰富、书写工整、文图并茂的野外地质调查笔记和绘制精细美观的地质剖面图和素描图,不仅体现了温家宝对地质事业的热爱、专注和敬业精神,也体现了他精湛的地质科学基本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是因为在野外现场肉眼识别各种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等地质现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扎实的地质基本知识是很难做到的。这些地质记录和图件是在野外现场一笔一画记录和绘制,晚上在帐篷里的烛光下着墨完成的。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难以做到的。人们都知道,野外地质调查是“良心活”,地质观测可粗可细,地质记录可略可详,想偷懒是有机会的。但温家宝在野外考察中,从未定过一个“遥测点”,他宁肯多爬一两个小时的山,也要到实地进行观测。他说:“因为我的良知不允许我那样去做,我绝不能偷懒,否则我将痛苦不可释。”1971年,他在甘肃北山进行地质调查期间,为了获得侏罗纪煤层资料,冒着生命危险,独自一人手抓辘轳绳下到80米深的矿井,做了一幅含煤地层素描图。地质调查研究的实践实现了他的誓言:“选择地质专业意味着我势必走上一条不断探索、不断攀登的不平坦道路”,“我深信奋斗可以创造一切,也可以改变一切。”

《笔记》反映了作者宽阔的科学视野和对地质科学博大精深的认知。在本书第四部分引言“积累知识为人民”一文中,温家宝强调:“地球太大,宇宙太大,自然是千变万化的,它处在变化之中。”“地质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必须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它,这就是科学精神。一个科学工作者只承认规律和真理,而不屈服于任何权威。”“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它涉及天体运动、地球结构、地壳运动、古气候、古生物,要运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以及勘探、遥感、实验等多种手段,阐释地球的多种现象。”他这种认识一直持续到他担任国务院总理时期。2009年11月3日,他在首都科技界发表讲话时指出:“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是人类远远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巨大资源宝库,是关系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要大胆探索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种资源。”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温家宝是以宽阔的科学视野来看待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发展的。“上天、入地、下海”,地质科学不断扩大它研究的时空范围,向未知领域进军,代表了地质科学发展的方向。为了解决一系列重大的地质科学问题,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除研究地球表层和岩石圈以外,还必须研究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演变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要求地球科学与天体、生物、气候等许多学科相结合进行交叉、综合研究。

《笔记》反映了作者对地质科技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极大关注。温家宝十分重视推动地质科技进步和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早在1981年任甘肃省地矿局副局长期间,为取得找矿突破,就提出要“加强区划、区调、普查、物化探等基础地质和地质科研工作。”1982年11月至12月,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西北地区进行了以地质科技进步为主题的调查研究,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就科技进步和人才队伍撰写了调研报告。报告指出:“‘文革’十年,我国科技在许多方面停滞、落后了。这期间,国际上地质理论不断发展,探矿、测试、遥感等许多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地球科学与天体、生物、气候等许多学科的结合也日益紧密,这些都使世界许多国家的地质找矿科学技术有了飞跃的进步。”我国地质找矿科技面临极大的挑战。报告提出:“地质工作的发展必须依靠地质科学技术进步,这一点,应该作为今后地质工作的一条基本指导思想。”同时,要求建立“一支技术先进、装备优良的地质队伍,特别是高素质的地质科技人才。”1983年,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地质事业”一文中强调“要促进地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技术素质,要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和现代成矿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从总体高度上提高地质工作的研究程度;努力推广和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这种重视科技人才的思想在他担任国务院领导期间也多次阐述。2009年11月,他指出:“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火花竞相迸发、创新思想不断涌流、创新成果有效转化的环境,让科技工作者更加自由地讨论、更加专心地钻研、更加自主地探索。”“中国科技和经济发展需要更多世界级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物。”他的科技进步和人才观,充分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因为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的兴衰、一项事业的成败、一个单位的荣枯,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特别取决于高端人才的多寡和其作用发挥的程度。

《笔记》反映了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和追求真理的精彩人生。半个世纪以来,温家宝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从实际的地质调查研究到进行地质业务管理,从普通的地质队员到担负国家重要责任的领导人,从动乱岁月到变革的年代,从朝气蓬勃的年轻岁月到成熟的不惑之年,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经历了艰苦环境的磨练、不畏艰险地攀登。在祁连山和北山的六年区域地质调查中,他和同事们徒步登高山,骑牦牛过湍流,喝冷水、吃凉馍,甚至为找粮奔走一天一夜,以高山为伴,以地质工作为荣,留下了珍贵的地质记录。在甘肃地矿局和地矿部的领导岗位上,他勤于行政、善于学习、精于思考,多次进行调查研究,不断了解国内外地质工作、地质科技发展现状和趋势,谋划了地质体制改革的方针、原则、内容和步骤,为地质事业的发展和地质体制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温家宝以耐于艰苦、善于跋涉、勇于攀登的精神践行了自己的誓言:“要有自信,不要逃避困难,不要妄自菲薄。要有勇气,凡做一事,定要排除万难,奋勇前行。通往真理和成功的路是崎岖的路,它只欢迎具有坚忍不拔意志的勇敢者。”“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终究会到达光辉的顶点。”就这样,作者创造了人生的精彩和辉煌。

《笔记》反映了作者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和积累知识为人民的过程。勤奋学习、善于思考是温家宝一个很大的特点和优点,抓住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持之以恒,从未间断。他说:“读书学习对我来说不仅是习惯,而且是需要和自觉了。”“在阅读中,我时常联系社会,思考人生,想着社会发展的道路……”这几句话道出了他对学习的坚守和积累知识为人民的豪情。中学时期,他就“如饥似渴地读书”,尤其喜欢阅读历史和文学作品,从中“看到了人类历史的辉煌和未来的光明,也看到历史和现实中的丑恶一面。”在大学期间,除精心阅读地质专业教科书和徐霞客、章鸿钊、丁文江、李四光、费尔斯曼等古今中外地质、地理学家的专著外,还博览了古今中外的政治、历史和哲学书籍,从中获得启迪、智慧和力量。甚至在野外进行地质调查时也忘我读书,“每个冬天自学一门学科,包括物理、化学、历史、文学、外语”。夜晚成了他“读书和思考的最好时光”,读《中国通史简编》、《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文史哲书籍,“还带着英语课本上山,对照课本的口型学发音、背单词。”正是由于长期的工作实践和博览群书,使他最终成长为一位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和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的地质学家和国家领导人。

《笔记》反映了作者独特而又科学的工作方法。由《笔记》可以看出,温家宝在地质系统工作的近二十年间,是在繁忙中度过的。如何在繁忙中能够积累知识、了解实情,为研究、解决问题和科学决策提供智慧和依据,温家宝采用了一些独特而又科学的工作方法:一是勤于和善于进行调查研究。无论是在甘肃地矿局,还是在地矿部工作期间,他都花了很大精力开展调查研究。他认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调查者立场、观点、思想方法的综合表现。”他在甘肃省地质局工作的三年期间,跑遍了甘肃省的山山水水,多次到各单位和野外进行调研、考察,既掌握了工作实情、了解民情民意,又熟悉了各地区地质矿产特点和规律,仅1980年5月到1981年9月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就进行调查研究四次,共92天。在地矿部工作的3年时间里,下基层调查研究8次、234天,到了百余个单位和矿区。通过调研写出了多篇调查报告,使他“对地质工作发展和体制改革思考越来越深入”,并为地矿部出台一系列指导地质工作部署和改革的文件提供了依据,推动了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健康发展。二是勤于和善于做工作和学习笔记。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他说:“无论是野外工作,调查研究、参加各种会议以及读书思考,我都要作详细记录,或写发言提纲、心得体会。有时是边记边想,边提出问题,边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写出自己的观点。在那里,有我对事物的观察,有各类人的七言八语,有丰富的地质科学,也有闪亮的思想火花。”“这些笔记不仅是珍贵的地质工作记录,也是我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这些笔记中,有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绘,有对地质工作的实践和认识,有科学考察的经历和收获,有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有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己的勉励。它们来自于神奇的大自然和艰苦的地质工作,是我用双脚走出来的。”

《笔记》反映了作者忧国爱民的高尚情操。从《笔记》字里行间,人们可以看到温家宝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深情。无论在进行地质调查的过程中,还是在领导岗位上,他都把国家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关心地质事业的发展,关注人民的疾苦。他欣赏马克思“为世界工作”的名言,提倡“人民至上的理念”,“下决心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服务于国家和人民”,要求“在有限的生命中为人民做更多有益的事情”,“以高山为伴,不断探索和追求,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野外进行地质调查时,每每看到附近的农民把自家鸡下的蛋,一个也舍不得吃,拿来卖钱买盐和日用品时,他就“不自主地拿他们的生活对比我们的生活,拿他们的劳动对比我们的劳动,内心感到无比的惭愧。”1982年,他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调研时,当了解到职工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时,他“深感问题严重,心情沉重不安”,“常常冥思苦想,夜不成寐”。他写道:“从担任领导工作起,我已经不把自己当作仅仅了解和反映情况的人。我有责任解决问题,改变现状。”他还“常常告诫自己,要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绝不做那种不学无术的领导者,也不做庸庸碌碌的事务主义者,而要做一个有学识、有头脑、有远见、有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从担任领导工作的那一天起,我便下决心认真钻研科学技术,尽快熟悉地质工作的组织管理,不敢有丝毫放松。”几十年过去了,他以实际行动实践了他的理想和诺言。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风餐露宿、艰苦奋斗、精心钻研,创造了地质事业的奇迹,铸造了地质工作的辉煌,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最近,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向全国广大地质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对我国地球科学研究、地学知识传播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出殷切希望。这是对全国地质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和激励。《笔记》一书真实反映了我国地质工作者的爱国热情、敬业精神和对地质事业的贡献,以及我国地质事业的成就和发展历程。我以为,通过阅读《笔记》一书,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可以重温昔日为祖国地质事业繁荣而奋斗的豪情,年轻地质工作者和广大青少年朋友可以从中汲取知识和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大业做出贡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1461/920387007.html

更多阅读

坚定而温情:温家宝总理的故事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温家宝总理是一位敢于坚持真理的领导干部。  艰苦的生活成就了温家宝总理坚定而执着的性格。世家的风范造就了温家宝总理温情天下的民本主义理念。  从历史看,中国社会往往是:改朝容易改革难,集权容易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温家宝总理的中国梦

     2013年3月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完政府工作报告后,以三鞠躬深情谢幕。  三鞠躬,给人无限遐想。也许是感激,也许是歉疚,也许是无奈,------,此刻,不同群体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解读:温家宝总理关于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讲话

    解读:温家宝总理关于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讲话  温家宝指出,我国金融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总体粗放,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农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金融监管能力有

解读温家宝总理:要提振股市信心的讲话

    五年一度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月6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在讲话中系统总结近几年来的金融工作,分析当前金融改革开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对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作出部署。温

温家宝:中国仍对国际商务和投资开放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会见了全球商界领袖和经济学家,意在利用这一公开机会发出一条讯息:中国仍对国际商务和投资开放。  温家宝发表这番安慰言论之际,正值力拓(Rio Tinto)的4名高管因涉嫌盗窃商业机密和受贿而出庭受审,同时

声明:《地质笔记读后感 温家宝地质笔记读后感 读温家宝地质笔记感想体会》为网友眺望未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