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化城寺 九华山化城寺导游词3篇

化城寺现已用作九华山广场文物博物馆。化城寺前的广场上有“娘娘塔”址,正中有一口井。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九华山化城寺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九华山化城寺导游词

化城寺为九华山开山祖寺,四进院落式民居建筑,属全国重点寺院。

相传为九华山地藏王菩萨生前修行的地方,也是九华山最古老的寺院.是九华山四大丛林的总丛林,它的四进殿宇分别部署在三个台基上,层层升高,序落有致。第一进天王殿,进深16.5米,面阔5间,有两个小天井,两侧为厢房。其台基比平面高出3.7米。第二进宽20米,进深20.5米,敞厅堂,有四落水天井,东、西两侧有半廊。台基比第一进高出1.5米。第三进是大雄宝殿,进深20.5米,有藻井3只,中间为浮雕“九龙戏珠”,为全国罕见!最后一进为3层藏经楼,高20米,进深14米,其台基比大殿高出2.7米。三、四两进之间夹有长方形院落,种植牡丹、桂花等花木,院墙嵌有明、清以来的石碑八方。全寺对称严整,硬山顶、马头墙、砖木结构。寺背倚虎形山,前有放生池和石板广场。化城寺历经兴废,前三进殿宇为清末修建,第四进藏经楼仍保持明代建筑风貌。建筑面积1705平方米。

2:九华山化城寺导游词

九华山化城寺是全国重点寺院。又名地藏寺。位于九华街盆地中心化城峰。东临东崖,南对芙蓉峰,西接神光岭,北倚白云山,四山环拱如城。明嘉靖王一槐《九华山志》载:“化城,天竺国佛场名也。今寺在山之西南,自麓陟旋而上数里至其处,峰峦环列,泉壑纡回,中旷而夷,类其国郭,故名。

旧志云:晋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始创寺,曰‘九华’。唐郡守张严(岩)奏额始名‘化城’。”唐人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载,唐开元末有僧人檀号居此,寺额即曰“化城”;至德初年,青阳诸葛节等发现正在东岩石室苦修的新罗僧地藏,深为感动,于是买下檀公寺基,构筑台殿,以成琳宇,请地藏大师居之;建中初年,池州刺史张岩奏请朝廷移旧额置于新寺,于是化城寺成为地藏大师传经布道的大伽蓝。

化城寺坐北朝南,居高临下。寺前有半月形偃月池(放生池)和麻石铺成、面积1864平方米的广场,是九华山举行庙会和大型佛事活动的场所。现存四进殿宇、硬山顶、马头墙,砖木结构;庄严古朴,具有皖南民居式古寺建筑特征。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

全寺对称严整,布局有序。四进殿宇分别坐落在3个台基上,层层递升。第一进灵官殿,殿前廊檐长20米、高6米,3扇大门,殿内进深16.5米,面阔5间。有2个天井,两侧为厢房;第二进天王殿,长20米,宽20.5米,敞厅堂有四落水天井,东西两侧有半廊;第三进大雄宝殿,宽20.5米,内有天花藻井3只,中间大藻井直径440厘米,深170厘米,其“九龙盘珠”图为浮雕艺术珍品;第四进为藏经楼,保持明代建筑风貌。长20米,宽14米、高1.3米。三、四进之间院墙上嵌有明、清以来的石碑8方。

藏经楼是九华山珍贵文物荟萃之处,主要佛教文物陈列于藏经楼下厅堂。楼上藏有明万历刻板《藏经》、明代高僧海玉(字无瑕)手书《血经》81卷、印度贝叶经2札以及明神宗颁经圣谕、清康熙、乾隆帝的御书手迹。

九华山化城寺 九华山化城寺导游词3篇

3:九华山化城寺导游词

东晋隆安五年(401年), 僧人杯渡曾在此筑室为庵。 “化城”源出於《法华经》中的佛教故事。传说释迎牟尼与小徒下乡布道,忽为山险所阻,小徒饥渴交加,坐地不起。释迦牟尼手指前方说:“前有一城,速去化斋。”小徒顿为振奋。所谓城实乃佛祖点化而成。因化城寺地处高山平地,四面环山如城,故名之。化城寺位于九华街,坐落在芙蓉山下。迎面是一座圆形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月牙形的莲池,名月牙池。

全国重点寺院。又名地藏寺。位于九华街盆地中心化城峰。东临东崖,南对芙蓉峰,西接神光岭,北倚白云山,四山环拱如城。明嘉靖王一槐《九华山志》载:“化城,天竺国佛场名也。今寺在山之西南,自麓陟旋而上数里至其处,峰峦环列,泉壑纡回,中旷而夷,类其国郭,故名。旧志云:晋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始创寺,日“九华”唐郡守张严(岩)奏额始名‘化城’唐人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载,唐开元末有僧人檀号居此,寺额即日“化城”;至德初年,青阳诸葛节等发现正在东岩石室苦修的新罗僧地藏,深为感动,于是买下檀公寺基,构筑台殿,以成琳宇,请地藏大师居之;建中初年,池州刺史张岩奏请朝廷移旧额置于新寺,于是化城寺成为地藏大师传经布道的大伽蓝。贞元十年(794)大师圆寂.,被僧众视为地藏菩萨灵迹示现,从此九华山逐渐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地藏道场。[1]

为当年地藏放生池。寺殿前后有四进,分门厅、大雄宝殿、后进和藏经楼。此四进随地势渐高,结构自然,门楹窗柃、斗拱梁柱和台阶基石均刻有精巧美观的图案。殿内有康熙御书“九华圣境”横匾和乾隆御书“芬陀普教”横匾。后殿首明代崇祯皇帝御书“为善最乐”横匾。初建于公元757年的原化城寺,早已荡然无存。现存寺庙的山门和藏经楼为十六世纪所建,而大雄宝殿和后厅为十九世纪重建。

这些建筑除四壁砖墙和瓦顶外,内部为木结构。柱、梁、檩、椽全部采用闩缝对榫、互相楔咬的传统方法,不用一颗钉子。门楣、斗拱和横梁上都镂刻着凤凰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以及花草图案,施以重彩。尤其是大殿正中的藻井,层层迭进,九条木雕的金龙围着中心的硕大宝珠盘旋飞舞,祥云和瑞蝠穿插其间,令人叹为观止。今住持僧常明。

化城寺现已用作九华山广场文物博物馆。化城寺前的广场上有“娘娘塔”址,正中有一口井。关于娘娘塔有两种传说。出化城寺向南,可到旃檀林。后该寺历经维修改建,现存殿宇四进,庄严有序,最后一进为藏经楼,珍藏明版藏经6777卷,保存至今,十分珍贵。该寺面积350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寺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2961/226106038.html

更多阅读

梦幻西游化生寺怎么加点 梦幻西游手游化生寺

。说起化生寺这个门派,就会让人不由而然的联想到“钢板”一词。化生寺之所以会成为“钢板”实属门牌性质的原因。其实,十二门派中并非只有化生寺是钢板,PT、地府等也都是钢板一类的门派。这些门派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较有效的攻击技能

九华山甘露寺龙年天降“真龙” 村民目睹天降真龙

1评论 太神奇了:九华山甘露寺龙年天降“真龙”1天前| 阅读原文实拍:九华山甘露寺龙年天降“真龙”甘露寺禅堂的屋顶上,清晰地显出一条龙的形象,栩栩如生,动感逼真。摄于农历大年初二(1月24日)09:51。【摄影/宾语】甘露寺禅堂的屋顶上,清晰地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移民过程 东北地区移民

引言土默特地区北靠大青山,南面是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中间为土壤肥沃的土默川平原。这一带的农业本来就发展很早,尤其在明代嘉靖、隆庆时期,俺答汗控制了土默特平原后,广招汉人,引进农业技术,发展成为板升相连欣欣向荣的农业景象。明清鼎

九华甘露——访九华山甘露寺:满山甘露在,代有高僧否?

九华山因有九十九座山峰,又在李白诗中有九朵莲花状的山峦环绕而著名于世。历代九华山佛寺林立,高僧辈出,在1983年评出的汉传重点佛寺中也许是为了附合九华山的“九”字,特意推选了九华山中的九座佛寺作为全国重点佛寺。其中,除了闻名遐迩

声明:《九华山化城寺 九华山化城寺导游词3篇》为网友影子爱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