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创业故事 青年农民创业故事

创业要想成功,除了有了点子以及热情是不够的,需要无所不用其极的接近真实。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青年农民创业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青年农民创业故事1:竹荪狂人开启林下种植竹荪新时代

说顺昌竹荪专家高允旺要来授课,浦城不少竹荪种植户早早赶到了培训会场。从竹荪种植注意事项到最新技术林下竹荪的种植技巧,台上的高允旺讲得细致,底下村民听得认真。

近年来,为了传授竹荪栽培技术,高允旺的足迹遍布5个省、8个地区、15个县市,跑的乡镇更是数不胜数。现在,他的足迹图版面,还在不断扩大。

竹荪种植的林下时代

2014年4月30日,是高允旺忙碌的一天。下午五点多,他刚从南平市区回到大历镇,还没来得及回家,就立马赶到张发贵家,同他一起钻进了竹林。

近年来,张发贵在高允旺的指导下种竹荪致了富,成了他的忠实“粉丝”,所以,当高允旺推广种植林下竹荪,张发贵带头种了7亩。

揭开覆膜,高允旺看到了令人欣喜的一幕,竹荪已经长出了雪白的菌丝,非常粗壮。

高允旺所在的大历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少量农户种植竹荪,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2003年到2005年,大历镇竹荪每亩单产达到了100公斤至200公斤的高峰。巨大的收益让许多村民都开始种植竹荪。但是,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在田里种植竹荪,单产会逐年下降,到了第4年,每亩单产甚至不到40公斤。加上在田里种植搭遮阴棚、盖茅草的成本每亩要3000元,很多农民转向种烟叶了。2013年春季,大历镇竹荪种植面积仅剩80亩,不足10年前的两成。

田里种植竹荪遇到了瓶颈。难道要眼看着昔日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就这样被遗弃吗?

高允旺萌发了一个想法:竹荪属于野生食用菌,经过人工驯化,野生变家种。现在能否再将竹荪从大田“搬”到林下栽培呢?于是,从2007年起,他开始研究林下种植竹荪。

2012年,高允旺试验林下套种竹荪,选定了阔叶林、杉木林、毛竹林三种不同的林地作示范。他首先选择的是在杉木林下试种了约1亩地,由于光线太暗、土质没选好,结果产量不高,但它们个头大、肉厚、品质高,无疑给了高允旺希望。

2013年,高允旺再次试验,示范地里的竹荪从6月份开始采摘,可采2~3批,亩产量41.5公斤,产值1.2万元。

2014年,经过多年的试验,高允旺的林下培养竹荪技术宣告成功,林下种植的竹荪品质比大田种植有明显提升。以2013年为例,那一年高允旺试验的林下竹荪所产竹荪,收购价至少达到每公斤300元,而大田竹荪的收购价每公斤还不到240元。

顺昌县林业局退休的教授级高工陈永清分析说:“林菌模式可算林下经济的最佳模式之一。以竹荪为例,竹荪生长需要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树木的光合作用则相反;而且种植竹荪的培养料是毛竹屑等,还能供给树木,起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的作用。”

高允旺林下种植竹荪研究成功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原先的种植户纷纷回归。对农民来说,这代表着将省去了搭建遮阴棚的每亩3000元成本,而且按2014年的收购价计算,林下种植竹荪,农户每亩可获纯利润7000元。

从农经干部到“土专家”

一提到顺昌有个“竹荪狂人”,当地百姓都知道说的是高允旺。

高允旺原是大历镇经管站的农业经济师。十几年前,他在参加一次技术咨询活动时,听到一位农民抱怨缺少竹荪栽培技术,就开始专心研究竹荪栽培技术。

2000年左右,高允旺开始在自家田地里试种竹荪,摸索研发了一套利用竹制企业下脚料竹屑替代木屑生态栽培竹荪的“三增加、建堆发酵”新技术,创下了亩产100公斤的高产纪录,使竹荪单产提高了120%以上。经省市食用菌专家组评审,高允旺的“三增加、建堆发酵”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原先竹制企业要花钱请人清理的废弃物,摇身一变,成了香馍馍,成功变废为宝,这样一来,既发展了循环经济,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此后,高允旺先后到周边县市甚至跨省到江西、浙江等地义务传授竹荪栽培技术,接待了各地一批又一批的取经人员,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他“竹荪专家”。

除了实践经验,高允旺的理论知识也是极为丰富的。作为第一起草人,他制订了福建省《竹荪栽培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填补了竹荪栽培技术规范的空白。同时,他参与编撰《中国食药用菌学》竹荪品种章节,独撰《农林下脚料栽培竹荪致富》,列入新农村建设致富典型示范丛书。此外,他还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顺昌县竹荪产业升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曾经半路出道的“土专家”,已成为竹荪种植技术第一人。

科普产销超市

高允旺名声在外,常常有人来找他取经或来函索取技术资料,可他多半时间都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外地来的农民扑了个空,既费钱又误时。

为方便农民咨询,高允旺在农历逢一逢六的圩日开设“科普产销超市”,为农民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大历镇农民官建青来在高允旺的指导下,所种竹荪价高畅销,每亩纯收入超6000元。官建青说:“我从未种过竹荪,可是有这么好的产量和收入,全靠高允旺的耐心指导,既教我们种植又帮助推销产品,我们欢迎这样的‘科普产销超市’。”

一次,高允旺从网上获知南安成功果蔬食品有限公司要建立蔬菜基地,立即与该公司联系,引进法国细刀豆订单种植310亩,在“科普产销超市”发布信息。菇农纷纷种植细刀豆,采用菌豆连作,增加收入。立墩村范地组菇农张远启说:“几十天一亩地的收入就有500元,这得感谢高允旺的牵线搭桥。”

为让“科普产销超市”更具活力,他还经常邀请市、县里的专家来坐诊、授课,开办柑橘、莲子、养猪等技术讲座,还请当地种养能手、流通大户现身说法。

“我的梦想就是把我的技术变成农民口袋的钱。”高允旺说。

青年农民创业故事2:种七彩椒创业做深加工年营业额2100多万

勇敢面对近百万元货款泡汤的创业风险,与10多位战友多年来聚在一起创业打拼,从来没有分开——“辣椒人”老贺

创客语录:

市场瞬息万变,不变的是执拗的性格和有担当的情怀。做一名执着的创业者,执着也是一种任性。——贺志勇

4月13日,记者来到宁远县冷水镇贺家村,看到村后的荒山都在修路开渠、平整土地,精神不禁为之一振。

贺志勇穿一身的蓝布工装,开着他那辆一颠就仿佛会散架的吉普车,带领大家参观他刚刚开垦出来的冷坪山。这里的土质,种出来的辣椒又香又辣,种出来的山脚萝卜甜得可以当水果吃。去年,贺志勇的宁远云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在该县发动农户种植野山椒、七彩椒等各色辣椒近2000亩,仍意犹未尽。

“村里的荒山荒地有700多亩,开垦出来承包30年,每年能够给村里增加10万元的收入。”贺志勇告诉记者,他将根据不同土质特点,种植辣椒、小籽花生或果树,构筑他的绿色农庄。

要重点打造的,是神奇的七彩椒基地。将珍珠椒与四季果嫁接而成的七彩椒,小樱桃般大小,从挂果到成熟,能变幻出7种颜色,肉质又厚又脆。种得好,一株的产量就达20公斤,价格是普通辣椒的两倍。去年,贺志勇试探性种了20亩,被当地电视台一宣传,县城里的人争先恐后开车来“赏椒”。贺志勇索性请他们自己下地采摘,再教他们如何腌制,一天竟能采摘上千公斤。

“今年,再加种100亩。”贺志勇说,七彩椒不仅观赏性好,腌制成的酱汁七彩泡椒也是畅销产品。

至此,贺志勇任理事长的宁远县合丰野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辣椒品种达到8种,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辣椒王”。而且,合作社农户种植的辣椒,云泰公司都会以保底价或市场价回收,再利用他在广东深耕多年的销售网络,销路不愁。

当然,这里面利润最可观的,就是他深加工而成的“老贺”牌系列酱椒、泡椒制品了,足有15个品种。“一块钱一斤的辣椒,可以制4瓶辣椒酱,按1瓶5元钱计算,深加工收入就是销售原材料的20倍。”老贺说,7年前他就发现了这个秘密。

农民工创业故事 青年农民创业故事

以贸易见长的老贺,涉足食品深加工,颇费了一番周折。

2008年,老贺在广东省佛山市开着云泰贸易商行,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一场国际金融风暴,由商行供应粮油副食品的几家大工厂,一夜之间倒闭,他的近百万元货款全部泡汤。

面对从全国各地跑来跟随他一起闯荡的战友,老贺打起背包,和10多位战友一起来到广西百色和容县等地种植野山椒,很快种植面积发展到了4000多亩,“参军入伍7年,培养了一股不服输的犟劲。”

老贺动起了回到家乡宁远搞农业深加工的念头。搞农业深加工,最核心的就是技术,老贺决定自己去学。他先后来到广东的两家食品加工企业,当起了保安和搬运工,抓住一切机会向技术员请教。他在外面学,然后电话遥控妻子在老家做试验,做出来的试验品,客户品尝后个个赞不绝口。短短5个月,他花去了近10万元的学费。

去年,“老贺”牌系列酱椒制品,营业额达2100多万元。老贺今年要做的,就是把家乡远近闻名的太平辣椒、冷水山脚萝卜等特色农产品拿到北京去申请地理标志认证,而且,相关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也在申请当中。

青年农民创业故事3:爬行女养牛创业建年产4百万肉牛养殖场

今年35岁的潘远香是宜宾市屏山县大乘镇正直村村民,她3岁时因病致双下肢瘫痪,系肢体二级残疾人,只能用手爬行,大家都喊她“爬行女子”。她曾自卑和哀怨过,但擦干眼泪后,凭着身残志坚的毅力,她艰难求学和创业,创建了一个养殖场,还要带动村民致富。她闯出了残疾人奋发向上的心声,闯出了绚丽多彩的美好世界,闯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人生之路坎坷不平,上天为你关闭了一扇门,自然也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我们的人生可能会遭遇不幸,但依然要选择坚强。”潘远香说。

近日,记者来到屏山县大乘镇正直村,实地采访了这位自强不息的“爬行女强人”和她的养殖场。

祸从天降 小女孩学会坚强

潘远香的犇犇肉牛养殖场位于大乘镇正直村石明组,地处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记者赶到这里时,潘远香和工人正在切割草料喂牛。尽管之前当地有关部门作了介绍,但初见潘远香还是带给了记者强烈的震撼:她的下肢严重萎缩,只有上半身能够活动,要挪动身躯必须靠双手爬行。她此时正坐在地上,费力地用刀宰草。宰好的草料放在背篼里后,她又使用双手挪一步再把背篼往前拖一下。进入养殖场内后,她像招呼自己的孩子一样,和场内的西门塔尔牛说话,并一一为它们喂草料。

就是这样一个潘远香,却建起年产值超4百万元肉牛养殖场。

3岁时,潘远香因高烧不止被送到一家私人诊所,经医生抢救命保住了但却不能直立行走。后经检查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不慎打坏坐骨神经。从此,潘远香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从5岁起,只有上半身能正常行动的她,便在家厨房负责烧火煮猪食。至此再没单独“行动”过的她,在一次“意外”中学会了爬行。“在一次烧火中,多加了些柴火,火焰猛喷出来,把旁边一堆柴火点燃了,把我吓着了就摔了个跟头,然后我下意识的往外头爬。”

学会爬行的潘远香很兴奋,她终于觉得自己不是废人。从此,她开始试着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尽力学会自己做家务。为了读书,她坚持爬行上学。“夏天地面很烫,手掌心几乎全是泡,冬天两只手全是冻疮,红一块、紫一块的肿得像泡粑。”潘远香印象最深的是,自己用稻草编手套,由于技术不过关还没到校就磨破了。“那时候家里穷,下雨天手上沾满了泥,只能到校前两手搓搓就算了。”

10岁才勉强上小学一年级,学习和生活对于潘远香而言,都比常人艰难许多。别人做一遍就完成,她却要付出数十倍的努力。艰难念完小学和初中,她的成绩一直保持班级前三,但继续上学却成了难事,无法正常行走的她被学校拒之校外。但潘远香并不服输,就在她快要绝望的时,高场职中的一位招生老师答应让她入学,还为她争取到了特殊照顾。当年,潘远香的事情经媒体报道,迎来不少好心捐助,为她省去了三年的学费。

生活磨砺 “爬行女”乐观面对

潘远香2003年高中毕业后,先后又去学习了电脑和会计知识。2005年开始和人一起做家装,她主要从事设计工作。“我们是典型的‘游击队’,做熟人的活以及他们介绍的家装,几年下来还是攒了一点钱。”

潘远香说,她2006年尝试养鸭,辛苦了一年最终血本无归。“亏了几万元,都是借的,压力太大了。”正当她情绪极度低落的时候,她当年成家了。原本应该沉浸在婚姻的喜庆之中,丈夫却在她怀孕期间离家出走,至今没有消息。谈到这里时,潘远香神情显得非常凝重。“儿子现在9岁了,送在我妹妹那里读书。家庭的事情都过去了,我现在全部的精力是搞好养殖场。”潘远香对于家庭的变故不愿多谈。“儿子出生后过得十分艰苦,我的身体情况不好,连背他都困难。在家人的帮助下,孩子慢慢长大,也十分健康,这是最让人欣慰的事情。但孩子慢慢长大了,我这个残疾妈妈给他带来了自卑情绪。我必须学会坚强和乐观,以此感染孩子。我也必须搞好自己的养殖场,让孩子今后以妈妈为骄傲。”潘远香说话间透露出坚毅。

艰难创业 残疾身躯撑起一片天

儿子2岁时,潘远香把他送到了幼儿园。几年时间里,潘远香搞装修、养鸡鸭,事业上最终都没有起色,还负了债。“受到打击,我好长时间都没有回过神。我想不通,自己努力做好了每一个环节,为什么还是失败呢?上天已经对我不公平了,我不能就此消沉,每天还是要乐观面对生活的重担。”潘远香说,她又重回原点,脚踏实地重新从事自己的装修行业,其它的就不要去乱想了。

2012年,她开始四处了解和学习肉牛养殖,还专门请教了畜牧部门专家。说干就干,在亲朋好友和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养殖场2013年在她老家动工建设。“现在已投入了200多万,除了养殖场建设外,肉牛的本钱很大。”潘远香说,养殖场目前有42头肉牛,还有75头分给了屏山的农户喂养。

据潘远香介绍,养殖场今年的计划是出栏200头肉牛,产值400万左右。今后,她还将建一个肉牛屠宰场,形成一条产业链,直接面向市场。“预计6月就有一批肉牛上市,前来预购的很多,目前供不应求。”

潘远香说,她最大的心愿是带动附近村民特别是残疾人共同致富。“养殖场今后繁殖的小牛将送给乡亲们喂养,我提供技术和饲料支持,并全部回收肉牛。牛的生长期在8—10月之间,乡亲们每头牛能赚5000元左右。”潘远香告诉记者,?如今,肉牛专业合作社已经成立,他们走上了养殖场加养殖户互惠互利共赢的发展之路,市场前景良好。

潘远香的想法赢得了乡邻们的尊重。58岁的村民潘洪清说,潘远香虽然残疾,但干事有魄力,深得大家信任。“她建养殖场的时候,我和其他村民经常来帮忙,我还借了2万元给她。我今后也准备养几头牛,这样既能照顾家里,每年也有上万元的收入,不必出门打工了。”

学驾驶开车梦今年能实现

在潘远香的家中,她购置了一台安装在汽车上的残疾人操作设备。“开车也是我的梦想”,潘远香说。

其实潘远香从小读书、在家人的不理解下非要读高场职中。按照当地人的说法,等她长大了,随便摆个摊摊,找个人家嫁了。但是在潘远香内心深处,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要努力过上好日子。

潘远香说,从小一个亲戚要经常骑摩托车进城,那个时候他很喜欢进城去,因为羡慕城里人的生活,虽然她身体残疾,却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我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劲,也没有感觉到自卑。”潘远香谈到别人用异样眼光看他时候说。潘远香说,她还在上海学习驾校,能够开车也是她的梦想,也许今年就能实现。

据屏山县残联负责人介绍,潘远香的肉牛养殖场带动了23名周边残疾人发展肉牛养殖,残疾人家庭年增收1万元以上。潘远香身残志坚,自强创业,她的坚强和乐观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同时带动周边更多残疾人和贫困村民发展肉牛养殖,帮助他们共同致富,将自立、自强的道路向着更加广阔的天地延伸。“潘远香是残疾人创业中的典型,市县对她的养殖场都十分重视,并给予了政策支持。目前,省市县残联打算将潘远香的自强创业事迹在全国相关会议上进行交流。同时,我们将联系畜牧等部门,为潘远香的养殖场提供支持和帮助。”该负责人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3061/302551333.html

更多阅读

农民工回乡创业政策 青年农民回乡创业赚钱致富故事

  节日刚过,24岁的魏海宝办的工厂就早早开工了。魏海宝是湖北省云梦县义堂镇的一名农民,是第二代农民工中的一员。去年10月,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时候,在外打工的魏海宝选择了回到义堂镇办工厂,当上了一名年轻的老板。    像魏海

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农民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青春因劳动而光荣,因创造而生辉,因奋斗而绚烂。你那闪亮的青春、火热的年华是否成就了梦想。农民白手起家创业故事,激励你我一路前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农民白手起家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农民白手起家创业故事篇一我是一个农

农民工创业成功案例 农民回家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就是赚钱,人要有梦想,需要敢闯敢干。这是很多年轻创业者的内心写照。看看那些回家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勇气,激励自己的创业斗志。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农民回家创业成功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农民回家创业成功故事一:月季

励志农民工创业故事 农民励志创业故事

人生是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历程,道路上市场充满了荆棘、逆流。然而我们要坚信,成功是充满曲折与阻碍的,是螺旋形上升的。关于一些农民励志创业故事你读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农民励志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农民励志创业故事篇一

励志农民工创业故事 农民工励志故事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一些农民工励志故事你看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农民工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农民工励志故事篇一有的人创业是办厂,有的人创业是开店,但还有创业的

声明:《农民工创业故事 青年农民创业故事》为网友伊人思异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