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的学习,需要多下时间和功夫,牢固掌握知识点,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语文成绩更上一个台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语文下册测试卷,供大家学习参考。有空抽时间温习一定有收获。
苏教版九年级(下)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 积累运用(30分)
1、 注音写字(4分)
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谷突wù ,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mǎng 绵连。蓝色的天幕下,山腰巷翠的林海与山diān 紫红色的山岩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xié 的大自然的图画。(《巍巍中山陵》)
2、诗海拾贝(8分)
(1) ,欲上青天揽明月。 (2)云横秦岭家何在, 。
(3) ,便引诗情到碧宵。 (4)散入珠帘湿罗幕, 。(5) ,将登太行雪满山。 (6)怀旧空吟闻笛赋, 。(7) ,各领风骚数百年。 (8)俄顷风定云墨色, 。
3、精典回放(4)
《朝花夕拾》中多篇提到长妈妈其人,试分析她的形象特点:
4、仿写赠言(2)分
致老师:妙笔生辉作文本上洒心血;忠诚可鉴心灵深处勤耕耘。
致同学: ; 。
5、百花联珠(4分)
随心所欲→欲擒故纵→纵虎归山→山 → →
→
6、语病诊室(4分)
没有比长途旅行更令人兴奋的了,也没有比长途旅行更容易使人感到有趣的了,人
生,就是一淌长途旅行。它意味着奇遇,巧合,寻常的机缘,意味着种种打破生活
常规的偶然性与可能性。然而一般的规律是,随着旅程的延续,兴奋递增,无聊递减。
7、 探究王国(4分)
请写出下列小故事中隐含的大道理
小故事:有一位妇人梦见自己走进一家新型的商店,不可思议的是,框台后面站着的竟然是一位天使。“您都卖些什么?”妇人兴奋地问道。“您心中所想要的一切。”妇人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后决定要了一些人心最渴望的:“我要买平安、受快乐、智慧以及坚强。现在就可以提货吗?”天使含笑着说:“孩子,我想你弄错了,我们这里不卖果子,只卖种子。”
大道理:
二、 阅读欣赏(60分)
(一)自然的启示(黄德揆)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文明,发展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所有这些,地球上其他动物均望尘莫及。不过,和大自然相比,人类所取得的成绩又微不足道了。因为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造化弄人,学无止境。下面列举的事例,将加深我们对大自然的理解,有利于我们与大自然建立更和谐的关系。
就地取材,巧夺“人”工
提起海螺、鲍鱼、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壳时,人们总是赞叹有加。因为软体动物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最常见的碳酸钙原料,遵循着高效无污染原则,营造出各种坚固耐用、千姿百态的贝壳式建筑。
在高倍数显微镜透视下,可看见鲍鱼的外壳由一层一层的组织黏合而成,还可看见层状组织由厚约0.005毫米的“碳酸钙砖块”堆砌起来,使用的“水泥砂浆”则是软体动物自身分泌出的有机糖蛋白胶。在有机糖蛋白胶黏合下,软体动物的外壳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软体动物掌握了变简单为神奇的技术,将信手拈来的碳酸钙建造成硬度提高了10多倍的外壳。人类要是用相同的碳酸钙原料制成像鲍鱼外壳那样坚硬的复合陶瓷,除了在原料磨碎、成型、烘烤过程中消耗大量人力和能源外,在硬度、韧性和自我修复功能等方面,仍然自叹弗如。
光能利用,高人一筹
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是众多海洋微生物中普通的一员,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体。我们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若是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因为它们为海洋动物提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所以,科学家认为,它们才是海洋的真正统治者。
令科学家感叹的何止这些!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利用机制,它们就像飘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变为养分。
别以为这没什么了不起。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每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多达1亿个,当这些浮游生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固定了海洋中2/3的碳。这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地球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就是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太多了吗I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便可以以这些小生命榜样,找到更简单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到抑制全球变暖的锦囊妙计。
8、大自然是如此高明,常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请概述文中人类借大自然的启示为已所用进行创造的例子。(4分)
(1)
(2)
9、文章开头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它揭示了什么道理?(3分)
10、文尾提到我们人类还未揭示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秘密,依你的猜测,文中的秘密可能是什么?(3分)
11、根据你的阅读经验,再举一例来说明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启示。(3分)
12、请用文中划线成语中的5个,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一种体现大自然高明的现象。(4分)
(二)山的呼唤(琼瑶)
①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②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
③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人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作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
④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⑤于是,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器,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 ⑥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⑦那山高达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⑧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人云,松树伸展着枝桠,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地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⑨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惑,似乎在不住地低喊着:
13、“那山”具体指什么?(3分)
14、概述⑧、⑨两段描述的主要内容。(4分)
15、文章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何作用?(3分)
16、文尾大山的低喊没有打出,请根据文意及想像,为它补上。(3分)
17、你肯定也有过登一座山的经历,请用150字左右的文字写出像对登山的所见所感。 (4分)
(三)海的隐喻(史蒂文·温伯格)
很久以前,当我得到学士学位时,物理学文献对我而言是一个广阔而未知的大海。若 不仔细勘察大海的每一部分并悉心编制海图,我将无法展开我自己的任何研究。若不了解他人已经完成的工作,我怎样才能开展自己的工作呢?幸运的是,我在研究生院的第一年,有幸接触到一些资深物理学家。他们使我超越原有观念的束缚,坚持要求我必须开始进行研究,在前行中挖掘需要学习的内容。如此一来,沉浮全看自己。我惊讶地发现他们的建议竟然可行。我努力尽快获得博士学位——虽然当我拿到学位时,对于物理学几乎一无所知。但是,我懂得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没有人了解全部,你也不必强求。
接下来我将继续使用关于海洋的隐喻来阐述我的另一段经验。当你在海洋中畅游时,你应该去挑战汹涌的海水。20世纪60年代末期,我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时,一个学生告诉我,他准备进入广义相对论的研究领域,而不是进入我所正在从事的基本粒子领域。因为前者的基本原理如此清晰明了,而后者对他而言却显得一片混乱。我猛然领悟到他恰恰已经给出了做出相反选择的绝佳理由。当时,粒子物理是一个仍然存在创造性工作的领域。虽然在60年代该领域的确一片混乱,但自从那时起,许多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已开始理出头绪,把许多实验事实(更进一步说,几乎所有事实)纳入一个被称为“标准模型”的优美理论中。我的建议是:追寻混乱——那才是行动之所在。
我的第三个建议可能最让人难以接受——宽容地对待自己空耗的时间。学生仅仅被要求解决那些他们的教授认为是可以解决的问题(除非教授非常残酷)。而且,问题的科学意义无关紧要——为了通过课程,不得不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在真实世界中,很难知道哪些问题是重要的,而且你无从知晓在历史的既定时刻一个问题是否可以被解决。在20世纪开始时,几位物理学领袖包括洛仑兹和迈克尔逊,尝试建立一套电子理论。部分目的是为解开无法探测到的地球相对于以太运动效应之谜。我们现在知道他们试图破解的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在当时,没有人能够建立一套成功的电子理论,因为量子力学尚未被创 立。到了1905年,天才的爱因斯坦认识到,运动的时空度量效应才是问题所在。据此,他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当你无法确定什么是研究中真正的问题所在时,你在实验室或者书桌前的大部分时间将被无情消耗掉。如果你想具备创造性,那么你将不得不习惯于投入大量时间而得不到任何创造性成果,习惯于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徘徊不前。
最后,应该了解一些科学史,至少是你自己所在科学分支的历史。我提出如此建议的最基本原因是,科学史对你自己的科学工作有实际的用处。例如,科学家们偶尔会因轻信那些从弗朗西丝·培根到托马思·库恩和卡尔·波普等哲学家们提出的过于简单的科学模型而受束缚。对付科学哲学束缚最好的解药莫过于具备科学史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科学史可以使你觉得自己的工作看起来更有价值。作为一位科学家,你
可能将不会富有,你的朋友和亲戚可能无法理解你的工作。另外,如果你从事于类似基本粒子物理这样的领域,你甚至不能体会到工作被应用所带来的满足感。但是,通过认识到自己的科学工作将是历史的一部分,会使你获得极大的满足。
18、上文选自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史蒂文·温伯格的演讲《温伯格的金玉四言——致开始科学生涯的青年学生》,试各以一句话概述这“金玉四言”(4分)。
(1)
(2)
(3)
(4)
19、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借海喻理,本处的海指什么?这样写有何好处?(3分)
20、本文是温伯格讲给开始科学生涯的青年学生听的,其实对于我们中学生也很实用,请你依然以海为隐喻,给好朋友写“金玉二言”。(4分)
(1)
(2)
(四)文言言阅读
A、 出师表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B、 七擒猛获
建兴三年,亮至南中,所在所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被当地部落人及汉人所佩服),募生致之(要求部下活捉孟获)。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擒七获,而亮犹释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咸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头领)而用之。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6分)
(1)夙夜忧叹 ( ) (2)深入不毛 ( )
(3)至于斟酌损益( ) (4)向者不知虚实 ( )
(5)纵使更战 ( ) (6)获止不去 ( )
2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的大事也。
(2) 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身。
23、A文中“南方已定”是指什么?推断诸葛亮写《出师表》与七擒猛获哪件发生得更早些?(3分)
24、结合A、B两文,分析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25、有人说,50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真诚的60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热情的;70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私的;80年代和90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冷漠的。 请
以“关系”为话题,展现21世纪的人际关系,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
试卷参考答案
1、 兀、莽、巅、谐
2、 (1)俱怀逸兴壮思飞 (2)雪拥蓝关马不前 (3)晴空一鹤排云上
(4)狐裘不暖锦衾薄 (5)欲渡黄河冰塞川 (6)到乡翻似烂柯人。
(7)江山代有人才出 (8)秋天漠漠向昏黑
3、 长妈妈心性善良,为人宽厚;虽然外表粗糙,但是内心充满对生活的激情;尤其是对少年鲁迅关爱有加,呵护备至,是鲁迅童年时代的“重要他人”。
4、 如:①洋洋洒洒习作本上立誓言;心灵勤奋精神深处壮思飞。
②朝朝暮暮柳阳树下聊你我;潮起潮落心海深处显波澜。(形式相符,意对即可。) 5:如:山穷水尽→尽善尽美→美中不足→足智多谋→谋财害命→命中注定。
6、① 开头留空VV ②“有趣”改为“无聊” ③“淌”改为“趟”④“寻常的机缘”前加“不”⑤“种种”与“打破”调换位置⑥“兴奋递增”改为“兴奋递减”⑦“无聊递减”改为“无聊递增”。(答对任意四处即给4分)
7、有什么种子就有什么果子。要想收获果子,必先栽种种子。撒下爱心的种子,必收爱心的果实。勤撒善种并辛勤耕耘的人,必获丰富的回报。
8、(1)人类用软体动物的碳酸钙原料制成像鮑鱼外壳那样坚硬的复合陶瓷。
(2)人类借助于原绿球藻来吸收自身释放的二氧化碳,以抑制地球变暖。
9、作比较。它告诉我们大自然就是一部丰富而复杂的书,它神奇迷离,令我们学无止境!
10、可能如:①原绿球藻的构造奇特,便于吸纳二氧化碳。
②原绿球藻吸纳二氧化碳养活了自己,同时又为海洋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这些生物通过这种途经间接吸纳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释放我们的需要的氧气。
11、如:人类根据蝴蝶喷气飞行的原理,制造出喷气式飞机。
12、(略)
13、一是指作者童年时,在她故乡湖南乡间的一座山。
二是指作者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所登上的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的玉山。
14、由虚而实的写法,前半段虚写梦中云雾飘渺的山,为下文写真正的玉山蓄势,起铺垫作用。
15、⑧段描写清晨时“玉山”在阳光下时隐时现,神秘美丽的景象。⑨段描写夜晚中玉山月朦胧,鸟朦胧般的诗情画意。
16、如:“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看看山给你带来些什么?来吧!来吧!”(意对即可)
17、略。
18、(1)尽可能多的去了解未知领域资深人士。
(2)敢于向困难及相互意见者挑战。
(3)宽容地对待自己空耗的时间。
(4)了解一些科学史,它将使你觉得自己的工作看来更有价值。
19、① “海”指大量的物理文献,一批资深物理学家(及其思想)
②好处是抽象的科学证明为形象的故事介绍,浅显易懂。
20、如:①知识的大海无穷无尽,让我们同舟共济向大海的这方弛去驰去。
②学海无涯,学无止境,让我们迎难而上,劈波崭浪,勇往直前。
21、(1)早上;(2)庄稼;(3)掌握分寸 (4)早先 (5)再,又;(6)离开
22、(1)先帝了解我处事把握有度,所以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2)现在承蒙你让我观看了军营的部署,如果只有如此,我一定可以打败你们。
23、“南方已定”指诸葛亮七擒七获孟获,使“南人不复反”。七擒孟获发生在前。
24、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知恩图报,心胸宽阔,有远见卓识的人。启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