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教育课程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_关于德育课程与职业文化素养教育

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内涵重点在于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在于提升我国一线人才的职业精神和整体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就是职业素养教育。那么,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如何在职业文化素养教育方面发挥自身作用,成为德育工作者迫切回答的问题。

一、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特色及强化重点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胜任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着眼于被教育者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根据市场和岗位需求,以取得上岗资格为目的的教育。中等职业德育课程与普通高中德育课相比,虽然内容层次相近,但因面临学生就业,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中等职业德育课程除了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升个人品德的德育功能外,更应具有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等职业文化素养教育的功能。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显性的职业技能固然重要,但隐性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更是重点和难点,这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内涵,也是德育课程强化的重点。

劳动者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怎样才算合格?从国民和劳动者素质的视角去看,教育部职教研究所副所长余祖光界定如下:“合格公民的意识与行为规范,合格劳动者的意识与行为规范,合格企业法人的意识与行为规范,环境生态意识与行为规范,多元文化理解与行为规范等就是以社会主义‘尊重劳动’、‘依靠科学技术’、‘诚信敬业’、‘主张公平正义’等核心价值观念主导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他还说,“一线劳动者如果没有工业文化素养,缺乏职业自尊心,产品、服务质量就没有保障,假冒伪劣就无法禁绝;企业主、公务员文化素养低下,真正的工业化就不可能实现。”

纵观社会上出现的触目惊心的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说明当前职业教育的弱项是学生职业文化素养的培养。这正是德育课程应强化的重点。

人文素养教育课程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_关于德育课程与职业文化素养教育
二、中等职业德育课程给力职业文化素养教育的几个问题

中等职业德育课程如何发挥课程优势,培育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笔者认为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按照职业需求和专业特点改进教学内容。

1.统整德育内容,实现双元素结合。从德育课程的内容着手,挖掘教材的德育元素和职业性元素;同时,走访相关企业、深入实训基地,了解其生产流程、企业文化、业务范围、典型案例等,编辑整理成德育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总结行业、企业优秀文化,并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具有行业、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系部文化、专业文化等。建立校级德育资源库。将具有行业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作为德育资源,融入德育课堂,实现德育元素与企业文化元素的双元素结合。将企业文化追求潮流、创造先进、领导行业的理念融入德育课堂,优化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认识结构,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基本了解,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

2.对国家统编教材进行校本化、专业化处理。按照教育部的教材政策,德育课教材的开发属于国家行为,学校不得自编德育教材。但是,由于区域性差异、学校文化的差异、专业的差异、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差异等,需要教师在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必须有效地进行校本化、专业化处理。更多地选取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案例,由学生观察、分析这些实例,更多、更早地感受或体验职业工作领域的实际问题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具有社会生产与生活需要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文化素质。

职业教育涉及的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的职业特征、职业纪律和职业行为。职业教育的质量特色除了技能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学生的职业道德特色和行为规范特色。因此,德育课程强调专业特色,不能泛泛要求,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就缺乏竞争力。

(二)德育课程要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普通学校相比,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他们基本上是以应试和升学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环境里的“失败者”,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极易出现一些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一些学生上网玩游戏、吸烟、酗酒等,忘却了生活的目标,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如果继续沿用他们缺乏兴趣的传统的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育人的效果。(三)德育课程要着力体现德育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单纯的技能型人才不能适应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道德素养的要求。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不能只是作为一门课程来讲,而是要通过德育使学生在职业道德、文化素质、核心价值观形成方面受益,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和行业要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德育课不是教完了课、考完了试就能起到作用的,需要通过课堂把德育的内容、思想和要求,真正融入学生头脑之中,并转化为现实的行为。使学生既有技能同时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德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体现实践性。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德育教学模式应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创设体现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实践教学环境。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的改革理念也为德育课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是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基点的,教学过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学习情境与工作情景的统一以及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等。充分体现了职业能力的成长规律。德育课程改革怎样走出一条特色之路?笔者认为,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一定要体现实践性。但并非一刀切,彻底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个人品德和职业文化素养的形成为标准。

选择适宜的德育课程教材内容,在挖掘整理德育元素和企业文化元素的基础上,第一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主题(根据需要可多可少)。第二步,列出解决主题涉及的问题。学生分小组解决不同主题或同一主题下的不同问题。在解决主题涉及的问题时,学生遇到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历史知识、法律条文和行为规范等,向老师求教。第三步,教师引导并帮助学生寻找需要的知识。此时,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与教师共同探讨和交流,教师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学生把教师视为引导者和共同的学习者,成为不可或缺的学习要素。第四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设计学习情境、寻找有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教师组织实施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岗位教学等,让学生做出判断和选择来实现职业道德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理论知识、历史知识、法律知识、道德规范等,并能在新问题新情境中加以运用,从而巩固已有知识并形成学习能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此外,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更灵活的教学形式。①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的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辩论法、演讲法等);②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的方法(典型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影视音像欣赏法、文艺节目和小品表演法等);③以实践训练形式为主的方法(社会实践法、调查访问法、参观考察法、操行评定法等)。使德育课程的教学变得丰富而立体,使德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形象,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4161/800584080.html

更多阅读

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演讲) 提升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摘要)【摘要】 本文从人文素养的内涵入手,分析了高校推进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五种途径:首先是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二是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

教育心理学课程论文题选 管理心理学论文题目

教育心理学课程论文题选试论学习理论家的人性观错误在学生学科学习中的地位教师的学生观及其对教学成效的影响试论"举一反三"的心理学基础认知心理学对现代教学论的影响试论概括

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人文素养读后感

教师人文素养读后感(一)学习了《教师人文素养》一书,我对教师师德以及教师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我就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感受。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

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人文素养读后感 三篇

  教师人文素养读后感 (一)  学习了《教师人文素养》一书,我对教师师德以及教师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我就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

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论文

  现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决不能忽视家校合作的作用。在实践中,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论文

声明:《人文素养教育课程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_关于德育课程与职业文化素养教育》为网友單身萬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