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励志创业电视剧 关于农村创业励志故事

创业者,眼睛要看得清目标,脑海要想得到策略,看看那些农村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农村创业励志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农村创业励志故事一

大山深处养泥鳅年入百万

若不是回乡看到老家变化不大,她也许不会选择农村创业。她说,或许一家人还继续留在外地,一家四口还继续着聚少离多的生活。

创业期间,为了流转土地,她独自一人上成都,下重庆,奔赴云南昭通,辗转贵州毕节,行程数千公里,签下了19份土地流转合同。

目前,她养殖的泥鳅已经销售了60多万元,预计全年销售额可达120万余元。122亩的泥鳅养殖基地,只有她和她的父母在管理和经营。她就是在南溪区仙临镇鑫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冬梅。

回乡创业

张冬梅今年29岁,是南溪区仙临镇合众村七组人,早年家贫,4岁那年,父母迫于生计举家外迁,成为打工一族。特别是她大学的时光,一家四口长期三地分居。渴望能一家团聚的她,却因为现实而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张冬梅上大学后一直都在做兼职。手机促销、发传单、餐馆服务员等等,基本上能合法挣到钱的兼职,张冬梅都愿意去尝试。从大二开始,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她再也没有问过家里要一分钱。张冬梅粗略了算了一下,一年能为家里省6000多元。

2010年,张冬梅从山东经济学院毕业后,在当地做了一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每月工资几千元。2011年,她又到重庆做财务管理,与此同时,她的父母正辗转新疆、青海等地工作。一直想创业的张冬梅开始有些不甘平庸的生活。

转折出现在2013年,张冬梅一家回乡省亲。难得团聚的一家人有说不完的话,回到合众村时,看到家乡的样貌和20多年前没有太大的区别,张冬梅的心里萌发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她把这个事情和父亲一提,两人一拍即合,准备在家乡大干一场。

“爸爸懂得泥鳅的养殖,我们这里山清水秀,还比较适合养殖。”张冬梅说,泥鳅的养殖效益短、平、快,寸苗成鱼出水需要3—5个月,2000—3000斤/亩,每亩的收益在2.4—3.6万元之间,一年可以收两次,收入在4.8万元到7.2万元之间。市场前景也比较看好,说干就干,父女两人当即决定回原单位办理离职手续,回乡创业。

农村励志创业电视剧 关于农村创业励志故事

百亩基地

2013年下半年,张冬梅和父亲张修定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家乡,父女共同出资80万元开始创业路程。当时,父女遇到的一个难题便是土地流转,由于当地村民外出打工者较多,再加上对土地流转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一家人陷入资金、技术到位,而场地未落实的尴尬境地。

就在这时,张冬梅接到几个电话,告知她可到对方所在地进行泥鳅养殖,可流转300—500亩土地,每年每亩的单价只需要80元,租赁时间由张冬梅定。甚至还有免费出场地,让张冬梅一家技术入股,年底五五分成。

面对“诱惑”,张冬梅并未动摇回乡创业的决心。既然有村民不愿意,那她就一家家的跑,和对方谈合作。当年,张冬梅开始搜集外出打工人员的地址、电话等信息,只身一人前往成都、重庆、云南昭通、贵州毕节等地,说服他们签订土地流转合作协议。她一个个地找,一遍遍地查,历时26天,行程数千公里,终于签下了19份土地租赁意向协议,共租赁土地122亩,每亩585元。

土地问题解决了,张冬梅便和父亲开始着手养殖场的修建,从平场到挖坑等基础活路,张冬梅都亲力亲为。养殖场办起后,父女进行了分工,张修定负责技术管理,张冬梅负责养殖场运营。

“如果按照新疆当地给我们的土地租金计算,我们可以节约100多万元的成本。”说起为何坚持留在家乡创业,张冬梅说,他父亲当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一来是想“羔羊跪乳”来报答乡亲的恩情,二来是想通过养殖带动家乡人民致富。

年入百万

由于张修定掌握着一套熟练的泥鳅育苗、出苗、养殖技术,加上张冬梅一直在努力学习经营,鑫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办起后,生意还不错。截止目前,她家销售水花、存苗、成鱼的营业额已有60万元。

目前,该合作社主要从事泥鳅苗孵化、商品泥鳅养殖工作。在技术上,张冬梅一家还突破了传统“静水自然交配”孵化模式,将泥鳅的受精率提高到了95%以上。“目前,我们自助研发的活水孵化器‘U’型培育池技术正在申报发明专利。”张冬梅说,这个技术的创新,使泥鳅的成活率基本提高了40%左右。

“我们生产水花的能力在1000万尾/次、寸苗100万尾/次,成鱼年出水6—8万吨,年收入可达到120万元左右。”张冬梅说,按照目前养殖场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每年的投入大概在30万元左右(除去一家三口的工资),一年的纯利润在90万元左右。如此一来,她家今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到2015年就开始挣纯利。

张冬梅算了一笔账,稻田和泥鳅种养配套,一亩可以产成鱼1500斤左右,按照12元/斤计算,一年都要增收近2万元。目前,已有20多户农户已经和她达成了意向性合作协议,准备进行泥鳅饲养。

另外,张冬梅还准备新流转200亩土地,配套种植梅花和特色水果,新建农家乐等,准备发展观光农业和体验农庄,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关于农村创业励志故事二

夫妻俩养鸽子年利润百万

胶州胶东街道办事处朱家寨村的孙立国夫妇,在偶然的机会发现养鸽商机,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每年10多万只鸽子销售到岛城市场。由于养殖的鸽子供不应求,每年的利润达到百万元。眼下,致富后的孙立国有了更大想法,除了扩大规模增加蛋鸽养殖数量外,还将对鸽子进行深加工,对于爱好养鸽的村民,他愿意免费传授鸽子养殖技术,带动更多人致富。

夫妻俩改行养殖鸽子

记者在朱家寨村的国霞养鸽场看到,一只只白色的鸽子在笼子里悠闲地吃着饲料。据孙立国介绍,他原先从事过很多行业,开过半挂车,开过收割机,经营过饭店,养鸽子之前还贩卖辣椒。

2001年初,他到威海收购辣椒,偶然间看到有家大型规模化养鸽子企业,当时就萌发养殖鸽子的念头。刚开始父母觉得风险大并不支持他的想法,但妻子却非常支持他,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购回600对“美国白羽王”和“泰森”种苗,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养殖的鸽子生病了不少,好在及时请教专家,到了年底一算账,鸽子数量增加了不少,还小赚了一笔,让他对养鸽信心倍增。

一年出笼10万只乳鸽

“养殖鸽子有很多学问,刚开始我不懂,都是一步一步琢磨出来。”孙立国告诉记者,鸽子喂原粮,只要把小麦、玉米、高粱、豌豆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比就行,不需要加工,再配以中沙、贝壳粉、骨粉、鱼粉和红土等矿物质,让种鸽多产健康蛋、促进乳鸽快速增长。他还安装了自动饮水器,全自动喂料机,既节省了人力,又减少了饲料的浪费,降低了鸽子的喂养成本。现在每月至少出栏上万只乳鸽,由于鸽子不适合长途运输,他养殖的鸽子主要销售到岛城市场和周边的高密、诸城等地,一年下来至少能出栏10多万只。

“今年的饲料比往年便宜,鸽子的利润自然增加了不少,每只鸽子的利润在7元左右。”孙立国说,自己养殖鸽子的品种是“美国白羽王”,因繁殖率高,宰杀褪毛后皮色和肉色好,非常受客户的青睐,每年向他购买种鸽的养殖户也有很多,每对种鸽的售价在120元左右,每年的利润近百万元。

“下步我打算再扩大规模,对鸽子进行深加工,通过互联网销售到全国各地。”说起今后的养殖规划,孙立国信心满满地说,争取在三至五年内,将养鸽场发展成为山东省内最大的鸽子养殖基地和种苗基地。现在他已经成立养鸽专业合作社,他愿意免费传授养殖技术,让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4361/415056143.html

更多阅读

农村励志创业电视剧 农村励志创业故事

农村励志创业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人生的道理,用故事的形式教我们怎样做自己,怎样与他人相处,怎样成为社会和谐的一分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农村励志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农村励志创业故事篇一能借钱——穷人的创业之道老孙是广东

农村励志创业电视剧 农村创业励志小故事

正面、积极的农村创业励志小故事有助于青少年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农村创业励志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农村创业励志小故事篇一一个普通的农民工,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创业,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就拥有500多家加盟

农村励志创业电视剧 在农村创业的励志故事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创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活跃起来。在这个创业时代,很多人选择在农村寻找机遇。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在农村创业的励志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在农村创业的励志故事一自家楼上

农村励志创业电视剧 创业励志故事农村

农村市场就像一座宝藏,等待创业者去挖掘,同时,也需要创业者用慧眼洞察识别,才能挖出真金白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创业励志故事农村,希望大家喜欢!创业励志故事农村篇一在江西赣州安远县三百山镇“众诚瓜果栽培基地”,有6名“80后”

农村励志创业电视剧 在农村创业励志事例

创业,一定要有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感觉,或者是万马奔腾的感觉。看看那些在农村创业的事例,感受他们敢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坚定创业的决心。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在农村创业励志事例,希望能够有所帮助。在农村创业励志事例一:80后女

声明:《农村励志创业电视剧 关于农村创业励志故事》为网友我是绿柠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