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现象的文化解读 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解读

浙江现象的文化解读 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解读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对于社会还是家庭,他们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几年来,在这个群体中屡次出现自杀事件,引起了人们不尽的思考和感叹。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挖掘出大学生自杀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干预方法。

一、现状分析

2011年10月23日,华中科技大学一名博士生跳楼,跳楼博士27岁。事后两周,笔者在互联网上搜索消息,只在某贴吧看到这么一段话,证明此事确实发生过:今早,我校一学生从西十一舍跳下,救护车到达时已无生命体征。学校有关部门已知情并正在进行相应的工作。如有需要,我们会通报进一步情况。无论什么原因导致此事,出于对逝者的尊重,希望广大网友尽量避免网络热议。请大家为逝去的同学默哀。再次呼吁大家珍视生命,多为家人考虑。这段话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对于此类事件,社会和校方的主流处理态度是尽量压制,影响越小越好,让它尽快淡出公众视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做法无可厚非,出于对逝者的尊重以及逝者家人的理解。但是逝者已矣,留下的不应该仅仅是无尽的悲哀和唏嘘,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拥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以及绝对的学习能力,又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期,常理来说,这个群体是不应该出现自杀这种极端事件的。那么,有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处于放弃生命的危险中呢?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挽救这些如花的生命呢?本文将对此种现象进行初步解读。

二、大学生自杀的原因

2003年9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共同确定的首个“预防自杀日”,“预防自杀”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课题。在全球范围内,自杀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第四大原因,而在我国,自杀也已经位居死因的第五位。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更是高达200万人。在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了死亡的首要原因。大学生同样处于15-34岁的人群中,同时,这个群体又具有其特殊性,在同一年龄阶段的所有职业群体中,他们读书的数量最多,文化修养最高,道德素质最高,可以说他们代表了这个社会上最有希望并且最积极向上的一股力量。他们最终选择走上绝路,接受当头棒喝的不应该仅仅是这个群体,还有学校,社会以及家庭。

(一)个体因素

北大副教授吴飞曾经以华北某县为例研究过自杀问题,所涉及人群基本是当地常住人口,职业涉及农民,个体经营者以及性工作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4561/259444903.html

更多阅读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文化解读 为奴隶的母亲原文

典妻:中国封建社会“无我”文化的怪胎──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文化解读王兴泉摘要:文章把《为奴隶的母亲》放在中国封建社会 “无我”文化的大背景上加以考察,指出社会学、政治学视角对文本的误读,并进一步认为小说的深刻意义在于揭示

关于“张炘炀”现象的思考 旅游现象的文化思考

在当下的中国出现“张炘炀”现象并不稀奇,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进行真正的反思与革新,现在有“张炘炀”,以后还会出现更多的“张炘炀”。甚至,好多家长即便了解了张炘炀,听到了“本来最希望我留在北京就是他们,他们应该为此努力。”这令父母寒

“中国模式”的文化解读 企业文化解读

随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中国模式”①的话题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中国社会经济在全球性的金融海啸之中逆势而上的靓丽表现,更使得相关讨论不断升温。笔者注意到,以往国内的研究多集中在

渔业休闲的文化解读 厦门休闲渔业展

一、古代休闲理念与当代休闲观念休闲亦称“消闲”,是人们解脱文化环境、物质环境外在压力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我国古代的“游”、“乐”、“畅神”、“怡情”、“品味”等概念,西方的“游戏”、“超越”、“自我实现”等观念,无不与

声明:《浙江现象的文化解读 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解读》为网友深白境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