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研究,关于研究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编整理了研究方法相关书籍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研究方法相关书籍篇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读后感
为了提高自己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理论基础,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我反反复复地阅读,了解了大概内容与各种研究方法。以下是我的阅读心得:
一、 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研究基本理论
本书第一章,主要论述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方法的历史发展民,以及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等有关理论问题。教育要改革,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应该能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分析和综合,将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将教育教学研究提升为科学研究,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提升理论,从而促进教育发展、促进少年儿童活泼主动发展的科学规律。因此,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对于提高我的教育水平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 掌握教育研究的操作技能
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而且要具有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际操作技能。诸如会查阅文献资料,会进课题论证,懂得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会收集和分析研究数据资料,会评价分析教育实验报告,会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
三、提高自身教育研究能力
通过阅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本书,我学习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我参与了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对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领悟到了科学研究中的真谛:只有积极主动参与实际课题的研究,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应用教育科学研究理论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即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并进而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不仅了解了当前国内教育改革信息以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激发了做好一位幼儿教师的热情,而且还了解了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环节,掌握了适合学前教育研究工作的基本过程与技能,形成了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研究方法相关书籍篇二:《社会研究方法》读后感
读了第四章和第十一章我感触很大。从第四章我学习到了许多科学研究者针对研究对象,时间和方式的目的和所使用的各种不同的研究设计。
在读第四章是让我感悟最大的首先是作者所说的区位谬误这个问题。我认为在我们以后的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们应该注意这个问题,要防止区位谬误导致的个体谬误。在平常的社会实践和调查中我们不能仅仅根据对群体的观察来对个人做出结论。也不能用关于个体的假设来说明群体。其次简化论也提醒我们一个问题对不同领域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不能单从自己的角度找出答案,忽视其他可能。最后我感觉小样本多次调查研究方法也很重要。虽然这个方法所需要的时间和经理的次数比较多,但是我认为他更能准确的得出研究结果,让研究的精确性更高。因为被研究者的思想是有变动的,不是一直停留在当时的。可能在第一次被调查的时候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对自己所要回答的问题答案不是很明确。或者是当时被调查者当时那些问题的了解程度不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那些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因而再次受调查时他们给出的答案就截然不同了。所以小样本多次调查研究方法对我们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帮助。
第十一章中作者所讲的实地调查在我们的日常调查中很常用,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也应该注意调查的技巧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先和被调查的人员熟悉起来放松他们对我们的警惕和戒备,减少他们对我们的厌烦或者是不待见是很有必要的,这对我们的研究也是很有帮助的。
研究方法相关书籍篇三:《科研方法》读后感
体育科研专题讲座,人们习惯以“体育科研方法”称之。这种称谓本来并无大错,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常常引起极大误解。来听“方法”讲座的人,多急于学得一个二个甚至更多个成熟的、完整的、有效的科研方法;而讲授科研方法专题的人,也总是尽力地按自己的理解对有关教材资料巧加增删扩简,以图满足学员的所需。这样的供需心态,似乎亦属正常,然而,如此运作的结果每每却是,学员越来越没有耐心去听那些初看上去与“方法”系列似无关联的内容,越来越率直地要求教员立即给出现成的、实用的、甚至“拿来就能用,一用就见效”的具体可见的方法;而敢来讲授科研方法的教员,也都自称备有速成的、可靠的、并且适合于每一位学员或大多数学员也适合于每一个体育项目或许多体育项目的具体可摸的科研方法。——这里的破绽是显而易见的,遗憾的是,一遭遭期待落空和承诺无效,并没有使人发觉是认识偏差在做崇,大家仍旧不知灰心地一回回重新期待和承诺下去。 为什么“体育科研方法”这个称谓会导致认识偏差?对“体育科研”一词暂无须究诘,因为它只是指一个待发之矢。问题的症结只在于“方法”一语。以往至今,无论将“方法”释为门路、程序,还是将“方法”说成方式、手段,只要是挂在嘴上或印在纸上的方法,无论是成熟的、完整的、有效的方法,还是现成的、实用的、普适的方法,其实均属预先给定的方法,而任何预先给定的方法,毫无例外地都是未赋生机活力的方法,需有人的参与才能予以激活,也恰恰就在“需有人的参与才能予以激活”这一关键环节近前。人们止步了。这并不奇怪,这是相对论思想尚未普及而经典时空观仍居主导的社会环境中的必然现象。既然看不到人的参与在方法激活上的决定性作用,既然此类讲座的主题醒目标明是讲方法,那就怪不得在科研方法讲座中大家一同“炒买炒卖”具体方法,尽管紧接着的就是无从兑现的怨尤。
那么,回避使用“方法”一词是不是可以纠偏矫枉呢?有人做过尝试,例如用“体育科研新论”、“体育科研元理论”来取代“体育科研方法”作为讲座标题。但是,讲座标题中若没有“方法”两字,讲座主题的属性还能算是明确的吗?所谓新论,能维持多久?讲过1、xxxx之后的内容还能算是新论吗?所谓元理论,原是指以研究现象世界的科学自身为研究对象的理论,虽然“体育科研方法”本身也具有体育科学无理论的意义,但若启用这样一个更为概括更为抽象的术语,是不是会徒劳地增加一层理解负担呢?而且,元理论概念的引入,还会激发无限上溯的意识,元元理论,元元元理论会相继提出,这于基础建设时期的体育科研理论的基础构建又何益之有呢?所以,思辨磋磨再三,回避使用“方法”一词,并非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