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渡陈仓的典故 暗渡陈仓有什么典故

暗渡陈仓,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也隐喻男女私通。下面是网小编带来的暗渡陈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暗渡陈仓的解释

[释义] 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宝鸡市东;为关中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①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亦比喻军事或其它方面的秘密活动。②也比喻男女私通。

[语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渡陈仓之计。”

[正音] 仓;不能读作“chānɡ”。

[辨形] 渡;不能写作“度”。

[反义] 明目张胆 明火执杖

[用法] 多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常跟“明修栈道”连用。一般作谓语、定语。

暗渡陈仓的典故

楚汉相争时,项羽凭借强大的实力,违背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把汉中和巴蜀一带封给先入关中的刘邦。刘邦听从谋士张良的计策,到汉中时,人马过后,烧毁沿途的栈道,表明自己不再回关中了。项羽从此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命士兵修复原来烧毁的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进攻关中的样子,实际上却带领主力部队抄小道趁守将不备袭击了陈仓,进而攻人咸阳,占领了关中,揭开了楚汉大战的序幕。

暗渡陈仓的造句举例

1) 胯下之辱,指鹿为马,沐猴而冠,破釜沉舟,还乡定都,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虚张声势,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2) 阿布思是突厥汗国少有的有兴趣了解汉文化的人,本人懂汉语言,接触过汉文典籍,知道汉人有三十六计,眼前这种局面很像是暗渡陈仓之计。

3) 李小鱼的父母很反对他搞这些东西,因此他只得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说是邮寄的行李,其实是把他的宝藏转移了过来。

4) 我军终以暗渡陈仓之计奇袭了敌军白虎团。

5) 许多军事家,都善于运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一计谋。

6) 日军正得意呢,不料我军暗渡陈仓,占领了军火库。

7) 这个人一向爱暗渡陈仓。

8) 你明修栈道我暗渡陈仓咱各显其能。

暗渡陈仓的典故 暗渡陈仓有什么典故

9) 有些人装在你心里,但她已经暗渡陈仓,潜到了另一边厢。

10) 而犯罪分子又是如何暗渡陈仓将大量的组装硬币地换的呐?

11) 这帮孩子暗渡陈仓,说是补课竟然去打游戏了。

12) 而盘面,分明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13)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有什么半渡而击、背弧击虚,这不都是孙子兵法里说过的吗?

14) 阁下好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15) 中国有句话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大概就是这样。

16) 敌必以为我据羌寨而守之,必再发重兵围剿,我军则暗渡陈仓,绕道入川,摔开敌军,袭取四川州城,扩军备战,凭四川天险而持之,则可成鼎足之势亦!

17) 其实也没什么,不过一个小小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罢了。

18)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19) 心中却在佩服少爷,这下,可以暗渡陈仓地把那些羊羔运到新置房中了。

20) 也许这趟镖只是瞒天过海,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

21) 行,我让他们得意几天,本姑娘给他们来一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定要将他们绳之以法。

22) 吾有一计,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23) 每位行销人员,都有一套独门销售秘诀与话术,如:迂回战术,以退为进,暗渡陈仓,攻心为上等法宝。

24) 当英国的新闻媒体正充斥着利物浦将在一月份把他带到安菲尔德球场的报道时,意大利人正准备暗渡陈仓。

25) 这个趋势正在缓慢的迫使美国大学改变他们的教育体制,雇佣中国那些善于“暗渡陈仓”的留学代理机构,并且改善他们的英语培训项目。

26) 大王的转变就如那昙花一现,目的也只是为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27) 昔日汉高祖刘邦的发祥地,汉高祖曾在此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5361/396174717.html

更多阅读

金屋藏娇的故事 金屋藏娇的典故图片

“金屋藏娇”这出自西汉时期的典故,当然称得上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然而伴随这段佳话的却是东窗之内的阴谋和上流社会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西汉的五世皇帝汉景帝刘启有两个儿子,老大刘荣,老二刘彻,所不同的是,刘荣是太子,刘彻不是;刘荣

邵雍“一去二三里”诗中的典故 一去二三里古诗

邵雍“一去二三里”诗中的典故翟智高邵雍的诗,有的看似简单,然意蕴深刻,他特别善于用历史典故。邵雍年轻时胸怀大志,《闲行吟》中,“欲为天下屠龙手,肯读人间非圣书。否泰悟来知进退,乾坤见了识亲疏”。“屠龙手”指大手笔,典出《庄子·逍

季布一诺千金的典故 季布的故事

季布一诺千金的典故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

塞上长城空自许 塞上长城空自许的典故

——檀道济的悲剧石云涛陆游《书愤》诗中有“塞上长城空自许”的名句,感叹自己徒有复国壮志而功业未成。这句诗用的是南朝刘宋时檀道济的典故。刘宋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司空、江州刺史檀道济以谋逆罪被朝廷逮捕,宋文帝刘义隆专门下了

吃醋是什么意思?吃醋的典故来源于哪个朝代? 吃醋是什么意思

吃醋是什么意思?吃醋的典故来源于哪个朝代?2012-12-11 14:45:46 来源:(转自商都网)“吃醋”二字,是在日常对话中常说到的词,俗话说:“男人不吃醋,光景过不住;女人不吃醋,家庭不和睦。”由此可见醋的作用有多大,那么吃醋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关

声明:《暗渡陈仓的典故 暗渡陈仓有什么典故》为网友浩歌待明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