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 论微博与劳工文化的传播研究

一、社会转型期劳工的失语与建设劳工文化的必要性

在计划经济时期,执政党的文化与工人阶级的文化具有直接的统一性:执政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是直接以工人阶级的名义说话的,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意志和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执政党表达出来了。另一方面,至少相对于农民、知识分子这两个阶级和阶层而言,工人阶级占据了文化的主角地位,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文学、艺术等文化传媒中,工人无疑是以“老大哥”的形象出现的。

改革30多年来,中国大陆出现了剧烈的社会分化,在经济政治上处于优势地位的阶层和群体也开始主宰了文化上的话语权。以文学艺术为例,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几大优势社会阶层依次高调亮相,占据了显赫的文化地位:起初是党政官员和厂长书记作为改革明星尽领风骚(如柯云路的《新星》、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以及数量众多的反腐作品等等);其后是知识分子成为纯文学的绝对主角;然后是城市“小资”和办公室白领成了大部分通俗文艺作品的主人公??以工人、农民等劳动者和社会草根阶层为主人公的文艺作品逐步退居边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与前几类文艺作品分庭抗礼。

即使还存在以劳动者为主人公的文艺作品,分析起来,也具有两大不足之处:一是在严肃文艺作品中,劳动者不再是作为“英雄”、“历史主体”和“历史创造者”而出场,而仅仅是改革的客体、被动承受者和受苦受难者,他们只是作家艺术家(知识分子)同情并寄托其道德愤慨的载体和对象,至于他们本身的觉醒和主动抗争在这类作品中则极为罕见;二是在通俗文艺(相声、小品、喜剧、电视剧、通俗小说)中,底层社会阶层的生态实际上成了占优势地位的社会阶层猎奇、消遣、娱乐的对象,或最多不过是底层社会阶层自我消遣、自我娱乐、自我调侃的载体,使自己苦涩的生活增加一点儿可怜的快乐。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情况也差不多。有体制化的马克思主义、新儒家保守主义、新权威主义在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张目,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在为私营企业主和企业家们张目,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为“小资”张目。可是,谁来为草根劳动者张目?上世纪90年代曾经有一个“新左派”为社会底层说了几句话,但他们都不过是躲在象牙塔里的学院派知识分子。并不真正接近和了解社会底层,也远远不能与社会底层相结合,后来他们干脆销声匿迹了。当然始终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为劳动者的权益呼吁和呐喊,不过他们大都处于学术界的边缘状态,他们的观点和建议很难进入立法和决策程序。

占人口大多数而又处于弱势地位,劳动者的这种文化上的失语、沉默、缺席、边缘化,一方面是由于其经济政治上的地位不断滑落造成的,另一方面又推动了他们经济政治上的进一步滑落,其社会政治后果将是极为严重的:

首先,劳动者在文化上的匮乏会加剧他们在经济上的弱势地位。我国经济是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混合,知识和文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缺乏知识和文化资源的劳动者将在市场竞争和劳资谈判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在国民收入第一次分配过程中所获的份额将会越来越低。

其次,缺乏思想文化资源会使劳动者在社会协商对话和政治法律博弈过程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不利于劳动者通过立法途径在国民收入第二次分配中获得更多的补偿,不利于提高本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不利于劳动者真正成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和国家的真正主人。要知道,社会协商对话和政治法律博弈是一个讲理的过程,你有理说不出,就会眼睁睁失去你应该得到的东西。

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 论微博与劳工文化的传播研究

可见,劳动文化或劳工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已经被提到有关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议事日程上来了,否则,中国的贫富两极分化还将愈演愈烈,中国的劳资矛盾和社会冲突会越来越加剧,而这与执政党所提出的建设民主、法治、公正、和谐的现代社会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二、如何建设和发展劳工文化

在人类劳动文化、劳工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知识分子起过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也绝对不能高估,它必须有两个必要的前提:第一,劳动者才是劳工文化的第一主体和创造者,知识分子只是对原生的劳工文化加以提炼、概括、深化、传播和发扬光大,他们不能在自己的学院或书房里创造出这种文化;第二,知识分子绝对不应该越俎代庖,替劳动者创造这种文化,然后自上而下、自外而内地灌输给劳动者。

从这个观点来看当代中国的劳工文化建设,我们会发现两个严重不足:一是知识分子尚未深入到劳动群众之中,真正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以及心理、愿望、要求、思想状况,而主要是出于同情、良知和正义感为劳动者“打抱不平”,这使得他们的理论很难与劳工实际相结合;二是劳动者本身还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自在的发展阶段,还未能形成明确的自我意识,对自己的地位、力量、优势、弱点还没有明确的认知,对抗争、维权的道路更是模糊不清,他们大体上还是一盘散沙,还没有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也就是说,他们还没有从自己的生存状态中内在地形成一种自己的文化。

然而,当代中国劳工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若干前提也正在形成过程之中,这不仅表现在一部分知识分子正在向劳动群众靠拢,而且也表现在一部分劳工已经具有较为清晰明确的自我意识和文化自觉。尽管在思想意识形态层面,我们还没有看到像19世纪欧美国家出现过的工人思想家(如魏特林、狄慈根、龚帕斯等等),但是在开风气之先的文学艺术领域,许多工人已经开始浮出水面乃至崭露头角了,各种工人诗歌、工人小说、工人音乐、工人摇滚、工人戏剧、工人电影等工人文艺小团队或个人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最著名的当然要算走上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

和春晚舞台的“旭日阳刚”组合了,其次有在“中国达人秀”中大放异彩的老皮匠乐队和民工街舞团。此外还有许多活跃在网络和地方电视台的民工艺术团体或个人。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四川籍民工周述恒,在自己十几年打工经历的基础上创作了50万字的长篇小说《中国农民工》,网上点击量超过50万人次,后来由世界知识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发行。

在这些工人文学艺术家中,北京“工友之家”总干事、新工人艺术团团长孙恒是率先达到了“劳工文化”思想高度的先行者。1998年,孙恒辞去音乐教师的工作,只身一人带着一把破吉他到北京打工,做过搬运工、推销员、酒吧歌手等。1999年在全国各地流浪的孙恒开始为工友写歌、唱歌,之后回到北京在打工子弟学校做志愿者,教孩子们唱歌。2002年,孙恒发起创办打工青年艺术团,奔赴工地、工厂、学校、社区为打工者做义务演出,同时开展权益宣传;2005年用艺术团第一张专辑唱片版税创办同心实验学校;2006年发起创办同心互惠公益商店;2008年发起创办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2009年发起创办同心创业培训中心。目前,该艺术团有文艺骨干10名,志愿者几十人,大家均是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创作和义务演出活动。艺术团已出版5张专辑唱片,演出累计超过500场次,直接观众超过20万人次。

下面是孙恒对新工人文化的一些思考:

1.从“打工者”到“新工人”:主体性的确立。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的历史,不知道自己的现在,那么他也将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一个群体、一个社会也是如此。新工人文化艺术节以名称上的改变,从而确定了我们的主体性:我们是当代的新工人,而非其他;我们的艺术节是为展现我们当代劳动者精神文化的艺术节,而非其他。

2.什么是文化。

谈到文化,我们总是觉得很抽象,总是觉得文化离我们很远,好像穷人就等于没文化。

我认为我们的文化,就是我们在劳动过程中的血和汗。就是我们对现实生活中辛酸苦辣的体验,就是我们的痛苦和我们的欢乐,就是我们的所思所想和生活方式,就是我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生活、对未来的看法;这一切,都是我们的文化。

3.为什么我们没有自己的文化。

为什么我们创造了物质财富、创造了世界、创造了历史,到头来却没有我们的文化、没有我们的历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文化和历史是需要有载体记录下来的。在以前,掌握记录文化工具和技术的人都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少数人,他们记录创造的文化历史必然是反映统治阶级的文化历史,从古代的文化历史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历朝历代统治阶级、将相王侯、才子佳人的文化历史,而看不到普通劳动人民的文化历史。现在,随着资本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精细,使得掌握文化艺术创作工具的人也越来越专业化、精英化,而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士”、“明星大腕儿”们却日益脱离劳动大众,脱离我们的现实生活,他们已经不能再满足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了。可是我们普通劳动者为了每天基本的衣食和生存却要终日劳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创作,但这并不等于我们不需要精神文化生活,作为一个人这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我们最基本的权利。

4.新工人文化的重要性。

什么是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从哪里来?我认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应该是自食其力、独立自主的人;应该是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未来充满希望、对他人充满尊重和友爱、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应该是一个追求自由、向往有尊严生活的人。我认为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应该是从我们真实的劳动、工作、生活和体验中来;应该帮助我们回到我们的真实世界,而非逃离现实;应该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自己,而非失去自己;应该帮助我们摆脱物质和金钱的奴役,而非被奴役。

今天我们所能够听到的和看到的主流文化大多是为资本服务的,那些源源不断从工厂流水线上被生产出来的毫无情感、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化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大家的消费和娱乐,主要是为了从消费者手中赚取利润。

也许你会说:我们生活在现在的社会里,已经离不开消费和娱乐,那些流行歌曲也很好听啊,那些大片儿也很好看啊,我觉得也没有什么不舒服啊?是的,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我们当然需要消费和娱乐,但更确切一点的说,应该是我们需要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所以,我们必须自己搭台、自己唱戏,必须建立起以劳动价值观和劳动者为主体的文化。

5.新工人文化的作用。

在资本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面临两种压迫:物质、经济上的压迫和精神、文化上的压迫;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新工人文化是为当代劳动者服务的文化,是要帮助我们劳动者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主性,从而使我们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有尊严的劳动者,获得精神上和文化上的解放。

6.自己搭台自己唱戏。

我们不能再按照主流社会资本的逻辑去思考问题,不能去按照资本制定的游戏规则去玩儿这个游戏,我们必须跳出现在的游戏规则,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标准和规则,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创造出全新的文化。比如:

我们来唱自己的歌,我们的标准不再是看谁的嗓音优美、华丽,而是我们的真实情感和我们的心声。

今天和以往不同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记录文化历史的工具技术越来越平民化,互联网、录音笔、数码相机、摄影机的使用也越来越大众化。我们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我们已经具备掌握使用这些技术工具的物质基础,所以今天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来自己记录和创造我们自己的文化历史了。

今天——我们要自己搭台自己唱戏,要建立起真正属于我们劳动者自己的精神文化,因为——没有我们的文化就没有我们的历史,没有我们的历史就没有我们的将来(j)。

三、微博是劳工文化传播的最方便和有效的平台

有了劳工文化,还存在~个如何传播这种文化的问题。当然,传统的书籍、报纸、杂志,还有电台、电视、影视,仍然是重要的传播媒体,但是相比之下,近几年来蓬勃兴起的微博,对劳工文化的传播来说,应该说是最方便、最廉价、最快捷、最有效的媒体和渠道,值得引起劳动者和工人群众的高度重视。

关于微博的发展趋势,著名经济学家韩志国有如下六大预测:(1)微博将成为生活与交往的最重要平台;(2)互联网使平面媒体成为二流,微博将使平面媒体成为三流;(3)QQ、MSN都将在竞争中输给微博;(4)微博公司的上市已指日可待,新浪微博的股价将超越新浪;(5)没有微博的生活将很难想象也很难坚持;(6)微博将成为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喜好②。这一发展趋势,对工人群众传播自己的声音、思想和文化的确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5461/487582103.html

更多阅读

“越界”文人不逾矩——访许子东2012年1期文化 许子东微博

◎ 文/本刊记者 陈佳冉许子东实现从“人名”到“名人”的跨越,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10年前他录的那一集《锵锵三人行》。从此,在大学教书的“许老师”,研究郁达夫、张爱玲的“许教授”,插过秧炼过钢的“许知青”,统统淡出,留在公众视野里的

宋石男:我为什么离开新浪微博(11.7.14)

诸君,我今日离开新浪微博,不再于此地发言。谢谢各位一年来的关注,也谢谢各位与我24万余次的互动。我从中获益良多,结交良朋佳友,增长认知广度。我仍会保留账号,如有要事,可 @ 我或私信。但我更希望与诸君在网易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

梁洛施与李泽楷“领”微博 结婚证啦 李泽楷为何不娶梁洛施

近日,微博推出微博结婚证板块,引来数万网友追捧。梁洛施与李泽楷“领”结婚证、凤姐“闪婚”奥巴马、肯德基迎娶麦当劳、蜡笔小新“娶”樱桃小丸子……这些劲爆的消息都来自于新浪微博最近推出的“微博结婚证”。梁洛施与李泽楷微博

微博逆袭:社会化营销价值的回归

■文/本刊记者徐铱璟  发自北京最近,一个正在电商创业的朋友谈及怎么做市场推广,当聊到传播渠道时,他说“微博我们就不打算做了,感觉现在也没什么人用”,我忍不住打断

声明:《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 论微博与劳工文化的传播研究》为网友本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