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考点总结 高一语文考点古文知识总结

古文是高中语文必考的重要内容,古文基础知识的背诵记忆对于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古文知识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 (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 (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 (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 (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拿、用)

“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 (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 (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

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 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 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2.欲与 ( 之 ) 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医学基础知识考点总结 高一语文考点古文知识总结

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 ( 介宾短语后置 )2、 嘉为先言于秦王 ( 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 ( 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 ( 介宾短语后置 )

定语后置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发尽上指冠 头发

2、顾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3.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4.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3. 荆轲有所待( 有……的)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 通“纳”)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 通“座”)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夜驰之(之:到,往)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从沛公(从:跟从)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与臣游(游:交往)籍吏民(籍:登记)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具言(具:详细,完备)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杀人如不能举(举;尽)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坐须臾(须臾:片刻)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督过之(督过:责备)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固不如也(固:当然)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因言曰(因:趁机)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以示之者三(三:多次)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13. 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 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1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17. 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18. 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19. 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20. 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21. 此其志不在小 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 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此亡秦之续耳

(二)被动句:1.若屑皆且为所虏2.晋属今为之虏矣

(三)宾语前置句: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4.大王来何操5.沛公安在6.今日之事何如?7. 何辞为?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 沛公欲王于关中。3. 具告之以事。4. 良曰:“长于臣。”5. 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

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3.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4. 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5. 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6.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词多义

(一)为人为刀姐,我为鱼肉 动词,是,使子婴为相 动词,做,担当,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谁为大王为此计 动词,出,制定,且为之奈何 动词,对付,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给,

(二)故故听之 连词,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故遣将守关者 副词,特意

(三)辞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未辞也(告辞,辞别)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妇女无所幸(宠幸)故幸来告良(幸而)

《诗经》两首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②开始。如:天 下之难比作于易。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靡: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6.思: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雨: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②离散。如:一别如雨。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6061/241348680.html

更多阅读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考点集(上)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考点集训一、知识点归类。1.给加点的字注音。痴想(chī)  凝成(níng)  诱惑(huò)屡次(lǚ) 耸立(sǒng) 喧腾(téng)一瞬(shùn) 目眩(xuàn)晕倒(yūn)迂回(yū) 嘲笑(cháo) 啜泣(chuò)迸溅(bèng) 沉淀(

2017年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知识

  2017年公共基础知识考点需要考察政治、经济等等的方面,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2017年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年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政治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2017公共基础知识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重点总结有利于考生复习公共基础知识和通过考试,那么你对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1、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

医学基础知识历年真题 公共医学基础知识试题

  为帮助广大考生备考医疗事业单位、医院系统,提供公共医学基础知识试题,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医学基础知识试题  医学基础知识  1、泄泻湿热伤中证的临床特点是(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声明:《医学基础知识考点总结 高一语文考点古文知识总结》为网友奔雷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