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人物论文“毛泽东”,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近代史人物论文“毛泽东”篇一
《毛泽东的中国梦》
摘要: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恰好现在我国正在全面推广中国梦,我们可以抽象出毛主席的伟大的中国梦:救民治国、共同富裕、独立自主、赶英超美。那么,我们该如何去领悟他的中国梦?
关键词:伟大领袖毛泽东中国梦救民治国共同富裕独立自主赶英超美内涵
前言: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马上就要120周年,恰好现在我国正在全面推广中国梦,我们可以抽象出毛主席的伟大的中国梦:救民治国、共同富裕、独立自主、赶英超美。尽管毛泽东的时代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作为后人,更应该去领悟毛主席的中国梦的内涵。
一、救民治国——国家和民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一个心怀“救民治国”志向的理想主义者,民众的利益、国家的利益自然高于一切——高于家人福祉、高于一己私利、甚至高于曾经一起赴汤蹈火出生入死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不难理解毛泽东的救民治国梦,也就不难理解毛泽东为何会送子下乡,为什么会送子上前线(不幸战死),为什么会让务农的亲人继续务农、让做工的亲人继续做工。作为一个国家主席,他确实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而他却没用用这种权利去为自己和家人谋利,相反,我们总听说的是他简陋的办公场所、简朴的生活起居、以及与全国人民一起的同甘共苦。
再往前推,在战争年代,对于确定了自己的“救民治国”理想的毛泽东,掀起了一层又一层波澜壮阔的为理想而奋斗的浪花。身处逆境中的毛泽东,对理想的追求始终不渝。比如毛泽东在井冈山和江西苏区成功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人、兵、枪越来越多,地盘和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毛泽东连续四次挫败国民党军发动的围剿,毛泽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等表现出来的卓越才能,已经在井冈山根据地得到充分证明。尽管在这段过程中他受过排挤,也遭过误会,但毛泽东始终坚定信念,为劳苦的人民而斗争。
二、共同富裕——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的“救民治国”首先把眼光投向了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救农民于水深火热。自1925年春开始,应该说当时的毛泽东还“位卑言轻”,毛泽东就把主要精力用于指导开展农民运动的实践,就致力于中国的农民运动。在毛泽东看来,只要中国的农民富裕了,才是整个中国的富裕;只要中国的农业发展了,才是整个中国的发展;只要中国的农村强大了,才是整个中国的真正强大——毛泽东“救国救民”的梦想就实现了。事实上,毛泽东“发动农民、教育农民、动员农民、富裕农民”的思想一直贯穿于他整个执政全程。通观执掌政权后的毛泽东,始终把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为农业发展、农民富裕想方设法。从“分田单干”到“互助组”到“初级社”到“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表面上看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更替,事实上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变更,是“共同富裕”的逐步推进。毛泽东之所以在一个不长的时间里,从“分田单干”,迅速过渡到“合伙结社”,主要是因为,在他看来,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虽然农村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生活也有了明显改善。但是,许多农民尤其是贫农、下中农由于缺少农具、耕畜和资金,生产经营的困难仍然比较大,再加上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农村中开始出现贫富两极分化,久而久之必定偏离“共同富裕”的理想目标。“大集体”则可以有效避免“贫富分化”。共同富裕,首先体现的还是是毛泽东的救民治国,不只是农村,在城市,通过私营企业改造,全面实行公有制经济,并在分配领域实行“八级工资制”——即按参加工作时间、技术熟练程度、工作岗位性质等把工资报酬等级设为为八级,按级别发给不同的工资。在住房、就医、就学等社会保障上,则实行廉价租住(集体分房、一户一房)、合作医疗、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等,同样实行有限区别的“社会福利共享”,最大限度地避免在社会基本保障上出现的悬殊差距,没有别墅、没有VIP、没有“重点学校”、没有“权贵”。
三、独立自主——落后就要挨打,要站稳先自强
有的人说,“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救民治国理想的重要灵魂,也是构成毛泽东“中国梦”的核心篇章,更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之一。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源自于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历史传承,源自于对文明古国从强盛到衰败的深刻反思,源自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自信,当然也一定与毛泽东争强好胜的心理品质有关。比如与“老大哥”苏联合作中的“独立自主”。一方面一个一穷二白的中国,一个百废待兴的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急需要来自“老大哥”在工业、技术上的支持,而另一方面,作为“老大哥”的苏联,曾经的沙俄帝国的扩展文化犹在,彼得大帝的霸权遗风尚存,虽然苏联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企图对中国的“控制”仍野心勃勃。为此,奉行“独立自主”的毛泽东与“仗势欺人”的斯大林进行了一场艰苦的谈判,即《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六十年代初,苏联终于背信弃义撤走专家、威胁逼债,而此时的中国又屋漏偏逢连夜雨,中国大地天灾横行。但是毛泽东仍然始终不渝地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同甘共苦,勒紧裤带,不过几年的工夫,困难重重的国民经济就走出低谷,社会主义建设重新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正是因为毛泽东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把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度降到了最低,任凭国际经济危机风起云涌,中国经济始终保持了平稳、健康、快速的增长。坚持了独立自主,自然远离了仰人鼻息,也与奴颜婢膝格格不入。
对于毛泽东,我们能说的有许多,人无完人,毛泽东也有他自己的失误,如果说他的缺点就如星星,那么他的优点就如太阳,因为,太阳出来,星星也就消失了。不管怎么说,毛泽东始终是我们的伟大领袖,他对新中国的贡献是永远不可替代和磨灭的,作为一个中国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去学习他的思想,去研究他的事迹,去总结他的失误,才能为以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做出贡献。
中国近代史人物论文“毛泽东”篇二
《我眼中的的毛泽东》
摘要:毛泽领导中国共产党一次次脱离被国民党的围剿的危险,与此同时日积月累地增强其力量,发展壮大至最终成功解放中国各地。在完成解放全国各地之后,毛泽东开始着力于恢复经济,争取广大人民支持。一步步地提高着中国的经济水平,改善着人民的生活。渐渐实行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但是难免在发展的路上,毛泽东也会因为过于急切,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一系列错误。而后在处理阶级斗争方面,也犯了一些错误,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使得中国的发展脚步停滞了一段时间。关键词:毛泽东我眼中的毛泽东在我眼中的地位最开始也只是中国建国后那个时代的最高领导人,人们对他的感觉在我眼中也只是他很受人尊敬,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当然,对于我这么个一看见历史就头疼欲裂,一看见战争相关的东西就避之不及的人来说,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于毛泽东的认识并没有增加多少,如果硬要说对毛泽东的新认识吧,大概就是全中国人都爱的“毛爷爷”——印着毛泽东头像的那张百元大钞。由此可见,我对毛泽东所知甚少,但是在阅读完了有关毛泽东生平的书籍之后,我在对于毛泽东的认识上产生了巨大的飞跃,终于也算是有了一些认识;同时,毛泽东的生平,说白了几乎就是大半部中国近现代史,因而我对于历史知识的空白又被填补了大半。
一、毛泽东是个军事指挥天才
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枪杆子中出政权的论断。被派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的毛泽东,看到秋收起义不对相继失利,遂毅然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同年十月,他率领约一千人抵达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开始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不久朱德率南昌起义余部等到井冈山,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久朱德率南昌起义余部等到井冈山,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
一九二九年一月,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遭到了湘赣两省敌军大规模的“会剿”,毛泽东和朱德率其主力向赣南进军,后出击闽西。红四军在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通称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从建立到撤出,经历了蒋介石对它的五次“围剿”,历时四年。
一九三零年十月底,当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时,以红四军为主力之一的红军已经逐步发展为红一方面军,约四万兵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为了粉碎第一次“围剿”,毛泽东提出“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主张在根据地中心地区与敌作战,随即他和朱德等领导红一方面军完成了长期以来由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重大战略转变。同年十二月至次年九月,他同朱德指挥红军以三万至四万兵力抵抗敌人十万、二十万甚至三十万兵力,实行在战略上以弱胜强、在战术上以多击少的作战原则,集中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连续粉碎了蒋介石发动的三次“围剿”,使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而后,中共在“左倾”领导人的错误领导下,惨遭损失。终于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受到与大多数人的赞同,并被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由此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指挥中央红军实施高度灵活的运动战,纵横驰骋于川滇黔边界地区,四度赤水,突然南渡乌江,威逼贵阳,疾进云南,乘虚抢渡金沙江,从而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出生于农村,只上过普通高等学校,未在军校具体学过战争知识,却能如此精妙地用兵。由此可见毛泽东在战略指挥方面有着极其强大的天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事指挥天才。由此,我也坚定了一个信念,一个人在这方面没有具体学习过其专业知识,并不一定就代表你做不了、做不好这件事。
二、毛泽东对治理国家也有一手
建国伊始,为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毛泽东领导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土地改革运动早在解放战争中已经开始,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扩大到广大新解放区,到一九五三年顺利完成。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长达两前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充分的发挥了出来。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肃清了国民挡在大陆的残余势力,铲除了历代政府所不能解决的“匪祸”和黑社会势力,使长期动荡的中国社会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安定祥和的局面。
毛泽东在全国各界的支持下,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国民党政府留下的是烂摊子,当时的国民经济总水平远低于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到一九五二年底,只用了三年时间,全国工农业生产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就连当初认为共产党“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人,也不得不对中国共产党的治国能力表示佩服。
毛泽东在建国初期还发动和领导了声势浩大的“三反”、“五反”运动。“三反”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主要是肃清党和政府内部的贪污蜕化分子;“五反”即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经济情报,重点打击投机违法的资本家。“三反”、“五反”紧密配合,标本兼职,是这个时期的党风和社会风气成为建国以后最好的时期之一。
国民经济恢复以后,中国面临两大任务:亦是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二是解决占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人的温饱问题。为此,从一九五二年下半年起,毛泽东开始在中共中央内部酝酿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将分散落后的个体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稀有质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经济上的不平等,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
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六年,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苏联为借鉴,独创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改造道路。在农业改造方面,创造出从互助组逐渐过渡到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改造道路;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面,通过从国家委托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的多种过渡形式,最后实现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在改造中,工农业总产值保持了每年百分之十五左右的增长率,为下一步的全面经济建设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不得不说毛泽东在治理国家方面有厉害的地方,建国后能清楚地接二连三地认识到国家的突出问题,并大力着手解决,同时也能清醒地注意到党内纪律的问题,立刻予以整改。这提醒我们:在情势复杂的情况,即便手头的事情多么纷繁复杂恼人,也应该保持一个清醒冷静的头脑,时刻思考主要矛盾和潜在矛盾的转换和着手解决。
三、毛泽东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一)人民公社化运动一九五八年,毛泽东希望尽快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指导思想脱离了实际,违背了经济规律,结果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
很快,毛泽东意识到错误,并准备纠正时。一九五九年,在江西庐山召开的中央会议上,由于毛泽东不能接受彭德怀提出的“大跃进”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的分析与对问题严重程度的估计,把原定的纠正“左倾”错误一下子转为反“右倾”,使错误延续了更长的时间,加上自然灾害等原因,中国陷入了三年困难时期。
由此可见,毛泽东虽是伟人,也是个人,也会因情绪闹矛盾而犯错误。不过,我想我还是应该记住: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二)“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从一九六六年五月发动,到一九七六年十月结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这场运动以“文化”命名,是由于运动从文化领域开始。但在毛泽东看来,他实质上是一场政治大革命,目的是要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通过一九六六年五月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毛泽东不顾一切阻力,全面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一九六七年一月,他支持上海夺权风暴,由此引发了“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失控局面。这是毛泽东始料不及的。从这年夏季起,他通过巡视外地、军队介入地方,逮捕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几个极左人物的办法,力图收拾局面。一九六九年四月召开的中共“九大”,在毛泽东看来,是这一努力的的最后完成。
但在以后全国并没有像毛泽东希望的那样,出现稳定的局面。在“文化大革命”的后半期,接连出现了林彪、江青两个阴谋集团。正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中国政局的连续动乱,在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及实践的破产。毛泽东再也没有像从前那样,奇迹般地带领党和人民从困境中走出来。
从这里,我得到了一个启发: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切实考察一下,仔细考虑一下自己决定的是否存在一些局限性,设想一下它会带来的利弊,相以权衡。最后定下自己的决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图说毛泽东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