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惊蛰养生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惊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蛰”指冬眠,“惊蛰”就是指蛰伏在泥土中的动物开始出来活动。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惊蛰节气养生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惊蛰节气介绍

惊蛰节气前后,冷暖空气交替开始频繁,冷空气尚显余威,有时还会长驱直入;暖空气与时俱进,势力渐强。南方阴雨开始增多,北方干燥多风。有谚语说:“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等,可见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是惊蛰期间的天气特点。

惊蛰节气虽已回暖,但不可掉以轻心。因为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各种传染病也开始流行。所以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留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惊蛰后,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民间称之为“春困”。这是因为春回大地,天气渐暖,人体皮肤的血管和毛孔也逐渐舒张,需要的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由于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相对稳定的,供应外周的血量增多,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所以容易出现“春困”。《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志生。”意思是说,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传统医学认为,春属木,入味为酸,对应五脏为肝,顺应自然界生长生发之规律,春季容易肝风、肝火妄动,易引起心脑血管病及高血压病。因此,惊蛰季节要少吃酸,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利水祛湿、健脾补益作用的汤水或食疗粥来增强体质,如大枣粥、山药粥、苋菜头云苓鲫鱼汤等。

另外,惊蛰时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春笋、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惊蛰节气养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我们知道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中气和十二节气,中气表示一种气候的到来,节气则表示一种气候向另一种气候转变的过渡点。就像从一间房进入另一间房,需要打开一扇门。开这扇门的动力,就叫做节。或者说你向前迈一步,这个膝关节产生的作用力就叫做节。惊蛰前一个中气为雨水,雨者从天而降也,故称为天之气;惊蛰的下一个中气是春分,春分代表地气开始上升,分土而出,故称春分为地气。地气要出来,得要先破土,故曰破土而出。

比如我们要挖一条隧道,或修一座桥,首先得要动土。轰隆一声巨响,土松而破,这是人为的力量。地气想要破土,就得借助于天气的力量。我们常听说,某某地方的一颗古树被雷劈了,这就是地气借天气破土的现象。所谓的天动地摇,天雷震,地气出,故而旧时以及现在的台湾把惊蛰节称之为雷公节。

东方为春为木,故草木萌动。草木动则万物动焉,所以惊蛰三侯中一候桃始华,桃花开始开花了;二候,仓庚鸣,黄鹂开始歌唱了;三候鹰化鸠,南燕北归,动物开始繁殖后代了。所有的一切都是地气开始升发的结果

蛰者,伏也。蛰伏在地下的一切生机都被这个春雷惊醒,蠢蠢欲动,故称为惊蛰。

刚刚讲过,从天气到地气,这个中间过渡称之为节。惊蛰前为雨水天气,后为春分地气。雨水节气所对应人体脏腑为肺,春分节气所对应的人体脏腑为大肠。

肺与大肠相表里,故而肺有推动大肠蠕动的作用。有些人会有肚子里嘟嘟作响的肠鸣现象,这就是肺气有推动大肠受阻而产生的现象。日常生活中,我们用一根吸管对着水杯里的水吹气,就会发出这种响声,如果水能自由流动则不会产生这种响声。所以对于人体来说肺在这个时间段作用于大肠这个地气时,产生蠕动的力量就称之为节。肺调节水液的功能,全在于此。

对天地来说,雨水所代表的天气对春分代表的地气产生推动力量的过程就叫做惊蛰节。对人体来说,如果这个肺产生的力量过大,就会把水液全部挤到肾和膀胱形成尿液,因而产生尿频、大便秘结的症状,中医称之为脾约。很多糖尿病人有这个现象,麻子仁丸能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肺气的力量不够大,水液就会积聚在大肠。从而形成小便不多且黄,大便溏稀的症状,中医称为疾湿内阻,参苓白术丸可解决这一问题。

二十四节气惊蛰养生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惊蛰

其实这些病症都是在调节这个节的过程中力量出现的问题。就像开一扇门,力量过大门就坏了,力量过小,门推不开一个道理。

所以对于人体来说,针对上述病症就要调节这扇门的开关了。我们身体上有这么一个穴位,叫做列缺,属于肺经的络穴。络者,联络大肠之意。同时列缺穴又是肺经与任脉的交会穴。任脉别称为阳脉之海,共二十四穴,对应二十四节气。

列缺这个名称很有诗意,借用古雷神的名字命名的。雷神是干什么的呢?行雷降雨、拨动地气的。所以惊蛰这个节气对应人体的穴位就是列缺,调节列缺就是调节人体这个天气与地气的关系,也就是调节肺与大肠的关系。所以列缺穴就是肺行使调节水液这个功能的开关。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泄之的原理,肺气不足的可灸之,肺气实者重按之。

惊蛰节气有个习俗——吃梨。寓意与疾病远离之意,但吃梨也需分人体质而论。

梨有润肺、清胃、凉心、化痰止咳、养阴濡燥、散节通肠、止烦渴之功效。还能解丹石、烟煤、酒精之毒。绞汁服饮最为适宜。其中以皮薄心小,肉细无渣,无酸味者最为上品。切片贴火伤,止痛不烂。梨味甘性凉,对于寒性体质的人还是少吃为宜,虚寒腹泻,乳妇、金疮病者忌服,产后须蒸熟而食,与芦菔(白萝卜)同藏可保鲜不烂。

人们常说春季养肝,为何从雨水到惊蛰,我们一直在讲肺呢?《内经,阴阳象大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出酸,酸生肝,在天为风,在地为木,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对于天地来说,这个木气要生发,得要让这个燥下降才行。因为燥胜风,故而燥气不降,则肝气不升,燥称阳明燥金。阳明昨天讲过就是胃和大肠,大肠之气不降,肝气怎么能升起来呢?故而在惊蛰这个节气上,我们得依从天地的变化,先把这个天地气交的工作做好。

有些人又讲,至少要把这个咳嗽说说吧,咳嗽我们在咳论里面讲过,主要原因还是肺气壅塞在上,不能降入土中。

春天来了,赏花,春游,植树,其乐融融。有些人会皮肤过敏,或红或痒,《十九病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过敏发痒就是这个心火出现了问题。火有刑金的特点,金属肺,主皮毛,所以反应在皮肤上,故而在春秋两季过敏多发。对于这种春天皮肤过敏现象,从心肺去治是必生效果的。养阴清肺丸配牛黄清心丸,是最佳搭档。一些久治不愈的病者,当求医问诊,以辩病机。

惊蛰养生方

惊蛰的时候适合于清一清大肠,大肠清干净了,我们的气血升发就会有一个好的环境。有便秘的人注意看一下自己的食指,食指上面的青筋会暴出来,因为你的健康一定是看手上的青筋可以看得到,健康的人手背上面是看不到青筋的,青筋是隐藏在里面的。如果身体不好的时候,血液里面的毒素就沉积太多,青筋就暴露出来,浮在手上来了。

大拇指上面如果有青筋浮现出来,那是表示呼吸系统有问题,肺经不畅,因为肺经是走大拇指的,就会容易咳嗽、气喘,容易生痰、有痰。

食指的青筋暴露出来,它是表示大肠经不畅顺,当然是排泄有问题,或者就会便秘,或者就会老腹泻。

中指走的是心包经,如果有青筋暴露就表示心包经有问题,容易出现心慌、胸闷,或者脑供血不足,心包经不畅顺就容易有冠心病,包括二尖瓣关闭不全等等。

无名指对应的是三焦经,如果有青筋突出的话是表示容易有肝胆的问题,比方说内分泌紊乱或者肝火太旺。

小指走的是心经和小肠经,如果有青筋的话,它反映的是肾的问题,就会容易出现肾虚尿频、腿肿、四肢无力。

惊蛰节气里面的食疗方:可以用柏子仁十克,核桃仁二十五克,白芝麻二十五克,这三种打成粉以后,再放一点大米煮粥,将要熟的时候再放一点蜂蜜进去,这样就能够润肠,能够治便秘,能够改善睡眠,能够帮助清理大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6861/301421552.html

更多阅读

(80)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 二十四节气导引术

书名: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中医的时间智慧作者:张明亮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3月内容提要:二十四节气导引术,相传为唐末五代宋初时期,我国著名的道教养生家陈抟老祖陈希夷所创,关于二十四节气导引术完整的记载,现在我们能够

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是什么意思 如何做好惊蛰养生保健

目录:第一章:惊蛰是什么意思 如何做好惊蛰养生保健第二章:中医体质养生 惊蛰节气养生之道第三章:惊蛰食疗养生 8款春季养生食谱编者按:今天正是24节气中的惊蛰,意味着从今天开始,冬眠于地下的生物都开始苏醒回归春的怀抱。那么这一时节

惊蛰节气人体变化 惊蛰节气如何养生

  惊蛰节气如何养生?“惊蛰”已进入农历二月,此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将万籁的生灵从梦乡中惊醒,进入新一年的生、长、化、收。此时的春雷尤为重要,象征着阳气的升腾、新一轮的开始。  如果惊蛰期间没有春雷,这一年万物的生气

惊蛰节气 惊蛰节气不同体质人群养生有方

  惊蛰节气如何养生?惊蛰,春天的第三个节气。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由于惊蛰时候天气转暖,雨水渐多,人们除了出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的“春困”症状外,还会在这时节容易感染肝病、痄腮、流感等

惊蛰节气 惊蛰节气慎动肝火

  惊蛰慎动肝火  3月5日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此时节,气温回升,天气渐暖,春雷乍响,专家提醒公众要慎动肝火。  (爱华阅读配图)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3月5日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声明:《二十四节气惊蛰养生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惊蛰》为网友追梦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