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高中地理学习策略指导及训练方式的研究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改变地理教学现状的需要,是现代学习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高考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供您参考。
高考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一
20xx年高考已经结束,地理试题与往年相比,试题比较平稳,突出主干知识考查,注重能力培养,没有偏、难、怪题,较好地体现了课改精神。特点如下:
从考查的知识点看,今年的考点主要集中在必修1、必修2、必修3的大气、农业、工业、人口、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地球运动部分重现且难度较往年有所下降。试题充分体现了重基础、重主干知识的考查特点。
从材料选择角度看,今年的地理试题关注关系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问题,紧密联系实际,用所学理论解答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一、重主干知识,能力覆盖相似
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和方向都是高中地理的核心主干知识和四方面的能力。如大气、农业、工业、人口等,都是高中地理知识的主干,也成为近年高考中出题的重点知识块。在每个重点知识块的选点命题又以核心知识为主。如农业、工业重点考区位因素。绝大多数考题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立意十分明显,尤其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加强区域分析内容的考查
如选择题除3、7、8、9、10、11题外,其它都与区域地理分析相关;综合题更加突出了区域分析.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依旧是主体,占的比重大。选择题1、4、5、6、7、8、9题,综合题36、37题都重点考查了自然条件分析。另外,学生读图识图能力依旧是地理考试的重点,全卷共10副图,所有试题都与图相连,体现图象考查、能力立意,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重视对图像的考查,从多角度考查了考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在考查能力
试题对考生逻辑思维、综合思维等地理思维能力进行了重点考查,如选择题2、8、9、10题,只看题干,考生难免迷惘,只要通读全题、认真分析材料,则不难作答。虽然没有偏、难、怪题,但考生想拿高分也不容易。只有那些地理素养深厚、答题习惯良好、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才能拿到较高分数。11个选择题,思考量都比较大,稍有疏忽就可能丢分。
四、贴近生活现实,学以致用
试题关注关系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问题,紧密联系实际,用所学理论解答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试题中涉及了生活中较常见的自驾旅游、人口迁移等我国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也是考生比较熟悉的社会现象,较易得到考生认同。
五、强化趋热求新
高考永远不回避热点,通过联系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充分说明了地理学科的应用性,选择第2题涉及到光热发电,选择第4、5、6题铁路交通,7、8、9题涉及全球气候变化,36题错那湖沿岸沙尘暴,37题第3问涉及到工业污染,都是今年度较新、热的话题,或地理学科的前沿知识。
六、开放式的讨论试题,强调探究能力
37题第三问开放性的试题,有人提出观点,问考生是否赞成。这些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并不唯一,只要考生能阐述清楚理由即可。
七、新增加考查内容 地球运动部分已三年没有考查,选择题第3题考查日影方位,难度适中,波澜不惊,进一步丰富地理考查知识。
现将一年地理学科备考复习方法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读《考试大纲》,捕捉高考信息
开学初,利用集体备课,认真研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内容,确定高考地理科考试内容。内容包括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选修模块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
1、考核目标与要求
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等。
③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④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高考试题特点、变化与启示
(1)关注命题人的关注点:了解命题人的总体想法:理解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具体表现在:
①注重评价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品质;
②注重考查学习方法与过程;
③注重考查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④注重社会重大问题的地理认识,体现学科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2)新课程的高考命题原则
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为评价核心,在试题设计上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发展重大问题;
②试卷布局设定考查重点和层次要求,拓宽考查空间;
③适当增加开放型试题,鼓励有创造性答案;
④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起点高、落点低,立意鲜明、背景新颖、设问灵活、层次清晰,体现学科自身价值;
⑤读题时间多、做题时间少,重在考查思维能力;
⑥入门宽,路子多;大开口,小出口,层层设卡,题题把关;⑦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
二、研究学生,研究学情
本届学生地理基础较为薄弱,整体学科素养比较低。同时对新课程概念模糊,不能够很好的顺应新课程的学习,缺乏自觉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水平参差不齐,复习难度大。
三、复习要求
1.定准课程目标,适当加快速度
整个复习阶段的基本要求是重视教材,重视基础。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复习和考试能力的培养绝不能停留在像上新课那样一章一节,按部就班。复习标准不再是新课的低水平、浅层次重复,而是更高层次的、更高水平的知识再现和能力的提升。
2.增大课堂容量,注重知识拓展
一轮复习基本上是按照教材一章一节地复习,但不能仅限于教材的知识内容,需要补充和扩大容量,要把课堂的容量做足,对教材知识内容拓展,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教材的高度整合,做到收放自如;二是将经典题恰当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化、拓展。通过增加容量,知识拓展,让教材“由薄变厚”,让复习课增值。例如:在复习气候类型时,了解了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成因、特点后,就应联系到区域地理的具体地区,复习气候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气象灾害等。
3.整合教材,构建知识体系
一轮复习既不能象新授课低水平重复,也能象二轮专题复习那样对教材高度整合,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须对多本教材内容相近的知识板块进行重组,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4.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进行单元复习时,不必面面俱到,不必重视课堂结构的完整、完美,关键是要有效果。多采用“点”讲的方式,即提示重点,破解难点,讲学生还没理解的知识。具体要求是:记知识、明重点、讲问题、破难点。
5.形成“公式”,降低难度、增强信心
对于抽象的、难度较大的内容,如地球运动关于时间、日期、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等方面的计算,文科学生都感到头痛,成为制约学生考试的瓶颈、拦路虎。其实,问题真正理解了很简单,老师应很好地归纳,总结出“公式”(解题技巧、解题规律),然后让学生去套,化整为零,层层分解,步步推导,多算多练,做到熟能生巧。对主观试题的解答,也有一些基本的套路。提高解答能力,课堂运用典型的案例,剖析解题的思路,展示解题的过程,总结解题的方法,形成基本的套路,让学生模仿、领悟、形成能力,实现解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标。
6.以问题为线索,加强针对性
复习中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目标意识。在备课阶段把本节的主要问题弄清,并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作为备课的重点。讲、练都应围绕这些重点问题进行,以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认真备课、精确设计教案,打造高效课堂。
7.以训练为途径,强化训练,增强实效性
学生能力归根结底是考试能力,考试能力是通过有效的训练得来的。复习要有很强的训练意识。坚持周周练、限时练、半月一次大考、滚动练习相结合,训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练,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训练定时定量,以考代练,增强实效。
8.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有效性
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方针,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克服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端。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低效率的课堂。
9、注重过程与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具体措施
1、夯实基础,讲清概念,突出主干重点,加强识记。注重知识归纳和整理,总结基本规律和建立知识网络,划繁为简,加强学生记忆和理解。把高考常考知识点答题思路整理出来,反复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堂记忆,课后落实。
2、加强综合训练,以练代讲,讲练结合,重在评讲,提升应试能力。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加强选择题的训练力度,强化基础知识,提高分析和解答试题的能力,提高基本技能。二是加强对试题的研究,对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常考知识、难点知识重复考,反复练,使学生既重点又全面的掌握地理知识。三是对考试、训练中发现普遍问题,在评讲时以小专题的形式针对训练,查漏补缺,并回归教材,形成知识体系。
3、高度重视评讲课 。 通过错题统计,了解学情,确定评讲内容,对审题(审题干特别是限制条件、审材料和图表,提取解题的有效信息)、答题技巧、解题思路、答案规范方面(科学的精辟语言、学科的准确语言,)进行重点培养,使评讲课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4、强化区域地理,提高空间定位能力。把握区域自然特征,特别中国周边的区域地理特征。
5、结合社会热点,强化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训练,加强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关注开放性试题,掌握答题技巧,体现课改理念。
6、注重地理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尽管每年试题的情境是全新的,但是回答问题所需要的知识都来自于教材中的内容,新课程更注重考查考生面对试题的新情境,是否迅速从已构建的知识体系中调动和迁移知识和原理,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能力。
7、题目开放性越来越强,答案的开放性也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同学们要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点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提出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8、与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注重考查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新课标中高频考点有:区域空间定位、等值线的判读、区域地理特征及成因分析、天气与气候、区位因素分析、环境问题、地理计算、洋流等依然是主干知识!
五、研究高考真题,关注命题的变化
1、关注命题的思路(小题量大分值)
知识抽样---全面复习,分清主次
图像承载---注重各种图表的判读要领与分析思路
重在过程---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
立意深刻---关注与当前实际联系的隐性信息
材料新颖---具备迅速理解试题中虚拟情境的能力
2、关注命题过程的变化
① 图示语言丰富,选择题中人文地理比重有所上升。
② Ⅱ卷以区域地理为主载体,中国地理的考察更加明显。
③ 理性思维与思考过程增强,与新课标要求紧相贴。
④ 注重理论的探究与结论的表达,体现新课标的能力要求。
⑤ 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学习有用地理的新理念,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
3关注题型、题量的变化及分值的变化,学生答题时间的变化。
4注意内容的变化依据课标及考试说明适当的调整。
5注意选修课的考察方法及附分,评分标准。
6复习的重心从关注知识的系统复习转变到能力立意上,凸显地理学科的过程方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训练上来。
六、复习流程
三轮复习法,即:模块小专题复习——学科内综合专题复习——综合练习
第一轮复习:模块小专题复习。总体要求:
①抓纲务本,夯实三基一标(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理论,课程标准);构建网络,形成能力;按章节复习,做全、稳、实。
②讲透自然地理,认识地理区域,活用人文地理,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人文地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区域地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 ③紧抓主干,突出重难点,精炼考点。
一轮复习的具体方法与策略:
(1)抓中间,促两头。抓住中间,有两大优势:一是提高上线人数,二是提高成绩。中间学生是主题,抓住中间就是抓住整体。同时对两边学生有促进作用和带动作用。
(2)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对于学科主干知识尽量安排充足的时间,并放在复习的前期。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学生要求熟练掌握五大地理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四大区位理论,即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运力结合有关图像进行深入理解。
其次,教师要把握问题的实处,进行方法的提升,授之以渔。依据标准和考试说明对教材进行重组,确定复习的重难点。处理好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和初中教材的关系。必修教材是重中之重,其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和基本原理及规律,占比重最大。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复习中可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和提炼。初中区域地理复习的重点是选择典型地理现象、典型区域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知识和原理分析研究区域地理现象的成因,掌握区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3)创设激情课堂。课堂上,教师需要用魅力感召学生,用智慧启迪学生,用激情感染学生,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和社会责任,融入对学生的殷切期望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力求思维严谨、条理清晰、要点明确、主次分明、激情点拨、旁引博证、扣人心弦。
(4)渗透心理辅导性课堂。提高课堂管理意识,走下讲台,用一个眼神、一中暗示、一句箴言、一个肢体语言或一次谈话,力求从情感、兴趣、毅力、恒心等方面,充分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
(5)注重课堂管理。个别学生在课堂上萎靡不振、漫不经心,或不思考、不讨论、不回答、不记录,课堂气氛沉闷。加强课堂管理,是挖掘教学潜力、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
(6)做好课堂笔记和纠错笔记。要求学生课堂三动:动口、动手、动脑,来训练学生在高考考场上的三度—速度、准确度、整洁度实属必要。笔记是记录上课时老师讲授的重点、难点,学生听课时的智慧火花,做题时记录实战心得,评卷时记录老师的订正。纠错笔记要求学生能够整理核心知识,错题记录和反思,在核心知识整理中梳理系统,在纠错中学习。
(7) 注重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答题指导早进行、严要求;及早训练答题技巧和方法。
第二轮复习——学科内综合专题复习
把握主干,训练方法,培养思路,提高能力。对重点的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考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这一阶段的复习要凸现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应试能力。
第三轮复习-----考前模拟规范训练
排查疑难点,查漏补缺,回归课本,高仿真模拟。以考练为主,讲解为辅。实施五天一轮的轮考制度,共计三轮,命题时发挥团队优势,新老校区围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精选试题,围绕个案做好讲评,进行思维的撞击和知识的整合。按照高考科目时间安排顺序进行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过程仿真模拟,强化做题训练,培养学生应试心理。并实行网上阅卷和手工阅卷相结合,这样在评讲中更具针对性,效果更明显。
高考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二
一、今年高考地理试卷特点
今年是广东省实施新高考方案的第4年,文综中的地理部分对往年的试卷有继承,也有创新,今年的试卷有以下新特点:
1、题型前难后易,有新变化
20xx年广东高考文综地理从选择题设置来讲,比过去三年略有新难度。而综合题的材料选择与题型设置均中规中矩,与考生平时练习相差不大。近年来广东高考地理的高考趋势主要体现在命题的生活化、图像化,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时事热点、数据图表的分析,建立与高中所学地理知识的联系。
2、内容模块:读图模块减少,难度较往年上升
首先,从内容的考查来看,在今年的高考地理试卷中,各模块的比重考查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基础知识考查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比重较往年有所下降,可持续发展的考查比重从15%上升到22%,而以往考生很容易直接看材料拿分的读图题,今年比重缩水,整体难度比去年有所上升就不难理解了。
3、题型设置:选择题变难,综合题简单
选择题的变化除了体现在模块比重上,同时兼有选项区分难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选择题的选项区分难度加大,并且存在需要学生进一步推理的婉转描述方式,因而增加了直选难度,更多需要考试依赖排除法进行作答。
从中可以发现,往年高考的综合题大题主要考查区位因素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已经非常熟悉,因而综合题考生的拿分会较选择轻松很多。
总得来说,今年高考在往年的基础上,除了注重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还增加了辨析长文字选项能力的考查,因而有了新难度。
二、教学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按照既定工作计划,与年级一道扎扎实实开展地理高考备考工作,有条不紊,对高考地理的备考和思考有如下几点:
(一) 团结协作,深入备考
备课组各成员,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一心扑在高三教育工教学上。我们目标一致,集体备课,集体决策,毫不计较,无私奉献,常交流、常讨论,同心同德进行高考备考工作。
(二)强化备考复习研究
1. 研究20xx年广东省高考年报。高考年报把当年考生的试题答题情况都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有好的评价也有不好的评价。
2.研究地理高考考纲,详细罗列考纲主干知识要点。广东省高考方案改革后,地理高考考纲编写得过于笼统,与教材中的章节目录相差不大,没有详细罗列知识点。为了在高考复习中做到详略得当,我们根据高考考纲,详细罗列主干知识要点,利开展高三复习备考极为有利。
3.深入研究20xx——20xx届地理高考试题。研究试题的风格,深度、难度和广度等。
(三)分阶段、有侧重逐步推进备考
1.第一轮复习,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2.第二轮复习,把握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提升能力。
3.第三轮复习注重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
(四)备课组全体成员默默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
对今后高考备考的启发我认为有:
1、扎扎实实夯实基础,全面落实高考考点要求,不遗落,不以过去的经验和老眼光来看待以后的高考,因为高考存在一些变数,但扎实的基础是始终的起码的要求;
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地理基本素养的培养,功夫在于平时,更在于高一、高二就要抓起和培养,高一高二对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比较容易忽视的阶段;3、高考备考要重视质量,不在于题海战术,高三更要注重精讲精练,大多数科目都在抢时间,占用学生太多的宝贵时间,做了很多无用功。反思过去,我们地理的训练量是恰当的,总共编印了30套周练,没有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
>>>下页还有更多高考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