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初生婴儿脸黄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初生婴儿脸黄的原因
一、中医观点
引起胎黄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大类。其外因主要为婴儿在胎产之时或出生之后,感受湿热或寒湿之邪,以湿热之邪较为多见。内因为胎儿先天禀受形成湿热或阳虚寒湿体质,出生后易发胎黄。
二、西医观点
1. 生理性黄疸
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包括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差;胆红素排泄能力缺陷;肠肝循环增加。因此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在生后第1周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2. 病理性黄疸
1)胆红素生成过多
因过多的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常见的病因有: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血红蛋白病、维生素E缺乏和低锌血症等。
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
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常见的病因有: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综合征(先天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缺乏)、Gilbert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症)、Lucey-Driscoll综合征(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黄疸)、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21-三体综合征等。
3)胆汁排泄障碍
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如同时伴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有未结合胆红素的升高。常见的病因有: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性缺陷病、胆管阻塞、Dubin-Johnson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结合胆红素增高症)等。
初生婴儿脸黄的治疗
一、常证
1. 湿热郁蒸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常用茵陈、栀子、大黄清热利湿退黄;泽泻、车前子利水化湿;黄芩、金钱草清热解毒。
热重者,加虎杖、龙胆草清热泻火;湿重者,加猪苓、茯苓、滑石渗湿利水;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和胃止呕;腹胀者,加厚朴、枳实行气消痞。
2. 寒湿阻滞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治法:温中化湿退黄
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减。常用茵陈利湿退黄;干姜、白术温中燥湿;党参、甘草益气健脾;薏苡仁、茯苓健脾渗湿。
寒重者,加附片温阳;肝脾肿大,络脉瘀阻者,加三棱、莪术活血化瘀;食少纳呆者,加焦六神曲、砂仁醒脾开胃。
3. 气滞血瘀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晦暗无华,右胁下痞块质硬,肚腹膨胀,青筋显露,或见瘀斑、衄血,唇色暗红,舌质紫暗。
治法:行气化瘀消积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常用柴胡、郁金、枳壳疏肝理气;桃仁、当归、赤芍、丹参行气活血化瘀。
大便干结者,加大黄通腑;皮肤瘀斑、便血者,加丹皮、仙鹤草活血止血;腹胀者,加木香、香橼皮理气;胁下癥块质硬者,加穿山甲、水蛭、参三七活血化瘀。
二、变证
1. 胎黄动风
证候:黄疸迅速加重,嗜睡,神昏,抽搐,舌质红,苔黄腻。
治法:平肝熄风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常用羚羊角、钩藤、天麻平肝熄风;茵陈、大黄、车前子利湿退黄;石决明、川牛膝、黄芩、栀子、僵蚕清热镇惊。
2. 胎黄虚脱
证候:黄疸迅速加重,伴面目苍黄、浮肿、气促、神昏、四肢厥冷、胸腹欠温,舌淡苔白。
治法:温阳益气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常用人参大补元气;附子、干姜温补脾肾;五味子、麦冬敛阴;茵陈、金钱草利湿退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