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徽是人民警察的象征和标志。人民警察必须爱护警徽,维护警徽的尊严。下面是带来的为警徽添彩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为警徽添彩心得体会长治市壶关县鹅屋乡位于壶关县东南端,毗邻河南省辉县、晋城市陵川县,西北与著名的太行山大峡谷相伴,据壶关县公安局政委郭益民介绍,鹅屋乡是壶关县乃至长治市交通最闭塞、生态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乡镇。此地距离壶关县城100多公里,境内沟壑纵横、道路崎岖,村庄分散且自然村众多。当地人曾戏言,“走两省过三市,猫路走到鹅屋乡。”
鹅屋乡辖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共有18个行政村、172个自然村,自然村之间没有公共汽车。所有乡村遍布深山,沟壑纵横、道路崎岖,有人将这里的山路戏称为“猫路”(只有猫才能走的路),村民们出行全靠步行。面对村民们束手无策的“猫路”,申飞飞立下誓言:要用脚步丈量每一个村庄,走进全乡千家万户,从每件小事做起,真心实意服务百姓。
鹅屋派出所是壶关县警力最少的一个基层派出所,所里只有两名正式民警,一个是所长魏斌,一个是指导员申飞飞。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申飞飞一人承担起了办案、治安、户籍、巡逻和内勤等多项业务。他对来所里办事的群众态度热情、不厌其烦;对待老人和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众,就耐心解释,将所需材料和办事程序为其写在纸上;对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群体,就登门服务,宁愿自己多吃苦,不让百姓白跑路。
立于言,践于行。申飞飞是那么说的,也是那么做的。2012年以来,申飞飞通过走访群众了解到,当地一些老年人因行动不便,不能到派出所办理二代身份证,致使其办理医保、养老金等比较困难。他费时两年,或周末,或午休间隙,或步行,或租用村民的摩托车,前往20余公里的百头凹、岭后等多个自然村,为百余名孤寡老人办理了二代证。同时,他也成了在“猫路”上步行最多的人。
赵迎吉虽然是五里沟的支书兼村长,如今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因为全村只剩下他这一户人家,其余的全部都搬走了。“老伴儿身体不好,儿子和女儿都在外面,平常有个什么事儿,只要一个电话,飞飞就从十几里外赶来了,一来就帮着干活儿,还经常从县城给我们捎东西。”在侯秋华眼里,这个有事没事就过来看看他们的小伙子,已然跟亲生儿子没什么区别,他来了,他们才踏实。
据不完全统计,6年多来,由申飞飞经手办理的身份证有3700多个,出生上户800余人,处理群众求助600多次,办理户口迁移1100余人,办理其他类户籍业务2000余次,建立各类档案百余册,成功调解民事纠纷上百次,办理各类案件40余起,下乡办理、发放二代证件100余次。
篇二:为警徽添彩心得体会在有着“塞上绿洲”美誉的右玉大地上,有这样一位37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派出所,倾注半生心血为民服务的人民警察,全县10个乡镇派出所,他的足迹遍布其中的8个,他就是右玉县公安局杨千河派出所所长王一飞,熟悉他的人们都亲切的称他为“小老杨”。2014年4月份,一纸食道癌确诊书将王一飞推到了生死边缘。面对这晴天霹雳般的变故,王一飞坦然面对,积极配合治疗,与病魔顽强抗争。
如今,身患癌症的王一飞瘦得不成样子,身体十分虚弱。面对前来探望的乡亲们,躺在病床上的王一飞眼角泛着泪花:“对不起,这一病不知要耽误多少事情。”面对病魔,他心里想的不是自己的身体,依旧是放不下的工作,依旧是牵着心的群众。
“不计名利,无谓得失,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自己的奉献人生”,这是王一飞人生的座右铭。
王一飞1957年出生在右玉县的老城右卫镇,在家中8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大。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想要吃上一顿饱饭也是件极其奢侈的事。从小就受到左邻右舍周济的王一飞对农村及广大农民群众有着天然纯朴的深厚感情。1983年调入右玉县公安局后,他大部分的从警生涯都是在基层派出所度过。在公安工作三十多年来,王一飞有多次提拔重用的机会,都被他一一婉拒了。他无怨无悔,每天默默地工作在基层一线,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不仅如此,在每年年终评先评优的时候,他也从没有积极的为自己争取过一个荣誉和奖励,甚至有时候将名额主动让给年轻的民警。
“干好公安工作,是我神圣的天职”,王一飞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并践行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全局10个乡镇派出所所长中,王一飞是唯一的一名“50后”,但是干起工作却像“80后”。由于公安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像王一飞这样57岁的年纪仍然坚持在一线工作的民警已经非常少见,他从不因自己年岁高功劳大就要求享受清闲,干工作往往是考虑组织安排和群众需要。为了减少路途遥远带来的出警不便,除了因工作需要回到县局开会或是办理其他业务时,他周末从不回家休息,总是坚守在派出所的值班室,为此,妻子总是抱怨他不着家,对家里的事情不闻不问,希望他能抽出时间来陪自己和孩子们。
与群众打成一片的王一飞有着丰富的基层经验和卓越的工作能力,辖区百姓有个三长两短的矛盾纠纷,都愿意找王一飞。因为在群众眼里,王一飞是个“心放在正当中”的老好人,一起起纠纷到他手里调解后,当事人没有不满意的。2011年10月份,金牛庄村毗邻而居的李某和张某因为建房纠纷闹得不可开交,双方由互相谩骂发展到动手打架,李某将张某打伤,张某扬言绝不放过李某,事态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王一飞得知情况后,多次到李某、张某两家中倾听双方的诉求,把工作做到群众炕头上,从中寻找解决问题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一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下,两家最终握手言和。
“解决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任务”,在工作中始终爱民、亲民,是王一飞一直坚持做到的。
五十载春秋风华,三十年丹心铸剑,王一飞以一个民警的职业操守,为我们传递着正能量,他将全部的热血和灵魂默默倾注给了右玉县的公安事业。他如一条吐丝的春蚕,像一支流泪的蜡炬,怀着对党的忠诚,对群众的热爱,用一生赤诚铸造起了右玉公安精神的丰碑。
篇三:为警徽添彩心得体会忻州市直属分局新建路派出所社区民警骆国泉“管事宽、管事多、管事杂”,辖区居民和派出所民警送给他一个亲切的昵称“骆大能”。
今年56岁的社区民警骆国泉, 1992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先后从事过治安、刑警、看守所、派出所等工作,破获各类案件1200余起,打掉犯罪团伙35个,抓获嫌疑人120余名,处罚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500余人;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被评为全省优秀民警1次,多次被评为市、直属分局、区公安局优秀民警。
2005年,他服从组织安排,到忻州市公安局直属分局新建路派出所做了一名普通社区民警。老骆身患重度心脏病、高血压三期等多种严重疾病,但他仍强忍病痛,平均每天工作10余个小时,在短时间内就走遍了辖区的大街小巷,了解并熟知了辖区常住人口31600余人的基本情况,暂住人口1000余人的分布情况以及19个特种行业的特点。
在辖区芝郡村入户走访中,老骆了解到该村有10多名十几岁的孩子被称为“黑户”,了解详情后得知,其父母未领取结婚证就生育了孩子,之后母亲因家庭不和便离家出走,导致孩子们无法落户,上学和结婚都成为影响人生的大问题,给孩子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回来后,老骆与局领导多次沟通,在忻州市公安局户政支队的鼎力相助下,对每一户每一位都进行了详细的走访登记和采集证明,最终为16名孩子成功办理了上户手续。老骆说,他永远忘不了,孩子们领到户口本的那一刻,高声欢呼跳跃,感受到了新生的激动和作为警察为民办事的知足。
村民白银书与白林根因长期以来的土地界线问题发生纠纷多次,甚至引发肢体冲突,进而发展为上访。骆国泉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与办事处领导、村干部等协商,将双方叫到田间地头,通过实地测量,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春风化雨,最终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他们表示今后绝不再因此发生矛盾纠纷,有效地化解了双方长期以来存在的矛盾。
今年年初的一天,村民董某明报警称:自己长期以来被儿子董某暴力殴打、虐待,今天对其殴打后扬言要杀他。接到报警后,骆国泉火速赶到他家后,发现其子已经逃跑。于是,骆国泉将董某明叫到村委会进行详细询问,董某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了自己的遭遇:他与妻子育有一儿一女,妻子早年抛下家人出走后,一直音讯全无。儿子整天游手好闲,染上毒瘾之后经常向他要钱购买毒品,拿不出钱便开始不止一次地对他毒打虐待。这次又扬言“不给钱的话小心你的脑袋”。董某明说,听到儿子的这句话,他的心都碎了,自己的亲生骨肉竟然要弑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骆国泉马上和其子董某联系,开车将他接回村委会,耐心细致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从父亲一把屎一把尿的辛苦说起,又与同龄年轻人进行横向比较,鼓励他靠自己的意志力尽快戒毒,回报父亲。之后,只要有时间,他就去找这个年轻人,有时候不在家,他就沿门挨户、每处网吧,风雨无阻的找,董某扭曲的心灵被温暖了,他表示要戒掉毒瘾,孝顺父亲,并承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7月份,骆国泉又对董家进行了回访,了解到董某在太原打工,已经有了女朋友,而且非常孝顺自己的父亲,经常回家看望父亲,还时不时地给家里寄钱。看到自己所做的努力没有白费,骆国泉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新建路派出所辖区还是全市维族人员聚集地和商业活动点。骆大能对辖区几名维族人居住在某街某巷某户的出租房、在某街某巷做什么生意,都掌握的了如指掌。他以辖区管片民警的身份,经常不定时地深入维族人聚居地,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思想动态和生活中的困难,语言不通,老骆就用手比划、用笔画图,尽己所能帮助他们联系租房,解决邻里之间的小误会、小纠纷,并自愿跑腿帮助解决购票和出行中遇到的问题。在与维族人零距离接触中,加强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拉近汉维两族人民的关系,缩短警民之间的距离,到目前为止,辖区内的维族人思想稳定,起居正常。
由于新建路派出所地处忻州市繁华商业街,派出所警力只有10名,50岁以上的民警就有6人,老骆在完成社区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接处警和办理治安、刑事案件,他从未以年龄大而稍稍怠慢,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最多的时候一天有十四、五起警情。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老骆为了不使自己落后,不顾年老体弱,虚心向年轻民警请教学习电脑知识,带着老花镜练习打字,基本掌握了网上办案的流程和技能。“派出所一年300多起治安案件与刑事案件,百分之六七十在老骆那里,无一错案,无一上访。”所长翟鸿海介绍说。“骆大能”的能耐可窥一斑。
去年5月,在侦破一起故意伤害案中,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使得老骆心脏病突发,幸亏战友们送医及时、抢救及时。但是十几天后,老骆就支撑着孱弱的身体回到了工作岗位,直到将案件全部顺利移交起诉。
作为一名基层民警,骆国泉同志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经历,也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但他怀着亲民爱民的满腔热血,将自己的大半生默默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公安事业,奉献给了辖区居民,为我们传递着新时期公安民警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