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公元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齐君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齐恒公齐桓公被称为“春秋五霸”之首的原因:随着周天子的权力日渐衰落,诸侯国为争夺土地疆域,展开了激烈的较量。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先后有五个诸侯王取得霸主地位,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哪几个呢?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郑国在春秋初期是实力比较强大的一个国家,郑庄公也有兴霸业之心。无奈郑国始终是个小国,国土不大,国力有限,不能够真正地成为霸主;在当过一段时间的“小霸”之后,齐、楚、晋、秦等大国逐步强盛起来,郑国就很快地衰落了。公元前7世纪,齐桓公经过东征西讨,消灭和降服了中原地区的一些弱小国家,国力强盛,确立了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因此齐桓公被称为“春秋五霸”之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8061/235226625.html
更多阅读

秦穆公百科名片 秦穆公嬴任好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汉族,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

齐桓公见小臣稷原文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

齐桓公伐楚得到了什么齐桓公伐楚是春秋时期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然而,这样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却没有出现刀兵相接,血肉横飞的交战场面,而是充分利用外交手段和语言智慧,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双方你来我往,表面上谦和有礼,言辞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贤》)齐桓公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