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的目的在于用尽量少的时间以钱生钱,是只为追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相信大家都不太了解热钱的概念,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什么是热钱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热钱的定义
热钱又称游资,是投机性短期资金,只为追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热钱炒作的对象包括股票、黄金、其他贵金属、期货、货币、房产乃至农产品例如红豆、绿豆、大蒜。从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流入中国的热钱平均为每年25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同期外汇储备的9%。热钱与正当投资的最大分别是热钱的根本目的在于投机盈利,而不是制造就业、商品或服务。
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热钱的定义是:
国家(或地区)的外汇储备增加量 - 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 贸易顺差金额 = 热钱
商业词典(Business Dictionary)将其定义为:“迅速移向能提供更好回报的任何国家的流动性极高的短期资本。”又如:“由于投机活动在国际货币市场间迅速移动的大额资金。”再如:“经常在金融市场流动以寻求最高利率的资金。”又再如:“从一地移到另一地以寻求快利的短期资本。”
上海证券研发中心(《上海证券报》2008年6月26日)认为:
“传统意义上的热钱主要指国际短期资本,但是在讨论我国热钱问题时应该将热钱的界定结合我国国情做某些调整。依据国际资本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可以把所有制度外流入的、以追求价差收益为目的的国际资本都看作热钱,其中既包括国际短期资本,也包括中长期资本。”
甄别热钱以及确定热钱的金额大小并非易事,因为热钱的性质并非一成不变,一些长期资本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转化为短期资本,短期资本可以转化为热钱,关键在于经济和金融环境是否会导致资金从投资走向投机,从投机走向逃离。中国现行的实际上固定的汇率制度和美元持续贬值的外部金融环境,造就了热钱进出的套利机会。
“热钱”向中国流入是受多种因素驱动的:既可以规避国际金融动荡风险,也可以对人民币套汇套利,还可以对中国的股市、楼市进行投机。
热钱的成因及特征
成因
热钱的产生与扩大,是多种因素促成的。首先,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国家开始放松金融管制,取消对资本流入、流出国境的限制,使热钱的形成成为可能。其次,新技术革命加速了金融信息在全世界的传播,极大地降低了资金在国际间的调拨成本,提高了资本流动速度。再次,以远期外汇、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浮动利率债券等为代表的金融创新,为热钱提供了新的投资品种和渠道。这些因素加速了金融市场全球化进程,使全球国际资本流动总量大幅增加,热钱的规模和影响也随之越来越大。
热钱的形成,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国际性投资基金快速扩张等原因。很多资金充裕的国家的基金除了做中长线投资外,还保留部分流动资金寻找短期投资的机会,以寻求高回报率。再加上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旦有了好的投资机会,全球的投资者都会发现,蜂拥而入,大量的流动资本就会进入当地市场。这些资本有时可到百亿元,会对当地市场的汇率、利率产生很大影响。
特征
第一,高收益性与风险性。追求高收益是热钱在全球金融市场运动的最终目的。当然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而热钱赚取的是高风险利润,它们可能在此市场赚而在彼市场亏、或在此市赚钱而在彼市亏,这也使其具备承担高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高信息化与敏感性。热钱是信息化时代的宠儿,对一国、一地区或世界经济金融现状和趋势,对各个金融市场汇差、利差和各种价格差,对有关国家经济政策等高度敏感,并能迅速做出反映。
第三,高流动性与短期性。基于高信息化与高敏感性,有钱可赚它们便迅速进入,风险加大则瞬间逃离。表现出极大的短期性、甚至超短期性,在一天或一周内迅速进出。
第四,投资的高虚拟性与投机性。说热钱是一种投资资金,主要指它们投资于全球的有价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以便从证券和货币的价格波动中取得利润,即“以钱生钱”,对金融市场有一定的润滑作用。如果金融市场没有热钱这类风险偏好者,风险厌恶者就不可能转移风险。但热钱的投资既不创造就业,也不提供服务,具有极大的虚拟性、投机性和破坏性。
热钱的危害
虚假繁荣
热钱进来对经济造成推波助澜的虚假繁荣。热钱在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同时,乘机在其他市场如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其他市场不断寻找套利机会。如最明显的莫过于房地产市场。最近两年多来,我国房地产价格直线上升,全国房地产价格涨幅在12%以上,远远超过消费物价指数,尤其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一些大城市,房地产每年价格上涨20%以上,甚至达到50%。即使2004年严厉的宏观调控也没有能抑制住房价的急剧上涨的态势。因此,不排除一些套利资本进入了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之所以不愿意降低楼价房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国际热钱心存幻想,而能够吸引国际热钱进入中国楼市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人民币的大幅升值。
扰乱金融秩序
热钱大量进入,加大外汇占款规模,影响货币政策正常操作,扰乱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加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2004年全年基础货币投放达到6600多亿元人民币,按照测算大约1000亿美元的热钱流入,因此,仅仅热钱流入就超过了全年的基础货币投放额。这迫使央行在公开市场大量运用央行票据强行冲销,仅2004年央行就发行了近1.5万亿元票据对冲,这大大增加了央行的操作成本,同时也使得我国货币政策主动性不断下降,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升值压力
热钱流入,人为加大了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压力。我国现行的汇率体系,以及美元持续贬值,吸引了热钱流入中国。因此,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随着流入热钱的增多,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越大。
影响市场
热钱的流出,使经济剧烈波动,如果热钱大规模迅速流出,会使一些投机气氛较大的市场价格会大幅波动,如房地产价格迅速回落、债券价格以及股票市场大幅震荡等。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内资金短缺,往往希望外汇流入。泰国在1997年前奉行高利率政策,大量热钱涌入泰国,泰铢贬值后,“热钱”迅速逃逸,使泰国的经济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