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做成功的创业事业,看看那些名人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名人创业致富的道路,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名人创业致富的道路一
她2次创业外卖只送面,如今馋师兄估值达2000万
“我们不止有情怀,还有秘密武器。”
这是馋师兄在位于成都软件园店的标语。
成都软件园天华路被成都人誉为“小吃一条街”,几百米的小街上云集了众多面馆、中餐和特色美食,有些江湖“险地”和兵家必争之地之意。
小小的店面格调满满,挤满了顾客。据创始人陈兰介绍,馋师兄是一家去年十月才正式上线的新兴餐饮公司,因为通过两年技术研发,解决了面条在煮熟后不能久放的难题。
馋师兄凭借这一独一无二的核心技术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就以“我们外卖只送面”的精准定位在软件园打开了知名度和市场。
这家店据说仅用了一个月就完成了立项、装修、开业。
“当时我们在极其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这家要转让的铺面,但是房东只给了我们不到一周的时间筹措资金,于是我们紧急启动了众筹计划,在短短三天内就超额三倍完成了众筹。”说起众筹的火爆,陈兰掩饰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
这便是馋师兄的第一家门店。
据陈兰讲,馋师兄的团队是由广告创意人、影视导演、资深餐饮行业运营管理人以及行政大厨跨界组成的专业团队,全职员工在20人左右。
目前馋师兄有生产部、品牌部、营运部,除了品质的保障,在自身品牌的塑造和推广上本身就具备别人没有的优势。
独门技艺,外卖只送面
在写字楼和白领人群较为密集的地区,外卖自然而然成为了刚需。
而陈兰正是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通过调研,她发现目前外卖基本上只有米饭的选择,但相当大一部分人喜欢吃面。包括之前北方的同事,宁愿吃两个馒头也不愿意吃盒饭。
面条和米饭一样,都是主食,是刚需。就世界范围来说,吃面食的人口比例大于米饭,中国地区不一样,比例不一,但就北上广深这样的以外来人口居多的大城市来说,比例比较均衡。
“外卖市场有多大,外面送面的需求便占有半壁江山。”
最后,她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有一款可以外卖的面条?她就此咨询了身边很多喜欢吃面的朋友,他们都表示很需要这样的一碗面。
于是,陈兰便开启了2年的研发之路,而这已经是陈兰的第二次创业了。
他们先期投入了100多万进行产品研发,包括建立中央厨房等基础设施。
当前,已经完成产品标准化,建成一个目标日承载量2000份的中央厨房。外卖上线100多天,老客户占比达到60%。
对于外卖送面,更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当面送到你面前时不是已经坨了就是凉了,从而严重的影响了食面时的口感。
对此,陈兰苦心研究两年的技术终于派上了用场。
“保证面条口感是我们的技术核心。”
她向i黑马解释到,面不坨其实是通过原材料选择、面条生产、产品制作等环节环相扣,最终综合呈现的结果。
馋师兄通过改变面条中面粉、鸡蛋等食材的配比(绝不含任何违规添加剂),解决了面条煮熟后无法长时间存放、外卖影响口感等现实难题。
而对于送餐时的温度问题,馋师兄则是全程80度恒温。
当i黑马向陈兰询问今后会不会推出其他主食时,陈兰则摇摇头说到。
“‘外卖只送面’是馋师兄的品牌口号,要让大家一眼就能记住我们,我们想在面条这个细分领域结出一颗硕果”
似乎说到这里时,陈兰更加坚定了她的语气。
当然,这里也有在陈兰看来的一些难题。
“其实这是整个外卖市场的问题,比如:平台对商家的影响和制约,第三方配送客户体验的困扰,外卖平台前期烧钱形成消费者贪便宜的习惯等问题。”
而对于外卖平台烧钱的说法,陈兰认为,馋师兄只是在品牌的前期建设中会相对的投入基础建设,不存在烧钱的说法。
现在,各大平台也在不断合并和重组,我相信通过不断的调整,市场一定会趋于理性,回归商业的本质,平台烧钱也已慢慢在降温。
目前,馋师兄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已达2000万元。老客户复购率能够达到60%,消费10次以上的复够率能够达到11%。
馋师兄的下一步计划是在半年内开6-8家线下体验店。
而扩大配送范围也成为了其目标之内的计划。
“我们未来的发展模式是实体体验店即外卖配送点,未来我们将覆盖整个城市,实体店2-3公里范围的写字楼都可以覆盖我们的外卖。”
二次创业,“痛”并快乐着
馋师兄是陈兰的第二次创业。
作为一名女性创业者,她有着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并且勇于尝试。
陈兰在创立馋师兄之前,是四川四知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从那时起到现在已有7年了。
而创立“馋师兄”正是我们前中所说的,她希望可以拯救写字楼里面“无面不欢”的这群人,同时,她更希望把成都的美食带向全国。
她说,每当取得一个阶段性成功或解决一个重大难题时是最开心的,而心情最低落时,往往是公司面临缺钱缺人才之时。
“最困难还是资金。”陈兰对i黑马说。
在她眼中看来,馋师兄的团队、方向、目标都很明确,而团队成员在各自的领域也都很专业很优秀,大家也都很拼。
一个想法变成现实,整个流程是需要不断优化的,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具有一定创新的公司,所以前期流程中的不断试错很重要。
创业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生活充满无限的精彩,当然也可能是惊吓,需要创业者有一颗顽强的心脏。
这是陈兰对于创业意义的理解,也是每一位创业者应当必备的。
创业是持续进行中的状态,是生活的常态。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现在有许多创业者无法平衡自己与家庭的问题。
对于陈兰这样一位女性创业者来说,更加难以平衡。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最重要的”。
在她看来,在创业的过程中,家庭生活只能见缝插针的参与,并且提高每次活动的质量,让相处的时光都尽量愉快。
在缺少陪伴家人的情况下,要跟他们多沟通多表达,争取他们发自内心的支持。
“现在可能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馋师兄上,希望它能成为中国外卖面条的第一品牌”。
这是最后陈兰对i黑马说的一句话。从话中的字里行间透露着这位平凡女性的野心,同时也透露着她对馋师兄品牌的爱。
就像开篇所说,“我们不止有情怀,还有秘密武器”。
希望我们能在不久的将来都能收到这张美食“名片”。
名人创业致富的道路二
普通人的逆袭:从下岗工到产值上亿的企业家
在中江,只要说起代明生,人们都不陌生,因为他的路灯杆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大年初八,工人们还没有正式上班,代明生已出现在办公室,忙开了。
从最初在丝绸厂打工到后来下岗,再到白手起家创业,今年48岁的代明生已是德阳中江一家年产值上亿元企业的总经理。他说,当年创业最艰辛时都想放弃了,是一帮老伙计的支持让他挺了过来。直到现在,代明生还是喜欢没事时就泡在生产车间,“这样才能找到感觉,才会有发明创造、创新的冲动。”
1987年,刚满19岁的代明生来到中江县凯江丝绸厂,当上了机修工。这个踏实肯干的小伙子用5年时间,成长为技术科科长。
可天有不测风云,随着丝绸厂破产改制,代明生下岗了。他跟几个同事在外承包安装灯杆,看到了市场商机,于是琢磨着自己搞生产。
没有技术,代明生便到江苏丹阳一家灯杆厂打工,顺便“偷师学艺”。几个月后,他回到中江开始创业。买不起弯曲钢管的专业设备,他就用土办法来试验,最后发现用卷扬机拉弯很实用,且成本只有采用专业设备的十分之一。
有了产品,他们又四处找市场,最终在绵阳安县秀水镇赚到了第一桶金——差不多20万元。从秀水为起点,他们拿下了周边乡镇的灯杆弯臂业务,并由此一步步拓宽市场,走出省外、走向全国。
如今,代明生的企业年产值已上亿,其灯杆产业已发展到第四代。指着窗外的工地,代明生说,项目建成后,将年产集成式LED模组10万套、一体化LED节能照明产品10万套。
代明生说,自己是踩着黄泥巴长大的农民,已习惯了生产车间的生活,“只要不在办公室,不跑业务,我就到车间和工友们一起烧电焊,琢磨创新的事儿。”
从机修工到下岗工人,再到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家,代明生已实现了“普通人的逆袭”,可他依然喜欢走进生产车间钻研琢磨,如今公司已取得80多项专利,“在西南地区,有城市的地方就有我们的产品。”他说,只有在生产一线,才能把技术和产品结合起来,摸着电焊机切割机才能找到感觉,才会有发明创造、创新的冲动。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名人创业致富的道路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