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尸走肉成语 行尸走肉的成语故事

行尸走肉成语 行尸走肉的成语故事

成语是人类智慧与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与结晶。它能够形象、生动、精练地表达人的思想及人世间深刻的道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行尸走肉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行尸走肉的意思:

比喻庸碌无为,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行尸,会走动的尸体;走肉,能走动但无灵魂的肉体。

行尸走肉的成语故事:

任末,字叔本,蜀郡新繁(今属成都市新都县)人,东汉时期的学者和教育家。他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与当时学者景鸾(字汉伯)等去都城洛阳游学。他通晓“五经”,对西汉齐郡人辕固生所传《诗经》特别有研究,在洛阳教授生徒达十余年,其一生事迹感人至深。

任末十四岁时,由于没有固定的教师,常背着书箱不怕险阻到处求学。有时,他在树林里搭个小茅棚住下,削树枝做笔,汲树汁当墨;晚上,他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杆、篙草取亮。他刻苦读书,到了晚年仍坚持不懈。每有心得,便写在衣服上,以免忘掉。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便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怎能有所成就呢?”

任末不仅刻苦好学,而且还以爱友尊师闻名。他的友人董奉德在洛阳病死,因家境贫寒无力送棺木回老家埋葬,任末便用鹿车(古时一种独轮小车)载上棺木,亲自推着送回董奉德老家的祖墓。古代风俗,人死于异乡,如果不能归葬在祖坟,对死者和死者家属都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任末出于对朋友的至诚,不顾路途坎坷,风雨无阻地推车送友人尸骨还乡,这是一种十分令人感佩的高行义举,在当时传为美谈。

后来,任末回到家乡,蜀郡守曾聘请他做管理全郡总务的功曹史,他称病没有去。不久,他的老师去世,他又不顾路途遥远前去奔丧,不料死在奔丧途中。临终前,任末告诉陪他同行的侄儿任造说:“你一定要把我的尸体送到老师家门前,如果人死后还有知觉,那么我为老师奔丧尽了弟子的礼节,魂灵也就不会感到惭愧;如果死后没有知觉,把我埋在泥土里,我也就满足了。”

任末爱友尊师的风范,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东晋文学家王嘉所着《拾遗记》是这样记载的:任末一生,除非圣人的书,其他一律不看。他临去世时,告诫弟子们说:“好学不倦的人,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一样;不学无术的人,即使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罢了!”“行尸走肉”的成语便由此而来。

——《拾遗记》

行尸走肉的成语点拨:

任末以勤学苦读闻名,但他的爱友尊师的义行更是声名远播,非常人所能及也。虽然古人重义,但能将“义”修到任末这种大境界,也算罕见。“义”是做人的本分,是道德,是情感,更是行动。“度义而后动”,向来为君子的信守之道。至于极至到大义所在,不惜舍生取义。任末的义行,在如今这个“义”缺失的现代社会,如夜中明珠,闪闪发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30061/957142591.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隆中对文言现象

原文地址:成语中的文言现象作者:锦绣林海成语中的文言现象成语这种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言约意丰,表现力强,是语言园地中的长青树,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深受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文献典籍,保留了许多文言词的读音、写法、意义

相机成像与背景虚化原理 相机的成像原理

最近迷上了摄影,除买了单反相机,也看了不少摄影书。由于长期读书落下的“毛病”,非要把相关成像原理研究个水落石出,经过查阅资料和思考,基本想通了相机的成像、虚化和景深的原理。这里借助其他爱好摄影的研究资料,对相机的成像和虚化原理

大班幼儿阅读成语故事的重要性 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亲爱的家长,孩子们进入大班后,我们每周五都会开展一个绘画成语故事的教育活动,孩子的积极性特别高,请您与宝贝一起阅读更多的成语故事!中国的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文库的瑰宝。它具

刘素云老师赞叹长春般若寺的成刚法师 长春般若寺开放时间

原文地址:刘素云老师赞叹长春般若寺的成刚法师作者:无念刘素云老师赞叹长春般若寺的成刚法师刘素云老师慧海拾贝第五集《再谈我所认识的净空老法师》(第98分钟——101分钟):现在修行人很多,修行好的也很多,有很多高僧大德可能不出名,在默默

声明:《行尸走肉成语 行尸走肉的成语故事》为网友精致的妆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