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优秀运动项目,在中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久远的文化渊源。那么你知道练习太极拳有哪些层次之分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太极拳练习的层次
太极拳的练习有层次之分,有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要达到层次的提升用心练习是唯一的途径!用心练习会不断地有新的感悟,新的感悟是层次提升的必要条件!
研究太极拳练习中的体用变化有利于我们更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
要研究太极拳练习中的体用变化,首先我们来搞清楚太极拳的体和用是怎么回事!根据自己多年来在太极拳锻炼中的总结,以及参照拳理分析,悟出如下看法,仅供朋友们参考。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理解太极拳的体应该是“外三合,内三合”,用就是“动”。在“用”的过程中调整“体”, 即在“动”的过程中调整使“外三合,内三合”,简单地说就是以“合”为体,以“动”为用。
在日常生活中对合的要求不是很严格的,存在很多的随意性,对于太极拳练习者来说,年龄比较大的人,仅仅从健身的角度来学的,要求也不必太严格,但是要想得到一定的太极拳功夫就必须一步一步来,在练习过程中逐步调整自己,使自己按照拳功的要求,练出太极拳的整体状态。这就是太极拳首先必须的体“外三合,内三合”有了这一步的基础,后面的东西就能继续了。
那么接下来的体和用又应该如何理解呢?
当我们基础练习到一定的层次后,太极拳体的上下协调、左右协调内外协调就形成了一定的习惯,到这个时候便产生了另外的体用观。
第一种是以“架”为体,以“力”为用
当形成一定的协调性后,练习者往往会用出自己的身体条件而形成的力量(一般称为拙力),加上自己练习后的拳架威力,其实我们练习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克服,但是这又是一个必须会经历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逐步克服自己“拙力”,完善拳架的紧凑程度!
以“架”为体,以“力”为用要克服,拳架要紧凑,这样练习又会形成更高一层的体用观。
第二种是以“桩”为体,以“招”为用
随着太极拳练习的深入,紧凑的拳架,熟练的手法便在练习者的锻炼中形成了习惯,加上自己不断克服自身力量对太极拳的影响,以“桩”为体,以“招”为用的形成就比较正常,但这还不是太极拳真正需要的东西!可是这个过程,差不多每个练习者都会经历到!
以“合”为体,以“动”为用。是对初学者的要求,目的是练出上下协调、左右协调内外协调的太极拳体;以“架”为体,以“力”为用要克服;以“桩”为体,以“招”为用,不是太极拳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样的话有的朋友就要急了!
通过长时期的锻炼,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呢
请不要急,前面我们提到过,太极拳的练习有层次之分,有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真正需要的东西也有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有了良好的上下协调、左右协调、内外协调的太极拳体,以及熟练的拳架手法,接下来我们追求的目标就是,以“中定”为体,以“从人”为用了。
以“中定”为体,以“从人”为用的练习有着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完善“外三合,内三合”,使拳架结构更加紧凑,还要根除自己的蛮力,要熟练手法后忘记手法,保存内心清净境界以达到自身中定的目的,一个人练习时面前无人似有人,用心感觉风的流动。
在这个层次里练习,首先必须养成绝对从人的习惯,保持自身中定状态,绝对服从对方!同人接手时走得通就走,走不通就认输,然后分析原因,这样才能逐步提高!
养成任何条件下都能走得通的习惯,这就是太极拳的水的属性,水对任何载体都没有强迫,水在任何时候都是遇物树形,随遇而安的。太极拳功夫也是这样!
如此说来,以“中定”为体,以“从人”为用就是真正的太极拳功夫了?!不是!以“中定”为体,以“从人”为用只不过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只不过是理解了太极拳遇物树形,随遇而安特点而已!
水不但有遇物树形,随遇而安的特点,还有遇物渗透和对物腐蚀的特点。太极拳同样有这些特点!
前面提到太极拳练习,以“中定”为体,以“从人”为用的练习有着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求自己做到的是遇物树形,随遇而安!随着功夫日进,自己“从人”而动逐渐养成了习惯,并且一定能在“从人”而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一定能在“从人”而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最安全的路线!
前面说过,以“架”为体,以“力”为用要克服,以“桩”为体,以“招”为用不是真正的需要,与其说它们不对,不如说行动置后的不得已的行为!而以“中定”为体,以“从人”为用是在逐步克服这种不得已的行为!
太极拳经里说,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而己意先动。“从人”而动就是在“彼微动”时,自己“意先动”正确判断彼的趋势,相机而动,从行动置后到与彼同步再到后发先至!
与彼同步是“从人”而动的过程中,在自己最安全的路线运行的结果和方法。她体现的是太极的包容性,是和谐的变化。事物的发展都是有两面性的,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最大限度的包容,最大限度的和谐,但是既然有和谐的一面那肯定还会存在不和谐的一面!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一个类型,也一定有搏击胜敌的功能,否则她就不是武术!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忽略太极拳的渗透性腐蚀性!
那么如何理解太极拳的渗透性腐蚀性呢
在以“中定”为体,以“从人”为用练习过程中,逐步达到与对方同步,在与对方同步的过程中,保持自己内心清净境界,这样自己便逐渐形成灵敏感知,自己逐渐对周围环境产生敏利的洞察力。
自己就像一泡薄膜包裹的水,别人不能碰,别人碰到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伤害!双方都是这样!相互之间都以敏利的洞察在“从人”而动,在“从人”而动的过程中适当的给予对方一些摩擦,中定好的人不会有伤害,中定差的人就容易破裂而被摧毁!
到这一步太极拳体用已经发生变化了,以“中定”为体因为清净、灵敏变得“轻灵”, “从人”而动也不是唯从而从了!所以在这里应该是:以“轻灵”为体,以“心意”为用了!
太极拳的渗透性腐蚀性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解释。
在人们参与的各种社会活动中,太极的变化规律都有参考价值!人们通过太极拳的锻炼而形成的太极拳思维,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有指导意义,这就是时时有太极,事事有太极!这也就是太极拳的渗透性。
而太极拳的腐蚀性则表现在,人们通过太极拳的锻炼磨去了更多的浮躁心态,磨去了争强好胜的心态,更多的追求和谐,追求包容!
因此真正的太极拳体应该是“健康”,真正的太极拳用应该是“快乐”! 以健康为体,以快乐为用,追求包容,追求和谐。
若言体用何为准,益寿延年不老春。才是太极拳练习者真正的追求!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适应性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