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开学班会 河北省高三下学期开学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高考前通过完成试卷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水平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河北省高三下学期开学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河北省高三下学期开学调研语文试卷

选择题

高三下学期开学班会 河北省高三下学期开学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青年学生向父母要钱买奢侈品的现象愈来愈突出,而且大有过江之鲫之势。这种校园奢侈风狂飙,决不是无独有偶的。

B.听到王明升任科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纷纷发来短信,祝贺王明的乔迁之喜,并要他做东请客。

C.若说有一处地方,轻舟竹筏、马嘶猿啼、水墨诗情、满纸烟霞,令千古文人叹之赞之的话,便只有三峡了。

D.现代社会,有些人心气浮躁,急于出名,总是做出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为自己的出名摇旗呐喊,唯恐不能吸引众人的眼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 。

。 , 。 ,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③①②⑤④⑥ B.②⑤④⑥①③ C.①②⑤⑥④③ D.①③②⑤④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志大略疏的袁绍,文武兼资的曹操,弘毅宽厚的刘备,任才尚计的孙权,都有统一天下之志,而后袁绍因为败亡,演成了三分之局。

B.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外需持续萎缩的形势下,前三季度,我国工业增加值保持了大约10%的增长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C.悲愤可以出诗人,牢骚却并不一定能兴家国。这一观点在北宋大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阐述。

D.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曾光表示,H7N9目前处于早期病毒研究期间,相关部门切忌病毒尚未研究清楚就先上疫苗。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怨灵修之浩荡兮,__________。(屈原《离骚》)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

(3)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血液清洁”是近年日本流行的健身健美全新理念,也是防病保健的基础,医学界喻称“血液革命”。有关专家认为,经常检测血液是否清洁,保持血液清洁流畅,及时清除血液污垢,改善血液循环,有益于预防常见疾病,延缓血管硬化,维持血管弹性,让人活力充盈,焕发生机,推迟衰老。

自从1628年英国医师、生理学家哈维提出“血液循环”的科学新概念以来,人们对防病保健有了新的认识。心脏节律性的搏动,推动血液在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循环往复地流动,这就是血液循环。不过当时人们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1661年意大利医师、生物学家马尔皮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实了哈维的正确推断。血液循环一旦停止,机体各器官组织将因失去正常的物质运转而发生新陈代谢的障碍。同时体内一些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将受到损害,尤其是对缺氧敏感的大脑皮层。只要大脑中血液循环停止3分钟,人就会丧失意识;血液循环停止4—5分钟,半数以上的人发生永久性的脑损害;停止10分钟,会毁坏人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智力。

血液受到污染,失去应有的清洁度,会变得粘稠,流动不畅。所有杂质都会聚集到身体某处,机体功能下降,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如胆固醇中和了中性脂肪,积聚在血管内侧沉淀下来,血管变狭窄,失去柔韧弹性,处于脆弱易裂状态,从而导致动脉硬化,易诱发脑中风和冠心病。在血管分界处的毛细血管一旦被堵,会引起脑血栓和心肌梗死。过多的尿酸若聚集在脚趾上,还会诱发痛风。所以,血液清洁不单指血液顺畅流动,还包含血液中各种成分发挥的作用正常。

血液能准确反映身体的一些潜在病症,血液稍不正常,所有器官都会患病,像心情不佳、睡眠不好、身心疲惫、精力分散、头晕、恶心等。那么,如何鉴别血液是否清洁?血液粘稠就是警告信号之一。人们在生活中常有许多不良习惯,比如进食速度过快;极少吃蔬菜,尤其是黄绿色蔬菜;不喜欢吃水果、酸奶;常吃方便面或快餐;经常吃油炸食品;鱼吃得少,肉吃得多;经常吃甜食;喝水少;晚8点钟以后吃饭次数过多;经常酗酒;一天吸烟10支以上……这些不良习惯,易使血液受到污染。英国《自然》杂志不久前刊登美国斯坦福大学专家的试验报告说:“人体衰老并非完全因为器官老化,血液受污染是其更重要的原因。倘为年老者输入年轻人的血液,其可望快速恢复年轻,这对研究人体衰老现象很有意义。”

(选自《知识窗》)

【小题1】下列关于“血液清洁”和“血液循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血液清洁”是一种健身健美理念,要保持“血液清洁”,就应该及时清除血液污垢,改善血液循环。

B.“血液清洁”被医学界喻为“血液革命”,是防病保健的基础,有益于预防常见疾病,让人焕发生机,推迟衰老。

C.“血液循环”作为科学新概念的提出,让人们对防病保健有了新的认识,但当时人们并不了解血液是如何循环的。

D.血液循环能保证正常的物质运转,从而使机体各器官组织顺利地进行新陈代谢,同时维持体内一些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血液如失去清洁度,会变得粘稠,所有杂质都会聚集到身体某处,这是脑中风和冠心病等疾病产生的直接原因。

B.过多的尿酸若聚集在脚趾上,会诱发痛风;可见,血液清洁不单是血液要顺畅流动,其中各种成分发挥的作用也要正常。

C.血液粘稠是血液受到污染的标志之一,而血液受到污染,人体的所有器官都会患病,因此一旦血液变得粘稠就应高度重视。

D.器官老化与血液受污染都是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其中,血液受污染对人体衰老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器官老化。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血液循环是机体各器官组织正常运转的保证,一旦停止,机体各器官组织就将发生新陈代谢的障碍,对人体造成伤害。

B.血液受到污染,会导致机体功能下降,进而引发各种疾病,这是因为血液失去应有的清洁度,会变得粘稠,影响血液循环。

C.血液受到污染与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保持血液清洁,预防疾病大有好处。

D.科学研究证明,为年老者输入年轻人的血液,可使其快速恢复年轻;这个研究成果让人类不老的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孤傲”俞平伯

①俞平伯1900年生于浙江湖州,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

②俞平伯一生爱好昆曲,而这爱好又与他的爱情相关。1917年,俞先生与许宝驯结成秦晋之好。许家都是昆曲爱好者,许宝驯之父许引之是业余昆曲家,许宝驯的姐姐弟弟也喜爱昆曲。尤其是许宝驯,扮相漂亮,嗓音又好,唱起来字正腔圆,并且能填词谱曲。

③20世纪50年代中期,醉心于《红楼梦》研究的俞平伯先生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遂淡泊了政治,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每逢星期四上午,夫妇俩便专门请来笛师伴唱。来了客人,也要坚持一曲唱罢才接待。俞平伯与许宝驯每年夏天都要坐公共汽车或三轮车去颐和园。这给幼小的外孙韦柰留下童话般的印象:“外公租了人工摇的乌篷船,带着笛师,带了吃喝的东西,把船漂在后湖上唱曲子。一群游客围着听,都觉得很惊奇。”

④1956年8月,在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和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等人的帮助下,俞平伯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这就是“北京昆曲研习社”。研习社成立大会在俞平伯的家——老君堂召开,他亲自拟订了《章程》和《同期公约》。研习社最有影响的是对《牡丹亭》的改编与排演——俞平伯与弟子精心整理校订,全体社员通力合作把《牡丹亭》推上舞台,1958年10月2日在北京试演了一场,周恩来总理亲临观看了演出。俞平伯生性耿介孤傲,不善应酬。演出结束后周总理上台与大家合影,却找不到俞平伯,后来发现他是上台了,可是他取了自家的三弦又下去了,总理笑他书呆子。1959年10月,《牡丹亭》在长安戏院演出了两场,北京昆曲研习社作为当年唯一参加国庆献礼演出的业余社团,是昆曲演出史上的一件盛事。演出结束,文化部的一位高官来看望俞平伯,俞先生不说话,只抽烟。高官问:“身体好吗?”答:“嗯。”高官说:“我们走了。”答:“嗯。”既不客套,也不送客。

⑤“文革”开始后,一些乌合之众冲击俞平伯的家,从老君堂抄走了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后来又将其集中到学部的“牛棚”办学习班,把他的书挂在墙上批判。俞平伯在“牛棚”里依然从容,每天给夫人写一封信。造反派给他戴上纸糊的高帽子,让他敲着锣走在游街队伍的第一个,他也淡然处之。

⑥从“牛棚”放出来后,俞平伯全家被赶到一个小房子里居住,工资也被扣发,只给少许生活费。1971年1月,作为特殊照顾的老知识分子,俞平伯夫妇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

⑦1972年,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有关部门不得不给俞平伯调整住房、补发工资。一天,几个人提着皮包来到俞平伯家。俞先生点完钱后不慌不忙地问:“这只是本钱,利息在哪里?”来人都很惊愕,说:“没有利息。”俞先生说:“工资是国家给我的,扣这么多年是错误的。今天你们来送钱就是很好的证明,还本付息是常识。”来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俞先生说:“其实我并不在乎几个钱,我是对有些人信不过,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我担心他们从中贪污。”说得几个人面红耳赤,狼狈不堪。

(选自《名人传记》2012年1期)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俞平伯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是新红学开拓者之一。

B.“北京昆曲研习社”成立于1956年8月,这是俞平伯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研习社成立大会在俞

平伯的家召开,他亲自拟订了《章程》和《同期公约》。

C.俞先生说:“其实我并不在乎几个钱,我是对有些人信不过,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我担心他

们从中贪污。”这体现了他憎恶贪腐、憎恶黑暗的一面。

D.20世纪50年代中期,俞平伯先生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是由于研究《红楼梦》的事情。此后,

他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了。

E.“文革”开始后,俞平伯的家也受到一些乌合之众冲击,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被从老君堂抄走了。

后来又被集中到学部的“牛棚”学习班。

【小题2】俞平伯先生一生爱好昆曲,这种爱好由哪些因素促成?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小题3】文章第③自然段写了俞平伯先生的几件小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小题4】有人认为俞平伯是我国有风骨的知识精英,也有人认为俞平伯木讷、不善应酬,你的看法呢?

联系全文请陈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也。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咸熙中为越骑校尉。武帝受禅,加扬烈将军,迁徐州刺史。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泰始初,增封邑千八百户。久之,迁东中郎将,监淮北诸军事,镇许昌。数陈损益,多见纳用。

转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浑与吴接境,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吴将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阳,莹向新息。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师之至。浑击破之,以功封次子尚为关内侯。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吴人大佃皖城,图为边害。浑遣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攻破之,并破诸别屯,焚其积谷百八十余万斛、稻苗四千余顷、船六百余艘。浑遂陈兵东疆,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

及大举伐吴,浑率师出横江,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寻阳濑乡,又击吴牙门将孔忠,皆破之,获吴将周兴等五人。又遣殄吴护军李纯据高望城,讨吴将俞恭,破之,多所斩获。吴历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惧而来降。吴丞相张悌、大将军孙震等率众数万指城阳,浑遣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击破之,临阵斩二将,及首虏七千八百级,吴人大震。

转征东大将军,复镇寿阳。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太熙初,迁司徒。惠帝即位,加侍中,又京陵置士官,如睢陵比。及诛杨骏,崇重旧臣,乃加浑兵。浑以司徒文官,主史不持兵,持兵乃吏属绛衣,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论者美其谦而识体。

浑所历之职,前后著称,元康七年薨,时年七十五。 《晋书•王浑传》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赖:倚靠,依赖

B.监淮北诸军事诸:表多数,众多,各。

C.吴人大佃皖城佃:耕作,引申“屯田”

D.加侍中,又京陵置士官,如睢陵比。比:靠近,挨着

【小题2】以下句子中部表现王浑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

①浑沈雅有器量 ②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 ③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 ④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 ⑤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 ⑥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王浑深沉儒雅有器量,承袭了父亲爵位。武帝即位后加封他为扬烈将军,迁任徐州刺史,当时遇上灾荒饥饿,他开仓赈济百姓。

B.王浑的辖区与吴边境相连,他宣布威信,使得吴人纷纷来降。他善于作战,曾以一旅军队偷袭吴军,打败了数量众多的吴军。

C.王浑转任征东大将军,镇守寿阳。他不崇尚刑法,处事公正,客客气气对待刚刚归附他的吴国人,江东人士心悦诚服地依附他。

D.太熙初年,王浑为文官主掌国史,受惠帝重视,惠帝加授他军职统率军队。他认为皇上因一时的宠幸让文官统军,非常不妥。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师之至。(5分)

(2) 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5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清代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小 园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 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 寒花:菊花。

【小题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5分)

【小题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6分)

语言表达

下面是某出版社推介新书的一则广告,在标点、用词等方面存在多处问题,请指出并加以改正。(6分)

《国学备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丛书,该书囊括了自先秦至晚清两千多年中国文化史名作中的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顺序编排,涉及哲学、文学、小说、艺术、历史、医学等内容,其中既有《世说新语》《菜根谭》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资治通鉴》等鸿篇巨制。整部丛书经过海内外以及大陆百名专家整理审阅,配有1600多幅相关图片,每部分均撰写了内容提要,全书600多万字。需购买该丛书者,务必于2012年3月底前与贵出版社联系,以便及时发货。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受。那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感受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受。”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哲人问:“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等哪一样拿出来呢?”那人不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30561/426148221.html

更多阅读

声明:《高三下学期开学班会 河北省高三下学期开学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为网友知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