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全球性和地区性的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两极格局长期掩盖的民族矛盾频发,民族主义再度高涨并表现出新的形式和特点,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对民族分离主义和泛民族主义的表现、特点和影响等问题做些分析。
1 民族分离主义民族分离主义主要是指在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多民族国家内的一个或多个少数民族,极力争取从现有国家中分离出去或同其他相邻的同一民族合并,以谋求建立单独民族国家的运动。民族分离主义是冷战后最典型的民族主义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苏联这个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上。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以苏联解体为开端。苏联解体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上,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政治上,党政不分,权力过分集中;对外关系上,西方国家长期对苏联推行“和平演变”战略。除了以上内容,民族因素也是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苏联由100多个民族组成,民族问题错综复杂。不仅联盟中央与各加盟共和国之间存在矛盾,而且在各共和国之间、共和国内部各民族之间也矛盾重重。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尽管苏联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不少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失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并没有对民族主义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重视,相反由于他所推行的新思维、公开性以及民主化的方针政策,使得苏联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中,特别是民族矛盾突出,族际冲突频发,离心倾向越来越加剧。在他当政的6年9个月中,苏联由于民族分离主义崛起、泛滥而导致联盟瓦解。
苏联解体产生巨大影响,它不但重创社会主义阵营,而且为民族分离主义者建立各种非法民族组织,公开搞分裂活动提供了合法借口,引发新一股民族分离主义的热潮。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民族分裂势力,就是在这股新的民族分离主义浪潮中开始民族分立活动的。自从车臣土地被俄国人纳入版图,车臣同生活在其土地上的俄罗斯人的矛盾和冲突从未停止过。历史旧仇加上苏联民族政策的失误,使车臣人的仇俄情绪不断增加,苏联解体为其提供了良机。为达到目的,车臣民族分离主义者不断制造恐怖活动,劫持人质,制造爆炸事件,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尽管俄罗斯政府采取多次军事打击,但是也难以彻底消除民族矛盾,挖掉民族分离主义的基石。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也存在于世界的其他地区,尤其是在第三世界国家,民族分离主义者活动明显活跃。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民族分离主义问题也有所升温。例如加拿大的魁北克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魁北克省在魁北克人党的带领下,不断掀起独立风潮。如何避免民族分离主义的愈演愈烈,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2 泛民族主义泛民族主义是指主要发生在东欧、中亚及西亚地区,以光大和复兴传统帝国为目的的民族主义。它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泛突厥主义是当今中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和社会思潮。
泛突厥主义最初滋生于克里米亚、伏尔加河沿岸、阿塞拜疆的鞑靼人中,然后扩展到中亚的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和其他操突厥族语言的民族,最后在土耳其深深地扎下根。冷战前的泛突厥主义基本处于蛰伏状态,跨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苏联民族危机的加深及随后的解体,中亚突厥语各族相继走上独立道路,民族主义势力急剧上升,民族认同感骤然加强。再加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背后的推波助澜,泛突厥主义运动再次形成强劲势头。土耳其境内的泛突厥主义公然提出“21世纪是突厥人的世纪”的口号,力图营造一个包括土耳其、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独立国家以及俄罗斯的车臣、鞑靼斯坦和中国的新疆地区在内的地跨欧亚的突厥国家联合体。土耳其积极宣扬突厥语国家联盟的构想,大力支持各种泛突厥语组织及以“泛突厥”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努力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渠道,扩展其在中亚的影响。尽管泛突厥主义在初期可以起到加强民族认同感、实现民族融合的作用,但是作为一把“双刃剑”,如果不加限制地发展,往往会诱发某些民族对国家的离心倾向,从而危及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稳定。因此,中亚各国对泛突厥主义的兴趣越来越弱。
3 结束语进入21世纪后,由于不合理的国家关系和民族关系继续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断升温,因而,民族分离主义和泛民族主义还将长期存在下去。但是制约其发展的各种因素也明显存在,各国政府也在积极制定反对极端民族主义的各种政策,谋求和平与发展,世界发展的总体形势趋于缓和。
参考文献[1]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